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齋

劉玉齋

劉玉齋,男,漢族,1938年10月出生,榮成石島鎮東島劉家村人。1955年8月入伍,1959年8月入黨,少將軍銜,曾任蘭州軍區參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玉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榮成石島鎮東島劉家村
  • 出生日期:1938年10月
  • 畢業院校:南京工程兵
人物生平,優秀論文,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52年,他從老家到青島上國中。1955年,劉玉齋考入南京工程兵學校。在校期間,曾連續兩次(1956年、1957年)參加北京天安門國慶閱兵,代表全軍工程兵部隊接受了毛主席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1957年,他以上等生的成績完成學業,被分配到蘭州軍區工程兵102團。
合照紀念合照紀念
劉玉齋在任實習排長和排長的兩年多時間裡,先後參加了支援陝南商洛和陝北延安的水利建設工程。當時施工條件很差,只有少量的黑火藥和甩炮藥,全靠鋼釺大錘,手搬肩扛。他年齡小、身體單,一時很難適應這種超強度的體力勞動。老兵們對他十分體貼,經常讓他掌釺,老兵掄錘,這使他深受感動,並下定決心鍛鍊自己。施工中,他手被震裂了,血泡一個挨著一個,下工後就用鹹鹽搓,忍著鑽心的痛,咬牙堅持;他掄大錘時,怕打著掌釺的同志,就有意將大錘向自己的胸前收,經常把自己的腿打得青一塊、紫一塊。有志者事競成。經過半年的努力,他雙手練硬了,手頭練準了,掄大錘的準確率也提高了。1958年年底,他帶領的排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排”。然而,他也曾受到過挫折。有兩名同志在作業過程中由於違規打“殘眼”,把一個啞炮打爆了,一人犧牲、一人致殘。他因負有領導責任,為此受了處分。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至。他經常用此事教育身邊人員,他說“錯誤和挫折是可以教育人的,血的教育,只要刻骨銘心,必將終生受益。”在此後4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他自己堅持並要求部屬,無論乾什麼事都要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無論什麼時候心裡都要始終裝著紀律。這是一種責任心、也是一種真正的愛心。
1959年下半年,劉玉齋被調到團政治處工作,先後任文化教員和秘書。同年底,他隨部隊翻越巴顏喀拉山,赴青海南部藏區執行築路任務,保障平叛部隊行動,曾到過玉樹、雜多、治多等地。施工地區大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年四季穿棉襖,空手走路都喘不上氣,高強度的勞動就更艱難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構築急造軍路和簡易公路,流動性很大,往往早晨一起床就拆帳篷,白天作業任務完成後,晚上再移地搭帳篷宿營。當時,國家正處於三年嚴重自然災害時期,困難很多,施工保障條件非常簡陋,即使病了也沒有氧氣袋供應,特別是到了秋冬季節,晚上氣溫經常在零下十幾度甚至幾十度,睡覺時不但要蓋上被子、皮大衣,而且還要穿著棉衣、戴著皮帽。早晨起床時,“大頭鞋”經常被凍在地上,用撬扛撬才能取下來;呼出的氣在皮帽上結成硬梆梆的白霜。他憑著頑強的意志和堅強的毅力,“忍”住了常人所不能忍的苦,戰勝了自我,戰勝了自然,直到1960年底部隊完成任務後,才返回蘭州。
1961年,基於國際戰略形勢的發展和國家周邊環境的變化,他所在部隊奉命執行國防工程建設任務。因為他曾經在軍校學習過地下工程施工技術,工程啟動之初,他就被調到司令部任作訓參謀,參與組織施工技術骨幹培訓。從此,他便踏上了漫漫的國防工程施工道路。當時的坑道施工,大部分都在大山深處,幾乎是純手工作業,主要靠鋼釺、大錘、圓鍬、十字鎬和雙手,每天晝夜三班輪流作業,基本沒有休息日;住的是地窩子、土窯洞、四面透風;吃的是每月定量供應的51斤糧食,幾乎沒有什麼副食和新鮮蔬菜,由於體力勞動強度大,總是感到吃不飽;晚上點的是煤油燈,看的是滿天星,文化生活非常單調。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他一乾就是11年,經受了負傷的身痛,更為犧牲的戰友心痛,特別是苦、累、難、險鍛造了他。在各級黨委、支部的培養教育下,在各級領導言傳身教的薰陶下,在廣大戰友的幫助支持下,他從參謀逐漸成長為股長、營長、參謀長、副團長。
1974年,劉玉齋被任命為蘭州軍區司令部工程兵部副部長,1981年任工程兵部部長,1983年改任作戰部部長。在擔任軍區機關業務部門領導期間,他頻繁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積極為首長定下決心出謀劃策、提供準確信息;緊緊圍繞首長的指示意圖,採取先行試點、培訓骨幹、觀摩交流的方法,狠抓各項具體工作落實。他全程參與了蘭州軍區戰場建設,從工程的勘察設計,到階段性任務的完成,跑遍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所有的設防地域和邊防哨所。他每年深入部隊和工地的時間都在半年以上,每到年底,都親自帶隊對當年施工的工程逐項驗收,並根據各防禦地域的實際情況,擬制來年的工程計畫,明確各施工部隊的任務,組織經費和施工機具、器材等保障工作落實。