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之戰

劍門之戰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至三年正月,在宋滅後蜀之戰中,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王全斌率禁軍出北路,攻破劍門(今四川劍閣東北)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劍門之戰
  • 地點:劍門(今四川劍閣東北)
  • 時間: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至三年正月
  • 參戰方:宋軍、後蜀
  • 結果:宋軍攻破劍門
  • 主要指揮官:王全斌
經過,戰役背景,雙方準備,後蜀,北宋,戰役結果,

經過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至三年正月,在宋滅後蜀之戰中,宋太祖趙匡胤以分進合擊戰法,下令兩路攻蜀。忠武節度使王全斌受命為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偕副都部署崔彥進,統領禁軍步騎2萬、諸州兵萬餘,出鳳州(治梁泉,今陝西鳳縣東北風州鎮)南下,以期會東路軍合攻成都。後蜀主孟昶為御宋,即調兵北上扼守劍門險道。十二月中旬,宋軍連克興州(治漢西,今陝西略陽)、山南(今陝西南鄭)、西縣(治今陝西勉縣西老城),進拔石、魚關、白水軍20餘寨。繼而敗蜀軍於三泉(治今陝西寧強西北陽平關),俘後蜀招討使韓保正、副使李進,繳獲芻糧30餘萬斛,並追擊至嘉陵(今四川廣元西)。後蜀軍燒毀棧道,宋軍前進受阻,王全斌遂分兵修棧道,自率主力沿羅川險路迂迴趨深渡(小漫天寨南嘉陵江渡口)。數日後,兩部會合,突破嘉陵江蜀軍防線,將後蜀軍逼退至大漫天寨(今四川廣元東北漫天嶺),三路夾攻,大敗蜀軍精銳。蜀大將王昭遠、趙崇韜復領兵奪寨,三戰皆敗,逃往利州(治綿谷,今四川廣元)北,渡過桔柏江後焚橋,退保劍門。三年正月,王全斌率軍至益光(治今四川廣元西南昭化鎮),知劍門天險易守難攻,遂與諸將議進取之策,決定以奇兵翼側搶渡來蘇(今四川劍閣東),出其不意迂迴至劍門南清強店,與大軍南北夾擊;合力圍殲,遂命史延德率兵趨來蘇。及史延德兵至清強店,蜀大將王超遠聞知驚懼,留其偏將守劍門,自引兵退守漢源坡(今四川劍閣東)。王全斌與諸將合力進擊,攻破險隘劍門,繼占領劍州(治普安,今四川劍閣),殲蜀軍萬餘,擒獲王昭遠。

戰役背景

在劍門一役之前,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二月,宋軍將領王全斌攻陷後蜀軍大小漫天寨,生擒後蜀將領義州刺史王審超、監軍趙崇渥、以及三泉監軍劉延祚等。後蜀大將王昭遠被擊敗後,引兵退保劍門。宋軍趁勢攻入利州。

雙方準備

後蜀

後蜀皇帝孟昶在得知前方戰敗後,招募大量兵馬守劍門,並任命太子孟元喆為元帥,侍中李廷桂、同平章事張惠安做其副手,率領萬餘人兵力急赴劍門。但是孟元喆是一個紈絝子弟,怕文繡的軍旗被雨淋而專門解下來,以至於把軍旗重新掛上去的時候掛倒了;與孟元喆隨行的還有他的嬪妃和戲子數十人。行軍速度非常緩慢。
此時劍門的守軍,只有原劍門戍衛的軍隊,以及從利州潰退下來的後蜀軍。主要將領為王昭遠趙崇韜

北宋

北宋方面,部隊為王全斌部,該部隊在先前攻破利州之後,獲得了八十餘萬斛的軍糧。在抵達劍門之後,與嘉陵江對岸稍作休整,並商討攻城方案。

戰役結果

後蜀軍於此役喪失了最後的抵抗力量,戰鬥中死亡萬餘人。此後不久,後蜀皇帝孟昶向宋朝投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