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載書學研究

劉熙載書學研究

著作者: 楊寶林楊抱朴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責任編輯: 侯俊智

出版時間: 2011年9月

基本介紹

  • 書名:劉熙載書學研究
  • 作者楊寶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1年9月
作者簡介,內容介紹,

作者簡介

楊寶林,筆名楊抱朴。1958年3月生於遼寧瀋陽。中國民盟盟員。歷史文獻學博士(書法文獻學方向)。現為瀋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碩士生導師。曾獲全國第八屆書學討論會一等獎。著有《劉熙載年譜》、《南唐後主李煜》、《蘇東坡集詮釋與解讀》、《詩鬼之詩——李賀》、《中國書法藝術》、《十萬個為什麼·書法卷》、《楊寶林書法作品集》等13部,主編、參編《文藝縱橫叢書》、《三國演義辭典》、《全唐詩評註》等大型叢書40餘部,發表有關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書法學論文80餘篇。

內容介紹

劉熙載是我國晚清時期的著名學者、文藝理論家和書法家。其《藝概》中的《書概》以及《遊藝約言》中的書論部分,都是書法理論史、批評史上的重要著作。劉熙載是中國古代書學的重鎮。他論書的辯證思維,對書家、書體的細緻把握,以及對技法和審美的剖析,閃光點隨處可見。劉熙載的書學以其見解的獨特而深邃,不會因為歷史而被塵封,反而會日久彌新。
本書試圖從更宏大和整體的視角來研究劉熙載的書學,不僅研究《書概》,還包括《遊藝約言》中的書論,進而關注《文概》、《詩概》中涉及書學的內容;同時,劉熙載文學作品集《昨非集》中的書論,劉熙載傳世書法作品中的書論也一併作為考察對象。如此才能更完整地全面地觀照劉熙載的書學,故將論文題目定為《劉熙載書學研究》。
本書共分七章。
第一章劉熙載生平、行跡與交遊考。以往學術界對劉熙載的生平、行跡所知寥寥,僅依據《清史稿·儒林傳》、[民國]《興化縣續志》劉熙載本傳,以及俞樾《左春坊左中允劉君墓碑》、蕭穆《劉融齋中允別傳》等文獻。本文則依據劉熙載弟子、朋友等大量晚清文人別集、日記、年譜等相關文獻,考證出劉熙載許多鮮為人知的經歷,有助於對劉熙載的全面了解。又根據大量文獻考證出劉熙載與曾國藩、莫友芝、王闓運、翁同龢等書家的交遊。
第二章劉熙載書學理論、書法實踐及學術淵源。第一節劉熙載書學概述。這裡不僅介紹《書概》、《遊藝約言》,還介紹了《文概》、《詩概》,文學作品以及劉熙載傳世書法作品中的書論。同時分析了《書概》的成書過程和“概體”書論的特徵。第二節劉熙載的書法實踐。本著理論來源於實踐的原則,依據齊學裘《見聞隨筆》、沈祥龍《左春坊左中允劉先生行狀》、袁昶《觀融齋老人所作草隸》等文獻,勾勒出劉熙載的書法活動,並對劉熙載傳世書法作品(目前筆者僅發現15件)擇要分析,其成熟時期作品的藝術追求與其書學思想是一致的。第三節劉熙載書學的學術淵源。劉熙載書學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還在於他對古代書學理論的批判繼承。這裡僅就書體論、書家論和技法論三部分劉熙載徵引前人書論,列表分析,釐清其學術淵源。
第三章劉熙載書學的書體論。劉熙載按書體的形態把篆書、隸書、楷書概括為“詳而靜”的書體,把行草概括為“簡而動”的書體。前者重點辨析了隸與八分的區別,劉熙載認為隸與八分之所以“辨而愈晦”,是由於人們“狹隸而寬分”,其實恰恰相反,隸書的概念是寬泛的,唐以前稱楷為隸,“未有正書以前,八分但名為隸;既有正書之後,隸不得不名八分”,澄清了學術界對二者之間的模糊認識,也委婉地批評了阮元《北碑南帖論》中不知王羲之時代隸就是楷的錯誤。後者著重論草書。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詳辨其異同。對今草的論述多有卓見,如“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草書“不齊之中,流通照應,必有大齊者存。故辨草者,尤以書脈為要焉”,“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以移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均系發前人所未發。
第四章劉熙載書學的南北書派論。清代中後期,書學界掀起碑學運動,阮元肇其端,包世臣踵其後,旨在提高北碑地位。其後繼者變本加厲,唯北碑是尊,力抵南帖,走到了極端。劉熙載論述南北書派冷靜客觀,他認為碑帖各擅勝場,“北書以骨勝,南書以韻勝。然北自有北之韻,南自有南之骨也。”他認為“《瘞鶴銘》用筆隱通篆意,與後魏鄭道昭書若合一契”,亦即南北書派不是互立營壘,而是有互通之處。劉熙載公正客觀的持平之論令人折服。
第五章劉熙載書學的書家論。劉熙載論述的書家眾多,但他最推崇王羲之和顏真卿,本文設立王書和顏書譜系,各自涵蓋了一批書家。王書這一譜系基本屬帖學一路,顏書這一譜系則碑帖並重。王系重韻,顏系重骨力,重開合。正是由於有這兩個譜系,中國古代書法史才色彩斑斕,異彩紛呈。
第六章劉熙載書學的技法論。劉熙載書學的技法論,論述了筆法、結體和章法。其中論筆法尤為精到,劉熙載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逆入、澀行、緊收,要筆筆還其本分的理論;同時還指出提、按、疾、澀等用筆應注意的問題,金針度人。論結體,如結字的疏密、內抱和外抱,新見時出;論章法,如相避相形、流變貫通等,均具有可操作性。
第七章劉熙載書學的闡釋方式。本章從文化闡釋、審美闡釋和倫理闡釋三個方面來論述。文化闡釋則首先從《周易》大文化觀角度,確立劉熙載書學的理論框架;其次是用禪宗和道家思想來解釋書法的繼承與創新的問題,以及書法創新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書法畢竟是美的藝術,劉熙載的書學很多地方都涉及到了審美批評,如審美範疇:神、韻、剛與柔、奇與正等;如審美風格:自然、含蓄、真率等。最後談劉熙載書學的倫理闡釋。劉熙載的書學最重書品人品論,《書概》有,《遊藝約言》更多。劉熙載是在借作書(學書)來規範人的行為,但局限性也是十分明顯的。這種批評既有對歷史的繼承,也有其社會根源,也隱約地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世風日下的不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