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勇

劉紅勇,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7月畢業於成都科技大學水利系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獲學士學位。1982年8月至1984年12月在水利部湖北丹江口水利樞扭管理局從事混凝土大壩加固工程(最大壩高97m),土壩加高工程的施工質檢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紅勇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1年1月
  • 職業:教授、碩士生導師,總監理工程師,省評標專家
  • 畢業院校:成都科技大學
  • 主要成就:先後主持、承擔了中型水利工程《石柱縣龍池壩水庫工程》
人物生平,1982年-2004年,2004年至今,工作情況,評價,社會評價,學生評價,人物經歷,

人物生平

1982年-2004年

1982年7月畢業於成都科技大學水利系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2年8月至1984年12月在水利部湖北丹江口水利樞扭管理局從事混凝土大壩加固工程(最大壩高97m),土壩加高工程的施工質檢工作。
1985年1月至2004年2月在四川省水利電力研究院工作,先後從事材料結構研究、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和工程建設監理工作。歷任設計負責人和項目總監,並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的評標專家資格證書。
2002年作為專家參加水利部《水利電力工程施工監理規範》審查工作。
2004年2月調至西南石油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從事教學工作。

2004年至今

① 水利部註冊水利工程建設總監理工程師;
②水利工程建設監理工程師;
③四川省高級諮詢師;
④四川省評標專家;
⑤四川省水利學會會員
⑥成都市水利學會會員
⑦《人民長江》雜誌通訊員。

工作情況

作為工程負責人或主設人員
先後主持、承擔了中型水利工程《石柱縣龍池壩水庫工程》、《米易縣晃橋水庫工程》、《汶川壤汶涼水井電站工程》、《茂縣白水三級電站工程》等二十一座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任務,並全部通過了省廳或地區審查。在這些工程中,已建成投產的電站工程六個,中型水利工程四處,正在建設中的電站工程一座。此外,參與的《川中丘質地區渠道防滲材料研究》獲水利部科技進步四等獎。
作為總監負責
主持了會東新華水庫一枯工程(粘土心牆堆石壩,最大壩高65.5m,工程總投資1.4億元);沱江幹流德陽城區河段防洪一、二、三、四期工程(總投資1.2億元)等中型水利工程的監理工作。其中國債資金項目德陽防洪一、二期工程已被省質量監督部門認定為優良工程。
作為評標專家
先後承擔了丹陵縣黨仲水庫工程、瓦屋山電站工程及紫坪鋪電站工程有關項目等數十個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標或監理標的評標工作。
現為:四川省評標專家庫成員

