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

劉秉(433年-478年),字彥節,南朝宋宗室、宰相,長沙景王劉道憐之孫,新渝惠侯劉義宗次子。

劉秉早年以著作郎之職起家,在明帝朝深受器重,歷任左衛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侍中等要職,一度出鎮南徐州,後廢帝即位後又調鎮郢州,隨後便被征拜為尚書左僕射,位列執政宰相。他參與平定劉休范叛亂有功,加授散騎常侍,領丹陽尹,封當陽縣侯,與袁粲、褚淵、蕭道成並稱四貴,後升任中書令,宋順帝時再升尚書令中領軍,但被蕭道成架空。

升明元年(477年),劉秉因不滿蕭道成把持朝政,與袁粲等密謀誅除蕭道成,並打算在當年十二月(478年1月)據石頭城發難,但最終以失敗告終,與三個兒子一同遇害,終年四十五歲。

基本介紹

  • 本名:劉秉
  • 字號:字彥節
  • 所處時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彭城綏里
  • 出生時間:433年
  • 去世時間:478年
  • 官職:尚書令、中領軍
  • 封爵:當陽縣侯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歷職內外,宰執中樞,起事被害,主要成就,軼事典故,忠不顧身,避嫌拒弟,人物評價,親屬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劉秉出身於南朝宋宗室,是武帝劉裕的侄孫。祖父劉道憐是劉裕次弟,早年曾封新渝縣男,官至司空、徐兗二州刺史,南朝宋建立後進位太尉,封長沙王。父親劉義宗是劉道憐第四子,深得劉裕寵愛,承襲新渝縣男爵位,後進封縣侯
劉秉是劉義宗第二子,早年曆任著作郎、羽林監越騎校尉中書侍郎黃門侍郎等職。

歷職內外

泰始元年(465年),劉秉被任命為侍中,此後又歷任左衛將軍、丹陽尹、太子詹事、吏部尚書等職。他作為宗室中少有的幹才,在當時頗得朝野的讚譽,也因此受到宋明帝劉彧的器重。
泰始五年(469年),劉秉被外放為前將軍、淮南宣城二郡太守。他並未到任,又被召回朝中,仍任吏部尚書。
泰始七年(471年),劉秉改任侍中、秘書監,領太子詹事。他未及到任,又被外放為後將軍、南徐州刺史,並以使持節的身份都督南徐州徐州兗州豫州青州冀州六州軍事,加授散騎常侍
泰豫元年(472年),劉彧病逝,後廢帝劉昱即位。劉秉被改任為郢州刺史,持節都督郢州及西陽、義陽二郡軍事。是年十一月,劉秉又被征拜入朝,升任尚書左僕射,負責詮選事務。

宰執中樞

元徽元年(473年),劉秉又領吏部尚書。當時,劉昱年幼,按照劉彧遺詔,由尚書令袁粲、護軍將軍褚淵共輔朝政。劉秉雖未預顧命,但卻以宰相的身份,與袁粲、褚淵一同擔任宋廷的執政大臣。宋廷還打算命劉秉兼領衛尉,但被劉秉所推辭。
元徽二年(474年),桂陽王劉休范在江州起兵叛亂,直撲京師建康(治今江蘇南京)。劉秉暫領領軍將軍一職,與袁粲、褚淵一同護衛台城。他在叛亂平定後被加授為散騎常侍、丹陽尹,封當陽縣侯,食邑一千戶,但卻被解除了兼領的吏部尚書職務。當時,右衛將軍蕭道成因平叛有功,也躋身執政大臣行列,與袁粲、褚淵、劉秉一同參決朝廷大政,並稱四貴
元徽四年(476年),劉秉升任中書令,並加領撫軍將軍,仍兼任散騎常侍、丹陽尹。

