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畫家、書法家、詩人)

劉濤(畫家、書法家、詩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濤,男,河南南陽人,生於美術世家,中國畫家協會理事,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河南省焦作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焦作市山水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懷州國畫院高級畫師。擅長寫意中國畫山水、人物,作品多被國內外機構和海內外友人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濤
  • 別名:號伏牛山人,齋文壽閣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7年
個人簡介,相關評論,詩文欣賞,作品欣賞,

個人簡介

劉濤,號伏牛山人,齋文壽閣,1957年生,河南南陽人。漢族,大學專科。中國畫家協會理事,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文化部所屬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焦作市山水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懷州國畫院高級畫師。
1979年從事美術,研習中國畫人物、山水。
1981年拜何海霞先生為師,並收為入室弟子習畫。師從於中國著名山水畫家何海霞先生和人物畫家黃志生先生。
1982年參加新加坡舉辦的《石齊黃志生、劉濤三人鐘馗展》。
1984年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中原畫家黃志生、劉濤—中國歷史人物畫展》。
1986年參加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萬里長城展》。
1986年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中國畫普及展》。
80--90年代,作品在廣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多次舉行個人畫展和聯展。主攻山水、人物,學習傳統基本功並追逐創新,近年來在詩詞、書畫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作品以表現寫意歷史人物,寫意現代山水為主。所作的寫意山水畫筆墨渾厚、意境深邃、大氣磅礴,富有濃厚的感染力,並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與好評。
作品多被政府機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國內外機構和友人收藏。
2008年作品入編長城出版社《中國書畫潤格》
2009年作品入編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術人生》合集本、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術人生》劉濤卷
2009年作品入編全國知工委人才管理專業委員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華人精英人才大典》
2011年作品選載《中外畫刊》雜誌2011第1期總25期
2012年作品入編《華夏人物傳記》
2012年參加中國文化進萬家組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寺廟文化詩書畫大賽”獲優秀獎
2013年作品入編《新中國美術家大典》美術卷
2013年作品入編《中國美術年鑑2013》美術卷

