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興

劉源興(1940~1997年),漢族,奇台縣人。1962年畢業於新疆八一農學院農業經濟系經營管理專業,同年分配到巴楚縣工作,先後在在農牧科、農業局、農委、農辦歷任幹事、副局長、局長、副主任、主任,1985年6月任縣委副書記(主持工作),1986年1月任縣委書記,1992年10月調離巴楚縣。1997年9月,因車禍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源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
  • 職業:副局長、局長、副主任、主任
  • 畢業院校:新疆八一農學院農業經濟系經營管理專業
個人業績,逝世時間,

個人業績

劉源興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虛心向別人求教,積極試驗推行“五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倡導組建公社農業經濟管理站,受到了自治區農業部門的表揚,並在巴楚縣召開現場會,推廣巴楚縣搞活農村經濟的經驗。1982年,巴楚縣實現農業總產值翻一番,成為全國第一批47個農業翻番縣之一。1983年,劉源興代表巴楚縣出席全國翻番縣經驗交流會,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他的發言稿被收入國務院農牧漁業部編輯出版的《全國農牧業翻番縣經驗彙編》一書。
1985年5月,他主持縣委工作以來,注重團結縣委一班人和各鄉(鎮)的領導,注重探索發展巴楚經濟的措施。在他的指導下,調整農村種植業結構,更新農作物品種,推廣地膜植棉,增加農業收入,完善“五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發揮農業機械化的作用,成為經濟發展先進縣,並被農牧漁業部定為全國第一批22個優質棉花基地縣之一。實踐證明,劉源興的壓縮糧食播種面積、擴大棉花生產、發展商品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路是正確的,198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400元,1992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84.6元,7年內增加近一倍。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劉源興十分重視農業機械化工作,捨得投資裝備農業機械。每年,巴楚縣都定期舉辦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班,開展“鐵牛杯競賽活動”;在縣委的提倡和支持下,全縣農業機械大大增加。1991年全縣大中小型拖拉機1 462台,平均每村有6台,全縣機械化程度達到土地機耕99%、棉花機械鋪膜100%、小麥機播100%、機械中耕92%、機械植保93%、機械開溝79%、機械施肥93%。
水是農業的命脈,劉源興在巴楚工作30年,非常清楚水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他主持完成了蘇庫恰克水庫的配套工程,爭取到國家700萬元的投資,修建了鋼筋水泥結構的民生渠道大型樞紐工程,擴建阿拉格爾和阿克薩克馬熱勒2鄉乾渠,新開挖巴扎到紅海水庫40公里的乾渠。這些水利設施的建設,解決了巴楚縣引洪防洪蓄水灌溉的問題。
為了改變巴楚縣城貧困落後的面貌,劉源興規劃設計了新縣城,親自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到地區、自治區反映,爭取資金和物資的援助;建成小海子水庫到縣城的引水工程;圖木休克到縣城的輸電線路、巴楚到莎車柏油路面公路,解決了困擾巴楚幾十年經濟發展的老大難“水、電、路”問題,為巴楚縣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巴楚縣從南疆8個窮縣之一邁入了自治區先進縣行列。1986年,劉源興被國家民委、科協、勞動人事部授予“邊疆省(區)少數民族地區優秀科技工作者”光榮稱號。

逝世時間

1997年9月,劉源興因車禍不幸去世,享年5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