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棠瑞

劉棠瑞

劉棠瑞(1911年-1997年),生物學家、植物學家、森林學研究者,1911年(一說1910年)在中國江西安福縣出生,1997年在美國洛杉磯去世。劉棠瑞除了著作豐富,亦多次獲得海內外學界各項大獎肯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棠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生平情況,從事領域,個人作品,評價獲獎,人生經歷,研究情況,個人著作,名人軼事,人物評價,其他內容,

生平情況

1936年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現在的京都大學)理學部植物學科(就是理學院植物學系)取得理學士學位。學成後回到中國,曾在廣東、廣西的大學院校做生物系教授、兼主任。1947年應陳兼善的邀請到台灣,出任台灣省立博物館(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研究員兼植物學組主任(研究員職稱相當大學正教授級別),兼台大森林系教授。1955年,受當時台大校長錢思亮之聘,專任森林學系教授,兼任同校植物學系教授,並曾兼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和森林學系教授。1956年,完成《南投文獻叢集》第三輯植物篇,此為協助南投縣文獻委員會南投縣誌修纂之工作。曾兼台大森林系主任行政職。1972年得到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72年到1977年間兼台大農學院院長行政職。從台大屆齡退休後移民美國,1997年於洛杉磯去世。

從事領域

1947年擔任台灣省立博物館研究員期間,積極參與學界(包含了地質、氣象、動物、植物、地理等科學領域)組成之科學考察團, 進行植物調查及採集的工作,地點有澎湖、玉山、蘭嶼等地,為其所致力進行的分類學研究。
圖片圖片
致力於教育與學術研究時間長達50年之久,尤其對於台灣及華南的植物分類學有深刻的研究,總共發表了83篇學術論文。
1963年應美國農業部之邀請,前往歐、美、日等地區,針對冷杉屬(Abies)樹木之分類與分布,進行為時一年的研究。回國後,歷經八年的整理與研究,於1971年出版了《冷杉屬志》(英文版專論)。該書非但研究了世界的冷杉屬植物的分類及分布,也對其培育方法及森林工業方面之利用有所闡述,並以此書獲得美國農業部頒獎。劉棠瑞亦以此書及其他研究著作,向日本東京大學申請博士學位,而獲頒理學博士學位。

個人作品

著有《台灣木本植物圖志》、《正中植物學辭典》(與李亮恭合著)、《森林植物生態學》(與蘇鴻傑合著)、《樹木學》(與廖日京合著)、《植物分類學》、《冷杉屬志》、《雲杉屬志》、《台灣經濟植物名錄》、《樹木學》、《木本植物分類學》、《南投縣植物志》(與劉枝萬合撰)等書。

評價獲獎

劉棠瑞的治學態度非常嚴謹,極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擔任森林系主任期間,對該系之系務及學生對森林方面之研習與發展,多所鼓勵與規劃,當時畢業離校的學生,在後來均對台灣林業方面多有貢獻。
除了有豐富的著作,其研究亦受到海內外學界多項大獎的肯定:
1962年,(台灣)教育部理科學術獎
1973年。(台灣)中山學術獎,在同年更獲得美國農業部學術著作獎。

人生經歷

1936年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現在的京都大學)理學部植物學科(就是理學院植物學系)取得理學士學位。
學成後回到中國,曾在廣東、廣西的大學院校做生物系教授、兼主任。
1947年應陳兼善的邀請到台灣,出任台灣省立博物館(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研究員兼植物學組主任(研究員職稱相當大學正教授級別),兼台大森林系教授。
1955年,受當時台大校長錢思亮之聘,專任森林學系教授,兼任同校植物學系教授,並曾兼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和森林學系教授。
1956年,完成《南投文獻叢集》第三輯植物篇,此為協助南投縣文獻委員會南投縣誌修纂之工作。
曾兼台大森林系主任行政職。
1972年得到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972年到1977年間兼台大農學院院長行政職。
從台大屆齡退休後移民美國,1997年於洛杉磯去世。

研究情況

1947年擔任台灣省立博物館研究員期間,積極參與學界(包含了地質、氣象、動物、植物、地理等科學領域)組成之科學考察團,進行植物調查及採集的工作,地點有澎湖、玉山、蘭嶼等地,為其所致力進行的分類學研究。
致力於教育與學術研究時間長達50年之久,尤其對於台灣及華南的植物分類學有深刻的研究,總共發表了83篇學術論文。
1963年應美國農業部之邀請,前往歐、美、日等地區,針對冷杉屬(Abies)樹木之分類與分布,進行為時一年的研究。回國後,歷經八年的整理與研究,於1971年出版了《冷杉屬志》(英文版專論)。該書非但研究了世界的冷杉屬植物的分類及分布,也對其培育方法及森林工業方面之利用有所闡述,並以此書獲得美國農業部頒獎。劉棠瑞亦以此書及其他研究著作,向日本東京大學申請博士學位,而獲頒理學博士學位。

個人著作

著有《台灣木本植物圖志》、《正中植物學辭典》(與李亮恭合著)、《森林植物生態學》(與蘇鴻傑合著)、《樹木學》(與廖日京合著)、《植物分類學》、《冷杉屬志》、《雲杉屬志》、《台灣經濟植物名錄》、《樹木學》、《木本植物分類學》、《南投縣植物志》(與劉枝萬合撰)等書。
1套上下2本的《樹木學》讓他得到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
他主編《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植物學》。
1975年至1979年間,擔任英文版《台灣植物志》(FloraofTaiwan)的編輯委員,並為主要作者。

名人軼事

曾於台大、師大、興大等校教授樹木學、植物分類學等課程培養後進,台灣的許多學者如黃增泉、許建昌、廖日京、蘇鴻傑、呂福原、廖秋成、歐辰雄、莊燦暘、蘇鴻傑等都是他的學生。

人物評價

劉棠瑞的治學態度非常嚴謹,極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擔任森林系主任期間,對該系之系務及學生對森林方面之研習與發展,多所鼓勵與規劃,當時畢業離校的學生,在後來均對台灣林業方面多有貢獻。
除了有豐富的著作,其研究亦受到海內外學界多項大獎的肯定:
1962年,(台灣)教育部理科學術獎
1973年。(台灣)中山學術獎,在同年更獲得美國農業部學術著作獎。

其他內容

在鄭淑芬(2007)記錄李學勇談植物分類學者時,提出了劉棠瑞關於植物名詞的的三段公案,:
發現多年所傳授的蘚苔植物,必須依照歷史傳統而改稱苔蘚植物。
裸子植物中一直堅持具有球花(或稱花球),所以應該屬於顯花植物。
他在傳播了四十多年的“槭樹科”之後,才在最後的《植物分類學》卷四中改稱為“楓樹科”(按:李學勇曾多次為文辨明應為楓(樹)、楓(樹)屬、楓(樹)科而不當稱槭(樹)、槭(樹)屬、槭(樹)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