相關評論

墨清韻古意趣湛然
—劉濤作品賞析
劉濤先生出生於歷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陽,這片造就眾多歷史文化名人的土地賦予了他胸懷與靈性,也賦予了他繪畫的靈感,在他的作品中不僅有文人的詩情畫意,亦不失大山大水的穩健與雄奇。劉濤生於書香門第,1981年拜國畫大師何海霞為師,並收為入室弟子習畫。大師的言傳身教,加上自身刻苦的研習,多年如一日。對傳統中國山水畫頗多感悟,融於心杼,打下了深厚的筆墨功力基礎。劉濤先生善用細膩的筆墨,表現山水之宏大、壯闊,雲煙的聚散升落,濃淡遠近,“煙雲”、“石泉”和“飛瀑”的流動變化,既是客體的表現,又有東方傳統的畫味,艷不傷雅。明亮而不淺薄。石濤言道:“夫畫者,於心也。”劉濤是用一顆簡單、平常、善良的心,去畫屬於自己的山、水、雲、霧、煙、風、樹、花、峰、巒。在其渾厚的作品中任取一處,方寸間,筆墨的乾、濕、潤、燥、皴、擦、點、染的技術表現都會伴隨者落筆躍然紙上;作品的整體和局部關係處理得非常協調。清人方熏曾言:“凡畫之作,功夫到處,處處是法;功成以後,但覺一片生機,是為極致。”
凡在中國畫壇有建樹的畫家,一定具有畫格與品藝統一和諧的美德,人格的魅力會在畫中體現,容顏舉止也是人的精神風貌的一個表現。畫如其人,是有道理的。畫家的心靈是一方淨土,心地純真,畫才有一番清氣;人堂堂正正,畫才不會小氣。畫到一定程度,全是個性的表現,是個人魅力在畫中的表露,是心靈的寫照。劉濤先生的畫表現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力量,表露的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是其開闊的胸懷,磊磊大方,有山川江河之胸懷,有雲霧山崗在懷,不為瑣事所累,泰然處世的心靈寫照。
畫臻妙處品自高,劉濤先生的畫都是直抒胸襟的,展現的全是才氣和魅力。
品讀劉濤先生的山水畫
許慶榮/文
在建國六十周年之際,我欣然品讀了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山水畫集·劉濤卷》,大飽眼福。這位不顯山露水的中年畫家,讓我肅然起敬,品讀畫作真正的認識到了劉濤先生。他對藝術的追求是那樣的執著堅定;他的藝術素養是那樣的博覽積厚;他的精神世界是那樣的高尚純淨;他的畫作意境深邃而淳樸。他是一位真正的感性藝術家。他的畫作之美是源於他崇尚大山載物的厚德,崇尚山水滋養萬物的博愛情懷所至。
畫作中所表現的一石一壑、一草一木、一潭一瀑都承載著他對真山真水大愛大美的無限感受,是他受惠於大自然而對大自然的責任回報。他在師法大自然中得到的真捂,融於心抒,賦予筆墨,傳神於畫作。誠如畫集中《萬壑松風圖》,把大山流雲,松風迴蕩的韻律表現的艷雅而明亮,清新而渾厚。使大自然在畫作中得到大美的升華,令觀者賞心悅目。
劉濤先生用高遠的構圖創作的《伏牛山中幾人家》,把伏牛的巍峨雄姿,亘古秀潤及山村人家閒靜、隱樂、超然塵外的安逸幸福表現的讓人羨往。這是他對伏牛山親身體悟的真實心境寫照。另一幅《雲山有人家》用深遠的構圖,表現層層疊疊的深山中,層林深處隱露的村莊,依偎著橫流泉瀑,在綠樹蔭蔭中極富生氣。畫作山脈清晰、意境深邃、色墨融合,雲煙輕盈、吐吞飄渺、盡在心靈,有董巨淡漠青嵐氣象,實為一幅山水佳構。
劉濤先生興之所致,以畫為寄的《清秋》圖,彰顯著畫家的精神品格,追索超然物外,脫去塵濁的本性情懷。畫作中遠山的厚重是畫家追索的藝術抱負;近山的明快是畫家追索藝術的清晰思構;中景的清淡是畫家淡漠名利的心象;實為一幅寄情山水的精作。他在《沁水行》畫作中,通過對沁水的體察,在其追索的人文精神世界裡,把儒雅風骨,道家太極,佛家菩提融入于山水畫作中,體現出其追求道法智慧融合的意境。再如他繪製的《雲台山小寨溝》,用嫻熟的筆墨,表現了泉瀑橫流,潭水清澈明淨,使人讀之清心悅目。他的《千峰圖》其意境在人性美的物外,用大自然的神奇,千峰俊秀的物象,寄託著自身超然物外的高潔情操,畫作清心明快,濃淡傳神。
劉濤深有體會的說,“繪畫的美不僅在於描繪自然,而在於或更在於描繪本身的線條、色彩,亦即所謂筆墨傳神。筆墨可以具有不依存於表現對象的相對獨立之美。他不僅是形式美、結構美,而且在這形式結構中能傳達出人的種種主觀精神境界,即‘氣韻’與‘興味’。”
他的《山高青雲過,佛煙禪林來》畫作就是其境捂的寫照。畫作的線條清淡流暢,韻味飽滿,潤染靈秀,極富大自然的清雅之美。足可體現出作者內心世界的“氣韻”、“興味”之美。劉濤先生用高遠法取勢構制的《秋山喧語圖》,用重疊厚重的積墨法,描繪大山的渾濛與深厚,鳥語蟲鳴,天高氣爽,雲煙清麗,使人觀之心曠神怡。極富王微“望秋雲,神飛揚”之情調。他在《雲來山更佳,雨後泉瀑急》畫作中,把雲與山的虛實變幻,山勢起伏的節律,雨後遍山泉瀑失羈噴射的氣勢,運用嫻熟灑脫的筆墨韻致,來於自然高於自然的藝術靈感,把雨後遍山急射的泉瀑表現的靈動瀟灑,把奔放失羈的情懷融寄於畫作之中。
劉濤先生在黃賓虹“舍筆墨而無他”的筆墨表現技藝中,心領神會的得到起悟,他的體悟表現在《松崖霞日圖》中濛然而出的山川氣象,橘紅的遠峰霞照,在遠山的映襯下更顯得層疊麗遠,松崖的蒼翠,遠山的霞照,更彰顯了筆墨的蒼潤活潑。
他畫的無數本《速寫集》,更顯現其得心應手。構圖取捨的靈動及線條功力的厚實嫻熟,疏朗大氣,章法構圖立意鮮明,把大山的雄奇,石樹精神,泉瀑流暢融匯出人文與自然的一種清涼境界,實可謂畫家多年磨鍊出的真功夫也。
畫集的壓卷之作《山高疏煙過,雲騰禪林來》,更是一幅高遠構圖的精作。運用宋人的山水之法,圖中山石分明,虛實相生,禪林騰升的雲煙,飄冉高山,把人們帶入無限的遐想之境。誠如畫題所云“多少人間煩心事,只消一點便清涼”的心寄。畫作中近景的林泉分明,中景的蒼古堅實,高遠的雄渾,用層層疊重的筆墨,更突顯石體的堅硬及“精鐵之氣”。充分體現出畫家不為世俗所累,泰然處世超然物外,脫去塵濁的清淨法身。也是其“藝通於道,道與藝合”的體現。
縱觀劉濤先生的每幅山水畫作,正如龍瑞先生所說“墨清韻古,意趣湛然”構圖深淪磅礴,可見北方山水之骨,南方山水之秀潤,峰峭石堅,意境儻味,可見《宣和畫譜》溪徑,“幽處使可居,於平處使可行,天造地設處使可驚,嶄絕巇嶮處使可畏”大氣而無細鎖,松柏草竹雜樹,疏密明快,交相掩映,路徑幽墅,山村野逸有致,可見荊關之風。高遠的雄強,深遠的層深,平遠的空曠,靜穆沉著,氣脈開合自然,山勢的漸高漸深,林木的鬱鬱蔥蔥,皆不失高曠清遠氣象,行筆取勢漸入濶遠,以濶遠通其沉厚,均見先生構圖功力。
在技法上,皴染乾濕有度,筆墨運暢,淡盪蕭散,淋漓鮮潤,形成了先生個人的筆墨風格。在細節上有時雖顯碎堆,但不失大勢,筆筆富有神韻,同時顯露出嫻熟。繪畫技法是其天資和苦練的結晶,可見劉濤先生是下過苦功夫的,畫作中絕無草率之為,足可見筆墨功力厚實。
繪畫是一種語言,劉濤先生就是用這種獨特的語言傳露著自己心靈的感悟,表露著心性修煉的過程。這種修煉如同參禪打坐,要做到意靜、心閒、精神內省,拋開外界的種種誘惑,鑄建屬於自己的精神秩序,確定情感上的自我。誠如陳建用先生在《窺尋,感悟》一文中所說,“以我觀物,才會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劉濤先生是一位澄懷悟道著,就是用這種感悟鑄建著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對技法紮實苦練,對技巧印心起悟,他深知,師法自然重在妙悟。他認為藝術的真諦只有用心感悟出來的東西,才是最真實、最牢固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他的畫作真實地顯露著他的真如本性。清淨法身,以高潔正身心,思心經禪理,遠塵囂而近班諾的心修。可見其心靈與自然的融匯,是其不懈追索的精神境界。
從畫作中可見劉濤先生以虛靜的自身,外不為物所擾,內不為己所亂,使心無限隔的存在。古人講“致虛極守靜篤,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之也”。使其恬淡空寂、毫無滯礙之心“獨與天地精神來往”,將天地萬物涵於自己畫作之內。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表現的,將儒家的涵養心性學說植入他的繪畫體系之中。提出“養得胸中寬快,意思悅適”的觀點是其理論之核心。劉濤先生正是其踐行著。
劉濤的畫作,每一筆觸都結結實實沒有絲毫的浮躁之氣,每一幅畫作,都見證著體悟心靈的真如本性,我不是在讀劉濤先生的畫作,而是在品讀劉濤先生最真實的真如本性。劉濤先生不是在作畫,而是在做一個最美、最具真實本性的人。
在這個人人拜金、浮風盛行的時代里,能緣識一個品藝靜篤的藝術家實為不易,而我有幸結識了劉濤先生,在其先生的為人處世及畫作里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品藝靜篤的化身。

