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樞

劉漢樞

劉漢樞,男,現年104歲,廣東省龍川縣人,現為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離休老幹部(享受副廳級待遇,原系廣東省測繪局工程師)。一個多世紀以來,劉漢樞不僅經歷了舊中國、新中國、改革開放測繪事業蓬勃發展的歷程,也是中國測繪界的長壽者、見證者。2013年11月當選為感動測繪人物候選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漢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投奔測繪 ,戎馬丹心,踏遍青山,責無旁貸,心繫祖國,放飛夢想,

投奔測繪 ,戎馬丹心

1928年,臨近中學畢業的劉漢樞發現學校門口張貼了一張誘人的招考告示:廣東陸軍測量學校招考年齡在17歲至25歲的中學畢業生。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該校,並在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廣東陸軍測量學校招考的第十一期學生。1930年,劉漢樞畢業被分配到廣東陸軍測量局任地形科少尉科員。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廣東開展實施的全國性精密的一、二等天文大地控制網和水準網被迫中止,而計畫開展的航測1:1萬地形圖和1:2000地籍圖亦夭折。為安全起見,廣東陸軍測量局遷往廣西柳州、貴州獨山等地。隨後,又轉碾到湖南、廣西、陝西、甘肅、四川、福建等地進行測量作業。
劉漢樞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解放福州前夕,許多人勸劉漢樞離開大陸到台灣、香港或美國等地從事測繪工作,但他堅決不從,帶著測量儀器投奔解放軍,成為兵團司令部測量隊一員。

踏遍青山,責無旁貸

1952年,劉漢樞任北京總參謀部測繪局科教處研究員,從事前蘇聯測量規範的翻譯校訂出版工作,並同前蘇聯測繪專家到各省和自治區測繪部門檢查指導工作。
1958年,根據組織安排,劉漢樞任國家測繪總局測量處工程師,負責華北和中南各省有關測繪技術指導工作,並參加中國“平板儀測圖規範”的編輯工作;1961年,他參加了總參測繪局、農墾部等部門聯合在海南島開展1:1萬比例尺航測地形圖工作,以供熱帶地區農墾作物如橡膠樹、劍麻等有計畫地墾荒種植。
1985年6月,時任測繪志編撰負責人的袁征敲開了劉漢樞家的大門。原來,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通知編輯《廣東省志·測繪志》,袁征立刻想到了曾畢業於廣東陸軍測量學校的劉漢樞,他不僅是廣東測繪歷史的見證者,而且還是身體硬朗、行動敏捷的老專家。
在收集資料過程中,為了核查史料中出現的問題,劉漢樞多次獨自一人往返於北京、南京、武漢等地,以及廣州中山圖書館、廣東省檔案館、省文史館、廣州市政協文史室去查抄、核實、複印資料。
一天清晨,劉漢樞早早地來到廣州中山圖書館,剛剛坐下,一位笑容滿面的工作人員拿了一張帶有軟墊、軟背的椅子請他坐。原來,工作人員發現,這位7、80歲的老人,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每次來的都是最早、走的最晚,而且午餐總是白開水和饅頭,讓大家頓生敬意。工作人員告訴他,這張軟椅以後就是他的專座,隨時歡迎他查閱資料。
1998年,當耗時13年、42萬字的《廣東省志·測繪志》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已任廣東省國土廳廳長袁征緊緊握著劉漢樞的手不願鬆開,他說:“劉漢樞不僅僅填補了廣東測繪歷史的空白點,而且引領廣東的測繪事業躋身測繪學前沿,為社會提供了有效利用。”

心繫祖國,放飛夢想

由於歷史的原因,劉漢樞保存的歷史文物並不多,陪伴他的只有1950年在南京拍攝的一張老照片和一枚紀念章,但他並沒有杞天憂人、載聲怨道,始終保持著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心境, 以人格的魅力傳遞著正能量。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發生芮氏8.0級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劉漢樞的心。他不僅第一時間打越洋電話,讓遠在加拿大的兒子捐款捐物,還每天守在電視機旁關注著災民的安危。
那天,茶飯不思的劉漢樞竟拍起巴掌,連聲說“好、好,有救了,有救了!”家人一看,中央電視新聞正在播報國家測繪局為抗震救災及時趕製出大量地圖和地理信息數據的報導。老人說,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四川作過測量,現在看到當地民眾受災,心裡不是滋味。國家測繪局的壯舉,終於讓他懸在心頭的巨石輕鬆了許多。
劉漢樞逢人就說:“現在測繪航天技術太神奇了。”他說,無論是國家測繪局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合作研製發射我國首顆民用高解析度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 ,還是國土資源部利用衛星遙感建起全國960 萬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監測影像圖,或是“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等等,都讓他感概萬千,激動萬分。
如今的劉漢樞,眼不花、耳不聾,每天至少兩次來回徒步上下六層樓梯。2013年5月,廣東省老幹部大學、廣東省老幹部活動中心專門授予劉漢樞一枚“健康快樂期頤壽星”獎牌,以此紀念他參加中心活動最年長且時間達到20周年的“大明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