評價

社會評價

她十幾年前就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她是水利部註冊總監理工程師、四川省評標專家……,面對著優厚的待遇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她卻毅然選擇做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因為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心懷著對祖國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美好憧憬,她用實際行動不斷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不斷追求著一位師者“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價值。身為教研室主任的劉老師常說道:“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教書育人,這是我人生夢想”。
2004年,學校為適應新時期的改革與發展需要,決定增開工程管理專業,劉紅勇老師就成了西南石油大學這個新專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也成了這個專業以後不斷發展和壯大的領路人。從那以後,她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幾乎全部投入到了學校這個全新專業的建設中。風雨六載,她為這個新生專業嘔心瀝血,專業和學科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培養卓有成效,擁有了普華科技項目管理實驗室,教研室師資隊伍建設也取得明顯成績,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科研隊伍。劉老師自從2004年來到西南石油大學的那一天起,她就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已,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和嚴師慈母的人格魅力,打動了無數同學的心,受到學生們的愛戴,贏得了學校和老師們的好評。
1.3 教學改革
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情況下,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並不斷進行實踐、改革、創新。先後主持承擔了“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工程管理專業實習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教改項目,“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西南石油大學三等獎。發表數篇教改論文,其中發表於ITIE 2010的論文《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nternship of the Majo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已被ISTP收錄。
1.4 就業
劉老師動員、動用了自己的一切力量和社會關係,與學院師生一道開拓了中鐵企業、石油石化企業、建築安裝工程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管理公司、工程諮詢造價企業、水利水電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證券企業、工程軟體開發企業等行業的就業市場。工程管理專業已經畢業的兩屆學生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
2 研究生培養
通過幾年的努力,工程管理專業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點下的“工程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於2008年開始招生,現有在讀研究生總計23人。他們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工作,並出色完成了一批科研成果,目前已經獨自或與導師共同發表學術論文18篇,參與科研項目6項。
在學校、學院和工程管理教研室老師的共同努力下,西南石油大學2010年獲得了工程管理碩士(MEM)專業學位授予權。
3 服務社會,加強對外交流
在重視教學、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她不忘大學“服務於社會”的歷史使命,積極服務於社會,先後參加數十項工程評標工作。承擔世行貸款/英國政府捐贈項目“四川省農村供水與環境衛生項目”招標檔案編制工作和該項目契約管理人員培訓工作;負責“西南油氣田大邑地區井場鑽井廢棄泥漿固化土堆放場攔渣壩工程”設計諮詢工作……,並從中獲取得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教學工作帶來了充足的工程案例,把課堂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地聯繫起來,實現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的雙贏。
2009年5月,在劉老師的帶領下,工程管理教研室組織承辦了第3屆四川省工程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研究會,並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成果。2009年11月,工程管理專業四名師生應邀參加了“中國工程管理論壇·2009”。2010年10月,“中國工程管理論壇·2010暨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在京召開,為了學科發展,劉老師組織教師積極撰寫論文,爭取參會資格,在她的鼓動下,有三位老師獲得了參會資格,身臨其境地感受了學科前沿信息;同時,也讓外界更多地了解了西南石油大學。此外,劉老師在此次會議上,應邀就“基於沙盤實驗的工程項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在“城鎮化與房地產”分論壇作了專題發言。
4 努力培育團隊精神
劉老師十分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揚團隊的作用。教研室在保障教學正常進行的同時,不定期開展各類教學研究和交流活動,及時溝通信息,掌握教學動態,不斷提升了教師們的使命感、歸屬感和責任感,也逐漸強化了教師隊伍的團隊精神。與此同時,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無論在專業建設還是學科建設中(如,教學評估、課題申報、研究生助教等),均積極回響劉老師和其他老師的號召,大力支持和配合老師們的工作,在工程管理專業的團隊精神培養與形成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幾年來,工程管理專業教研室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已形成了較強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這是有目共睹的,也在實踐中得到了體現,如在2005級本科生的就業工作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證明,並得到了所有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同。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不為功名與榮譽,只為這份崇高的職業而默默地奉獻自己
2005年以來,劉老師獲得了不少榮譽,也贏得了不少掌聲。如2005年度建築工程學院“三育人”工作先進個人、2005年度建築工程學院“先進個人”、2006年度建築工程學院優秀管理工作者、2006年度建築工程學院先進工作者、2006年度建築工程學院“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個人、2006屆西南石油大學畢業設計(論文)優秀指導教師一等獎、2006-2007年度建築工程學院職業道德模範、2008年度建築工程學院單項貢獻獎、50周年校慶暨20周年院慶活動優秀個人、2009年度西南石油大學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
然而,她淡泊名利,從未在意過這些。因為她覺得,如果自己的努力和辛勞只是為了爭取這些過眼煙雲的榮譽,那就是對教師這份神聖而又崇高的職業的褻瀆,只有自己的學生成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才是自己孜孜以求的目的。

