功力門

功力門,又稱功力門武術,由“霸州李”李茂春和其女兒李文貞在天津、北京、遼寧一帶所傳承下來。其練習講求基本功架的把握和功力的訓練,別具一格而獨具特點。目前,功力門武術在天津、遼寧傳承人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功力門
  • 著名拳師:李茂春、李文貞
  • 主要傳承地:天津、遼寧
起源,李茂春學藝淀神廟,傳承與發展,

起源

功力門武術具體起源於何時,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意見,主要有如下兩種說法:
其一,清代嘉慶年間,河北滄州城南尹橋村人尹文玉學藝於一個姓邱、號“一指靈”的和尚。學成後,尹文玉遵師訓而創功力拳法。
其二,明朝永樂六年(1408年),山東人張文通從少林寺學得該拳後還俗回到山東武城占官屯而傳承下該拳。
該拳形成後,一直隱於民間,直至“霸州李”(1875-1939.7)及其女兒李文貞將該拳發揚光大後,功力門武術才逐漸為人們所知,成為中國武術的一個重要流派。

李茂春學藝淀神廟

.1875年,“霸州李”李茂春出生於河北霸州(今霸縣),乳名發兒。作為李家“獨苗”的李發,少時身體羸弱多病。1881年,父母為保住香火讓李發拜東關外淀神廟的主持為師,以求神佛保佑。自此,李發改名李法,成為淀神廟的一名“帶髮修行”的和尚。
淀神廟是霸州的一個大廟,因廟中供奉有關帝像,人們又將其稱為“老爺廟”。老爺廟的主持對李法特別疼愛,將其留在身邊,打掃禪房,並教其讀經識字、習武練功。正是在這裡,李法得到了功力門大師王絳雲的青睞。
王絳雲,原籍山東,功力門著名拳師。義和團興起後,他來到天津幫助“紅燈照”。義和團失敗後,為防不測,王絳雲避難來到霸州淀神廟。
經過長期的觀察,王絳雲發現了李法這塊習武的材料,於是決心將功力門武藝傳授給李法。就這樣,李法在王絳雲的悉心指導了,苦練十多年,基本掌握了功力門技藝。
淀神廟主持十分器重李法,準備在自己圓寂之後將衣缽傳給他。恰在此時,李法的母親病故,彌留之際,唯一的叮嚀就是要兒子返俗娶妻,以續李家煙火。就這樣,李法結束了“帶髮修行”的生活,回到家鄉,更名李茂春,繼續習練功力門武術。

傳承與發展

1911年,為尋訪武術高手、開闊眼界,李茂春來到北京天橋,一面表演武術謀生,一面尋求武術高手。
正是在天橋,李茂春結識了太極拳高手恆泰。兩人相見恨晚,經常呆在一起,切磋武藝。恆泰將自己最擅長的太極十三劍傳授給李茂春,李茂春則將地躺雙刀、軟工鞭授予了恆泰,兩人在武學上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隨後,為進一步提高武術的修養,李茂春又先後到天津、南京、上海、大連、營口等地傳授武藝,聲名日著,並結交了大連的武林豪傑孫壽文、王茂田等人。
李茂春精湛的武藝在大連引起轟動,藉此良機,孫壽文和王茂田聯繫了一些武林朋友,成立了“南山武術研究會”,對拳種、兵器等進行研究與整理。就這樣,李茂春的武術理論素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經過長期的顛簸流離,最後李茂春定居在天津,並娶李慶堂的女兒為妻,開始在天津安家落戶,傳授自己的功力門武術。發展到今天,功力門武術已經在天津生根發芽,成為天津的一張城市名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