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閣

劉詠閣

劉詠閣,少年時拜吳昌碩弟子廖同先生門下學習詩書畫,同時隨龍瑞、李新民學習西畫。後又拜師梁樹年先生,並常得到蔣兆和、李苦禪、朱乃正、大康、劉炳森等先生教誨。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裝幀藝術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雨山湖書畫院副院長、中國長城書畫院特約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詠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58
  • 職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
  • 性別:男
  • :老墨
人物簡介,作品展覽,作品專著,學習歷程,藝術特色,多樣藝術的融合,精神境界的展現,作品賞析,

人物簡介

劉詠閣是國內第一個研究汗血馬創作,並第一個將汗血馬的創作以架上繪畫的形式搬上歐亞美舞台的中國畫家。近幾年來,他代表教育部和國家漢辦,在美國八個城市,以及希臘、義大利、匈牙利、奧地利、德國、捷克、荷蘭、沙烏地阿拉伯的舞台上,數十場次的將其獨創的潑彩汗血寶馬,以難度極大的架上形式展示各歐美亞人民,所到之處均引起極大反響,現場所作汗血馬均被各國政要,收藏家收藏。

作品展覽

在日本、泰國、深圳、青島,以及法國大使館、委內瑞拉等大使館舉辦過個人畫展及聯展。作品多次被用作重要的外事文化交往的禮物。
劉詠閣的繪畫、書法、景泰藍等作品不僅屢屢在拍賣市場上獲得佳績,更被國內外各界人士收藏,聶榮臻、李嵐清、吳儀、趙南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希臘總統、委內瑞拉總統、韓國總統、阿根廷總統、波蘭總統,還有荷蘭、法國、甘比亞、沙特、巴西、義大利等國駐華使節收藏過其作品。
國畫、油畫、書法、現代水墨畫等作品被政府機構、歐美駐華使館、文化藝術公司以及國內外人士廣為收藏。國內外報刊、雜誌都曾有文章介紹其人、其畫。

作品專著

1991年由梁樹年先生題簽的《劉詠閣畫選》由北京出版社出版;2001年,由龍瑞老師親自幫助遴選作品,由梁樹年、龍瑞老師撰寫前言的大型個人畫冊《墨廬墨跡--劉詠閣繪畫作品集》由中國民族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還遠銷歐洲。2009 年6月個人詩集《心遠之觴》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信報訊著名畫家劉詠閣的畫作《紅土地》,2006年在太平洋公司拍賣會上以3.2萬元拍出。劉詠閣8歲起投在吳昌碩弟子廖同先生門下,沒骨花鳥、淺絳山水、潑墨人物小品等都是他擅長的題材。在近 日舉行的太平洋公司拍賣會上,他的作品深受收藏界喜愛,《紅土地》以3.2萬元成交;《躺在畫上的模特》以6200元成交;另一張花鳥畫以4200元成交。

學習歷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遠比現 在冷清,大批的藝術家還未漂流到這座城市。但少年的劉詠閣在這裡卻得到良好的藝術薰陶。八歲起投師吳昌碩弟子廖同先生門下,修習詩文、書畫、篆刻,後師從工藝美術大師李新民,還隨年輕的龍瑞學西畫。那時,他顯露出繪畫天賦和自信。20歲後他又拜師梁樹年先生,並有幸親聆蔣兆和、李苦禪、黃胄、朱乃正、大康、劉炳森、李鐸等名家的教誨。
在劉詠閣的畫作中,有一部分屬傳統寫意水墨,如沒骨花鳥,淺絳山水,潑墨人物小品,皆興之所至,或放逸或清雅;信筆題寫詩句,頗見功力。這類作品分布於他各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在筆墨語彙中,可見青藤、八大的影子,也可見他所從之師對他的深厚影響。