起事被害

劉昱自幼荒誕暴戾,喜怒無常,初即位時“內畏太后,外憚大臣”,未能過於放縱,及至成年又故態復萌,行事愈發肆無忌憚,甚至以殺戮取樂。當時,蕭道成因“威名既重”,深受劉昱的忌憚,數次差點被劉昱殺害。他遂與親信王敬則密謀廢立。王敬則收買了楊玉夫、楊萬年等皇帝貼身侍從,最終在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初七夜間成功的弒殺了劉昱。
蕭道成在劉昱遇弒後,連夜進入台城,利用手中的兵權搶先控制了宮中局勢,並在次日(初八)召集褚淵、袁粲、劉秉一同商議廢立事宜。當時,蕭道成主張擁立皇弟安成王劉準為帝,褚淵則表態支持蕭道成。袁粲、劉秉迫於形勢,未敢出言反對。蕭道成遂以皇太后的名義追廢劉昱為蒼梧王,並奉迎劉準入宮即位,史稱宋順帝。
蕭道成擁立劉準,進位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總掌軍國大權,把持了朝政。劉秉雖升任尚書令、中領軍,但卻在蕭道成“錄尚書事”一職的壓制下無法總領政事,被徹底架空。而袁粲則被調離朝廷,出外鎮守石頭城。他知道蕭道成有篡位之意,遂與劉秉聯合前湘州刺史王蘊黃回、任侯伯、孫曇瓘等禁軍將領,密謀誅除蕭道成以挽救宋室。
荊州刺史沈攸之是明帝臨終委託的顧命大臣,也不滿蕭道成專權,並於升明元年十二月(478年1月)舉兵反對蕭道成。蕭道成入守朝堂,命黃回等將領率軍進駐新亭,準備西討沈攸之。袁粲遂計畫於當月二十三日深夜和劉秉、王蘊等據石頭城起事,到時由領軍將軍劉韞(劉秉堂弟)、直閣將軍卜伯興率宿衛禁軍在禁中攻擊蕭道成,命黃回率所部由新亭回兵接應。
蕭道成雖不知袁粲的密謀,但對他們也早有防範。他早前便以協助戍守的名義,將親信薛淵蘇烈等安置在石頭城,同時又讓王敬則與卜伯興同掌宿衛。當時,按照袁粲制定的計畫,劉秉等應於二十三日夜間到石頭城會合。但劉秉卻因膽小怯懦,在舉事當日慌張失措,傍晚剛吃過飯便立即帶著家眷、部曲由丹陽郡城(丹陽尹駐地,在建康城東南)逃到了石頭城。
袁粲見劉秉提前來到,知道密謀必定泄露,只得倉促起事。蘇烈、薛淵等則占據石頭倉城,抵抗袁粲。蕭道成一面命王敬則誅殺劉韞、卜伯興,控制禁中,一面命戴僧靜率部前往石頭城,支援薛淵等部。當時,王蘊亦率數百人趕到石頭城,欲由事先約定好的南門進城。但薛淵已率所部占領南門,亂箭齊發。王蘊等以為袁粲已經失敗,頓時潰散。
黃回在袁粲舉事之時,亦與任候伯、彭文之、孫曇瓘等率部回援石頭城,但只有孫曇瓘最先趕至。孫曇瓘率所部與蘇烈、戴僧靜等展開激戰,由亥時一直打到丑時。戴僧靜又分兵攻打袁粲的府邸。袁粲此時正與劉秉在石頭城東門督戰,聞訊連忙走下城樓,打算回救府邸,結果在中途正巧遇到了戴僧靜,與兒子袁最皆被戴僧靜殺害。而劉秉則逃出石頭城。
劉秉逃至額檐湖(在今江蘇南京西北),最終被追兵擒獲,與兒子劉承、劉俁一同遇害,時年四十五歲。而直至此時,黃回、任侯伯等部方才趕至石頭城,但因袁粲已經敗亡,遂聲稱自己率軍前來是要助蕭道成平亂。蕭道成為了穩定局勢,故作不知,仍像往常一樣對待他們。王蘊、孫曇瓘雖已逃亡,但卻相繼被捕,皆被蕭道成殺害。
蕭道成誅殺袁粲、劉秉,繼而討平沈攸之,隨後又誅除黃回、任候伯等,徹底掃清了篡位的障礙,最終於升明三年(479年)代宋稱帝,建立南齊,史稱齊高帝。他在位四年病逝,由其子蕭賾即位,史稱齊武帝。蕭賾認為袁粲、劉秉、沈攸之都是宋室忠臣,遂於永明元年(483年)下詔為他們平反,以禮改葬。

主要成就

劉秉在南朝宋中後期,先後擔任丹陽尹、吏部尚書、尚書左僕射、中書令等要職,並參與平定劉休范叛亂,與袁粲、褚淵、蕭道成一同參決朝廷大政,並稱四貴,作為南朝宋最後一位宗室執政宰相,是劉氏宗室在權力中樞的代表。他為了挽救即將傾覆的劉氏江山,與袁粲、王蘊等密謀,欲趁沈攸之荊州起兵之際在石頭城發難,誅除權臣蕭道成,但最終以失敗告終,自己也以身相殉。劉秉與袁粲是南朝宋最後的忠臣,在他們身死後已再沒有朝臣阻止蕭道成篡奪劉氏江山。

軼事典故

忠不顧身

劉秉作為宗室最後的代表,有拯救社稷的打算。其妻蕭氏擔心不已,勸道:“您都快五十歲了,富貴已足,應該多為子孫兒女做些打算。”劉秉不聽,最終也因此身死族滅。

避嫌拒弟

劉秉當權時,其弟劉遐多次向他求官,希望能出鎮州郡。劉秉一直不肯同意,道:“讓你當地方大員,容易在輿論上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損於我的聲望。”劉遐憤恨的道:“你富貴時,說要避嫌不肯任用我,但當你獲罪之時,我恐怕不會因此而免遭牽連吧?”果然,劉秉死後,劉遐也被連坐誅殺。

人物評價

蕭賾:昔魏矜袁紹,恩給丘墳;晉亮兩王,榮覃余裔。斯蓋懷舊流仁,原心興宥,二代弘義,前載美談。袁粲、劉秉,並與先朝同獎宋室;沈攸之於景和之世,特有乃心,雖末節不終,而始誠可錄。
王夫之:其賢者,雖懷貞而固靡,其敗也,則不足立皎皎之節,即使其成,而抑無以收底定之功,則袁粲、劉秉是已。粲與秉孤立,而思抗悍鷙多徒之蕭道成,不愛死以報劉氏,則固無容深求者。粲聞道成廢立之謀,而不能抗辭以拒之,秉以軍旅一委道成,授之以篡逆之柄,且置勿論。徒其決計以誅道成,幸而克矣,不知二子者,何以處沈攸之,而終延宋祚也?
蔡東藩:袁粲、劉秉,皆非任重才。秉以軍事讓蕭道成,已為失策,至約期舉事,先奔石頭,膽小如此,安望有成!

親屬成員

父親:劉義宗,歷任黃門侍郎、太子左衛率、侍中、太子詹事、南兗州刺史等職,封新渝縣侯。
妻子:蕭氏,出身蘭陵蕭氏,征西將軍蕭思話之女,蕭惠基之妹。
女婿:王慈,出身琅琊王氏,司空王僧虔之子,仕南齊官至冠軍將軍、東海太守、南徐州行事。

史籍記載

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宗室》
南史·卷十三·列傳第三·宋宗室及諸王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