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發

劉源發,生於1930年11月,195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系,同年赴西北大學任教至今。現任西北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陝西省有機化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源發
  • 出生地:江蘇南京
  • 出生日期:1930年11月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科研業績,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獲得獎勵,

科研業績

他曾先後被評為陝西省文教系統優秀黨員、陝西省先進科技工作者、陝西省科學大會先進個人、陝西省職工技術協作優秀積極分子、中國科協第二屆“金牛獎”先進個人、“科技興陝”先進個人、西安市先進工作者等。
1986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1989年被評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他長期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工作和新農藥、新劑型的開發研究工作。在教學方面,承擔 有機化學、農藥化學、有機結構理論 等課程,培養了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

科研項目

在科研方面,劉教授領導的研究課題組曾先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陝西省重大科研項目、陝西省教委重點項目、陝西省教委專項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20餘項。研究開發了農藥“克瘟散”、“殺蟎特”、“殺蟲脒”、“雙甲脒”、“野燕枯”、“代森錳鋅”、“克草寧”、“40%野草淨水基微乳劑”、“35%草敵微乳劑”、“吡嘧黃隆”等多個品種。

科研成果

多數品種在國內已投產,其中麥田除草劑“野燕枯”在武功化工廠已建成500噸/年40%水劑的生產裝置,於1990年通過投產鑑定,已累計實現產值1000多萬元,利稅500多萬元,既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又解決了國內防除麥田惡性雜草野燕麥的急需。1994年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又研究成功96%燕麥枯原粉生產技術並用於燕麥枯生產線,產值達5000萬元,已出口創匯600萬美元,為國有農藥提高技術水平,打入國際市場開闢了一條新途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該項成果被化工部譽為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典範。 近年來,他致力於新農藥的創製、新劑型的研究。他著重在含氮雜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結構與生物活性關係研究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據多年農藥研究經驗和化合物結構特點、官能團生物活性大小,自行設計了一系列不同母體、不同取代基的全新化合物,並對其進行了合成和結構表征,測試了它們的生物活性,篩選出多個性能優異的活性化合物,正在進行殺蟲譜、殺菌譜試驗,有望篩選出屬於我們自己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這些研究為含氮雜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研究開拓了新領域,為新農藥的創製提供了依據,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 農藥新劑型的研究是農藥開發套用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他根據國際農藥劑型發展方向,首次研究成功2個除草劑水基微乳劑新品種,利用微乳化技術,以水代替有機溶劑,降低毒性、減輕藥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使之變為非危險物,從而使得農藥得到更有效、合理、安全的使用。此成果已通過省級技術鑑定,達國際先進水平,為農藥新劑型的研究開闢了新領域。

獲得獎勵

他曾先後獲國家和省級多項獎勵,其中“克瘟散”、“殺蟎特”、“殺蟲脒”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野燕枯”研究技術獲國家發明四等獎、陝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六五”攻關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獲發明專利和陝西省專利金獎;“殺蟲脒”小試獲陝西省高教局科技成果一等獎;“新燕靈”獲陝西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與北京化工研究院協作);廣譜除草劑“野草淨”微乳劑獲西安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相轉移催化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研究”獲西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80年以來發表研究論文60餘篇,多篇論文已被SCI,EI,CA等收錄。通過省級鑑定成果10餘項,均達到國際先進或國際領先水平。 他雖年過古稀,但仍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拼搏在科研第一線,目前在新農藥創製方面奮力攀登,還承擔著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陝西省教委重點科研項目和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