他十分重視加強全區工程兵部隊全面建設,突出抓了部隊的政治建設和黨委建設,組織了一系列訓練比武、新裝備試練試點和業務競賽,抓了搶險救災方案的擬制和演練,廣泛開展學術研究和高科技知識學習,部隊平時和戰時的工程保障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他注重機關自身建設,深入細緻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參謀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始終保持了政治信念的堅定和思想道德的純潔;倡導憑素質立身、靠實績進步,學人之長、補已之短,盡最大努力支持參謀人員的文化函授學習,有力地促進了機關的業務建設;著力培養快、準、嚴、細、實、慎的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在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處理上及時穩妥,沒有發生誤時誤事或出現差錯的現象;堅持以身作則,為機關和部隊服務,凡要求部隊做到的,機關必須首先做到,要求部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1985年8月,劉玉齋調任寧夏軍區參謀長後,弘揚賀蘭山精神,認真落實軍區黨委的決策,積極履行職責,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特別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戰略重點的轉移,他勘察並組織了部分邊防工程和陣地工程建設,籌劃組織了轄區所有坑道、工事的封閉偽裝和建檔立標工作,在全軍率先推行軍民共管國防工程,受到了總部表彰,並在全軍推廣普及。他對人防工作進行了改革,強化了“結合民用建築建設防空地下室”政策的落實力度,修改完善了人防工程建設規劃。他還突出抓了部隊的精簡整編和部署調整、預備役部隊組建、人武部正規化建設、民兵組織調整、司令部機關職能作用的發揮,推動了寧夏軍區部隊的軍事建設。
1990年6月,他調任蘭州軍區副參謀長,任軍區黨委委員、紀委副書記、司令部黨委副書記、司令部直屬黨委書記。在戰備工作方面,他突出抓了重點部隊和軍區司令部作戰系統業務建設,規範了新時期戰備工作的內容、程式和方法,提高了機關和部隊履行作戰任務的能力;他的足跡遍及了轄區大多數邊防站點,協助軍區首長妥善處置了大量的邊境事務和社會突發事件,指導部隊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邊防鬥爭,為西北地區社會和邊防穩定做出了貢獻。為了提高軍區司令部機關辦公效率和作戰指揮效能,他組織有關部門積極克服經費、器材、人才等方面的困難,組織實施了機關區域網路和指揮信息系統建設,為軍區部隊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還為西北地區的人防建設、光纜建設和軍區的情報信息、通信保障、邊防工程等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得到了軍委總部的肯定。在後備力量建設方面,他突出抓了民兵預備工作調整改革的深化、徵兵工作改革、武器裝備管理和民兵訓練質量的提高。尤其是為了確保徵兵工作質量,他每年都深入人武部,親自坐鎮督查,嚴把徵兵關口,嚴肅徵兵紀律,著力糾正不正之風,落實有關政策規定,積極探索徵兵工作改革的方法路子。在直屬部隊建設方面,他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著眼部隊戰鬥力和保障能力的提高,突出抓了黨委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重視選配好兩個軍政一把手;強調在黨委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各業務部門的職能作用,實行按系統分類指導,切實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局面;開展爭創先進黨委和基層先進單位活動,營造積極向上、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良好氛圍,直屬部隊建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1983年以後,劉玉齋先後5次到中央黨校和國防大學學習,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和知識結構,積極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他曾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9年7月退休。

優秀論文

他善於學習,勤於動腦,積極開展學術研究,他撰寫的《適應形勢需要,加大指導力度,努力把部隊戰備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徵兵工作的新特點,切實把好軍隊質量建設第一關》等10餘篇研究性文章,先後在《解放軍報》、《軍事學術》等大型報刊、雜誌上發表,並被評為優秀論文。

人物評價

退休後,無怨無悔,心情舒暢,繼續關心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大事;愛好廣泛,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堅持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嚴格管束自己。他決心保持晚節,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做一名退了休的合格軍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