學生評價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
在中鐵17局招聘宣講會上,劉老師流淚了,這一份師愛足以讓同學們的心靈為之震撼。長期以來,高校師生間互動頻率低,接觸機會少,缺乏交流,彼此不了解,課堂之外,形同路人,造成師生關係疏遠,感情淡漠,加之多年來我們接受“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觀念,對學生始終習慣性的擺出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板著一副說教面孔,抹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溫情,無形中拉開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她摒棄這一切,努力倡導師生共同探討、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平等教學氣氛。
在教學中,劉老師十分注意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言傳身教。每次上課前,她都儘量提前十分鐘到教室,儘可能與學生多交談。談學習,談生活,更多的還是從當天要講的課程談起,讓自己進入較好的狀態。上課時把親切、慈詳的目光儘可能灑向每位學生,關注學生的反應。課後總要在教室里多呆一會兒,答疑解惑,同時了解學生們的聽課感受,虛心傾聽學生的意見,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授課方式。
2008年9月,新一輪的畢業生就業招聘會在我校拉開帷幕。由於用人單位對我校新開的工程管理專業乃至對這個新興專業的不了解,在其他專業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刻,我專業的學生,卻無人問津。學生們心急了,劉老師的心更急。那一天,中鐵17局來我校舉行招聘宣講,同學們去了,劉老師也去了。眼看其他專業的同學簽約不斷,而我專業的學生上去一個下來一個,形勢十分嚴峻。劉老師與用人單位不斷詳細的介紹我們專業和學生的情況。然而,就算說破了嘴,他們對學校工程管理專業的首屆畢業生卻總是以“我們不需要”而加以回絕。那一刻,百感交集的她,望著失望的同學們,心都碎了,酸楚的眼淚奪眶而出。此情此景,讓在場的同學們無不為之動容。不需千言萬語,只這一份師愛足以讓我們的心靈之花開得更加美麗,足以讓我們感動一生。
2010年10月,“中國工程管理論壇·2010暨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在京召開,4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出席會議,這是一次在中國工程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當時會務組只允許教師參加,劉老師想帶研究生去參加這次論壇以增長見識,幾經努力,最後還是沒有得到會務組的同意。劉老師沒有放棄,她自費攜帶研究生前往參加。會議期間,劉老師不斷地向參會的教授介紹學生,希望學生能夠認識更多的老師,有機會更多地拓寬視野,廣開思路。劉老師為了讓學生早日成才的苦心令學生十分感動,似慈母之愛難以言喻。
這一次次的感動不斷地在年輕學生們的心靈深處沉澱,這一份份難以言表的師愛在不斷地滋潤著年輕學生們的心田。也許,在今天的漢語詞典里還沒有一個詞語能形容劉老師對她的學生們的這一份師愛與情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在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當優秀和責任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就不在意什麼了。她經常忘記吃飯,經常工作到深夜,難道她不戀家嗎?不!只為這一份責任和為了自己的理想而默默地奉獻著。譬如,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只要同學們向她請教一些問題,或是在畢業設計中遇到困難尋求幫助,不論多晚(有時到凌晨一兩點鐘),她都不遺餘力地耐心詳細地給大家指導和講解。之後總會和大家聊聊其他的事,在愉快的交流中,使大家倍感緊張而又睏乏的身心頓時輕鬆下來。
不少同學經常凌晨一兩點鐘接到劉老師打來的電話,也許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問題,或是一個標點符號。開始有些同學覺得有些不耐煩,然而大家冷靜思考後,仔細一想,她為了什麼呢,是小題大做嗎?不是,這是她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使然,她只想讓學生把畢業設計做得更加完美,能成為學生們步入社會前的良好開端,希望我們能把這種精神帶到自己即將走向的崗位,逐步實現學校走向社會的適應性轉變,為了我們能有更好的明天……。
很多人不知道,2010年8月劉老師參加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五屆全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院長(系主任)會議,會議的第二天,頸肩處早已隱隱作痛的囊腫卻已嚴重潰瘍,會議還沒有結束,離成都又這么遠,只好在哈爾濱保守治療,直到會議結束才回到成都做手術。醫生要求劉老師在家靜養,此時正值學校開學,新生到校。新生專業教育、課題申報、教研室搬家,一大堆事讓她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兩個星期的病假只休息了兩天。除了抽時間隔天換一次藥外,全身心都撲在工作上。手術創口達3×2.5×2厘米,術後的疼痛常讓她夜不能寐,她以堅強的毅力堅持著,一次次與企業聯繫教師軟體培訓問題,並組織教師參加。新生專業教育有她的忙碌身影;教研室搬家她也跑前跑後;組織申報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力爭使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省、部級科研項目實現“零”的突破。
為這些,年近半百的劉老師常常是一臉的疲憊,身體顯得是那樣孱弱瘦小。在工作中,師生們看到的她卻總是那么精力充沛、永遠那么的執著和激情飛揚。有不少人(包括她的家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她是一個十足的工作狂。有人感到納悶,有人難以理解。但他們不知道,因為她熱愛這份神聖的職業而不斷奉獻自己,其精神可與日月同輝!正是她崇高的品質伴隨著崇高的事業,永如朝陽一般絢麗無比!
因為她最清楚崇高與責任的份量,所以她把理想根植於現實。孤單與寂寞,鮮花與讚美,都淡然迎送,心靈坦蕩,如無際的原野。桃園的芬芳最為愜意,園丁的心花更是美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這便是顛撲不滅萬古流芳的園丁魂!這就是中華崛起的脊樑!

人物經歷

1985-2004年,四川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工作。作為工程項目設計負責人或主設人員,先後主持、承擔了二十一座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任務,並全部通過了省廳或地區審查。作為項目總監,負責主持了6箇中型水利工程的監理工作,其中4個為國債資金項目,均接受了水利部稽查和國家審計署審計,得到肯定和好評。參加水利部《水利電力工程施工監理規範》審查工作。
2004年至今,在西南石油大學工作。負責創建了工程管理本科專業,並負責申報成功了工程管理碩士學術學位和工程管理專業碩士學位(MEM)兩個學科點的碩士學位授位資格;主持科研項目7項,在研項目1項;主持教改項目2項;近年在各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EI檢索6篇,CSSCI4篇,CSCD1篇;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並宣讀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