藝術特色

劉詠閣認為“藝術創作是自由精神狀態下的信步、漫遊”,特定的語言是不同心境下的自然選擇。他從不把自己限制在一種固定的表現程式中,在純語言形式的重複實驗中,將筆墨技法僅作為藝術手段服從於情感表達的需要。這來源於他對傳統文人畫的繼承,是在精神層面上對靈性的抒寫。在當今喧囂的藝術現代化進程中,不迴避傳統,更需要智慧和勇氣,這表明他孤傲不隨時尚的一面,也表達他無法捨棄的古典情結。他的山水創作渾厚而具幽情遠思之境,以蘭、竹、梅、荷意寓高潔絕塵之氣,這些反映民族精神的東西沉澱在他的心靈深處。
劉詠閣對“筆墨當隨時代”理解較為深刻,因為正當他踏上以藝術為職業的道路時,適逢中國變革的年代。中國的當代藝術也開始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轉型時期。如果新時期美術以1978年前後算起,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新拾起現代主義話語,到九十年代後現代的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呈現多元發展、雜語共生的局面,劉詠閣以他敏銳多思、豐饒博實的藝術實踐,正好見證了這樣一個歷史發展過程。
他創作於1980年的《青春之歌》,以富於韻律的墨線、濃重的墨塊、跳動的墨點,組成一首清新明麗的戀曲。此時,正值美術界關於繪畫的形式美的討論,難怪此畫被人說成有幾分像吳冠中的作品,儘管當時身在軍營的他並未見過吳冠中這類作品。這只是他的藝術變奏曲的開端。以他的水墨作品而言,從傳統寫意到寫實主義、到表現主義、到抽象主義,他無不涉獵。在這種學習、借鑑中,他總是勇敢地游向前,無畏而執著。

多樣藝術的融合

劉詠閣面對多樣性選擇和諸多美術思潮的衝擊,也沒被動地吸收和摻雜,而是主動和獨立地面對並加以選擇。一直以來,他致力於“大藝術”理念的推揚與實踐。從藝40餘年,除從事中西繪畫創作,還長年從事過電影海報、書法藝術、舞台美術、書籍裝幀、廣告設計、工藝美術設計、廣告攝影、新聞攝影,以及詩歌文學創作和藝術理論研究等。豐厚的傳統文化與傳統藝術積澱,加之極強的現代意識,使他的作品有著獨異於眾人的風格特徵。
從他的畫中,可看到中西藝術語言的融合,對原始藝術、民間藝術的借鑑,以及將繪畫與其他藝術形式相互的滲透等。這些豐富的語彙的形成是基於他中西繪畫的傳統功底,對眾多藝術門類的廣泛興趣,以及個人的聰慧、勤奮和膽量。除繪畫外,他也從事書法、篆刻、攝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等創作,這些只是無心插柳,但藝術的共通性為他提供了別具意味的啟示和靈感。
馬是他反覆表現的主題,該主題本身就帶有狂放不羈的張力。以草書入畫,或彩與墨相互撞擊,構成大動勢,在永不停息的追逐中,顯出力度、強悍與霸氣。有的吸取漢畫像磚的特點,具有強烈的形式感和色彩感,或與書法表現相結合,富有裝飾意味而不失豪放與激情。他的人物畫,既有寫實肖像,也有概括凝練的寫意人物和人體。一種具有實驗性的人體水墨,用立體主義的分割加以現代攝影中的大特寫手法,形成神奇怪異的畫面構圖。另有一種由濃墨與粉彩交混而成新的視覺語言,將形體契合錯置穿插,恍如撲朔迷離的醉夢。他又將這種語言變換了形式運用於荷花的描寫上,粉彩的濃烈與水墨的濃淡效果相交映,荷的出塵和清香開始帶有現代的氣息。

精神境界的展現

題材與形式語言的變換不居,並未給人迷亂紛擾的感覺,因他的對象和手法都服從於精神性的表現。劉詠閣追求一種繪畫語言的生澀感,他不會在同種語言上停留太長時間,拒絕重複帶來的熟練輕滑,讓創造總是新的開始。在創作過程中,它突破“意在筆先”、“胸有成竹”的傳統,注重偶然因素,因“勢”利導。往往是先抓住打動他內心的一點東西,再把這一點展開,在直覺感受和想像中無限延伸,順乎自然地完成精神境界的自由表現。這在他的抽象類繪畫中表現更明顯。
在劉詠閣激情四溢、色彩紛呈的繪畫中,始終有一樣東西在感染我們。他曾說,藝術使虛幻的生命變得可以觸摸。而從他的畫裡,我們分明觸摸到了他生命的悸動。在他的創作中,可以感受到他燃燒的赤誠,以及燃燒之後的純淨,例如他那幅《青藏高原》。他在畫後寫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處天涯。老牧民飽覽四季的眼睛可以告訴我們,距我們心中的天涯到底有多遠,如何去到那天涯。”這種體驗讓他不歇步地去創作。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