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樋

劍樋

劍樋,或直接稱為樋,即劍或刀身上的一道被打磨或錘壓出來的狹長凹槽,其作用有減輕劍或刀身重量,改變整個武器的重心;也有說法認為樋可使劍或刀身更為堅固,但存在爭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樋
  • 外文名:fuller
  • 讀音:tōng
  • 簡介:劍或刀身上的狹長凹槽
  • 主要功能:減輕劍或刀身重量
  • 目的:調整重心,增加靈活度
作用原理,常見謬論,其他信息,

作用原理

1.減輕重量:通過在劍身上打磨開槽,省去一部分材料,從而減輕了刀身重量。對於擁有較長刀條的武器,減輕刀身重量的作用體現在使得重心靠近劍格(即護手),從而獲得更好的靈活性。
2.增加強度(有爭議):開槽後,劍身橫截面呈“工”形或“IB”形,形成如鐵軌般的穩定結構。但是也有說法認為開槽反而會降低劍身強度,也有認為沒有影響的。但不管怎么說,樋對劍身強度的影響是很小的,更重要的是材料與鍛造技術。
3.節省材料在早期使用錘打制刀時代,於刀面開槽可減少制刀所須之材料,因使用等量材料時開槽後刀面便會變寬,與沒樋的形式相比節省更多的材料。
《巫師》劍中的劍樋《巫師》劍中的劍樋
4.裝飾刀身:樋的上述三個作用對於24厘米以下的刀具意義不大,可勉強算作裝飾作用。

常見謬論

血槽”之說:在以前,以至於現在都有很多人都稱之為“血槽”,認為其主要作用為放血和便於拔出,這類說法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原因如下:只有在刀劍扎進人體再拔出來,造成傷口血才能流出來,雖然開樋之刀劍在刺入人體並且不拔出時確實能使得體內血液順著樋流出,但是在實戰中,刀劍刺入對方後總是要拔出來的(除非你也死了),可見樋的作用並非放血,這個凹槽自然也並非血槽;同樣的,如果刀劍使用者能夠將刀劍刺入人體,那么他同樣能拔出來,並不需要大費周張開一條長長的凹槽來幫助拔出。總之,樋的最主要作用是減輕劍身重量,改善重心位置,不能叫做血槽。
日本刀上的樋日本刀上的樋

其他信息

樋並非刀劍必備的部分,開樋與不開樋是一個取捨的問題,如果說開樋能減輕劍身重量,那么不開樋則可增加劈砍的威力,至於增強強度,各有說法,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既可以看到開了樋的刀劍,也可以看到沒有開樋的刀劍,如是而已。
有劍樋的西方長劍有劍樋的西方長劍
沒有樋只有脊的劍沒有樋只有脊的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