詩文欣賞

文人畫家的人文與品行
劉濤\文
文人畫家的產生與當代社會、環境因素、哲學、美學有著密切聯繫,與畫家自身的經歷及生活狀態也有一定關係。他們的個性或古樸拙雅、平淡天真,或孤傲清高、潔身自好,或滄桑豪放,或癲狂古怪,但他們都注重才情、人品與自我修養,寄情於畫,以畫自娛。(簡稱三品:人品、學品、畫品)
文人畫家精神品格的生成,是中國文人畫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演進的,它起源於中國傳統哲學精神,植根於民族審美心理,又與封建社會這一特殊歷史階段之文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緊密相關。
文人畫家以其所受教養,恥於與工匠為伍,不僅及畫之所見,而且及畫之所想、所感,表達畫外之旨、言外之意,把畫家的人品志趣、真情實感融於畫中,創作出內心生活的生動寫照。他們既強調自身的主體性又注重自身的文化與修養,中國文人畫家自始至終崇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思想,經蘇軾再次強調成為文人畫的傳統信條,文人畫家以詩論畫的“天工與清新”既在個人風格中體現了時代風格,又可在尚無新風的條件下展現獨具特色的個人面貌。
文人畫家在大自然中彰顯精神品格,在萬物的陶冶中形成了自己的胸懷氣度及品格取向,從而對生命意義重新發現思索,文人畫是對自身價值的體現物。繪畫創作成為了表達情懷的需要,精神升華的途徑。(興之所至、以畫為寄),文人畫把人與自然的主動關係作為繪畫之道。文人畫的創作成為創造內心自然的活動,需要胸懷與學養的汲取,對待自然的態度是超然物外,脫去塵濁的。
雲台天瀑
雲端天瀑飛流下,
彩練騰空舞瓊花。
苔雨傾落三千尺,
碧浪銀珠似浣紗。
2011年6月於雲台山
注釋:①雲台山位於河南焦作境內,其大瀑布落差312米。
山中隱
我生好雲飄流,尋真清閒洞,
洞中石筍鐘乳,千姿百態,猶如仙手。
小隱數日,吃穿不究,無憂無慮,潛心耕謳。悟出真啼,傾瀉靈吼。神秘清幽,頗多感受。揮臂丹青,寫出天地,韻灑神州。
江山之美,逍遙樂游!
2015年11月於南太行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