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菊

劉根菊

劉根菊,女,1943年生,河北南宮市人。中共黨員,1967年畢業於北京政法學院,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為本校大專、本科生、碩士生講授《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刑事訴訟實務》等課程。 劉根菊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會員,全國自學高考命題教師,西南財經大學、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等兼職教授,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根菊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南宮市
  • 出生日期:1943年
  • 畢業院校:北京政法學院
  • 性別:女
科研成果,著作,教材,論文,法學專著,引文索引,

科研成果

在從事教學的30年中,直接指導的博士、碩士研究生40餘人(在校生,不含法碩),參加校內外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答辯200餘人次,評閱各校博士、碩士學位論文200餘篇,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的項目申請材料和建立碩士、博士點的申請材料提供專家鑑定意見十餘項。先後出版專著5部,其中獨著《政紀案件查處概論》、《刑事立案論》、《刑事訴訟法與律師制度熱點問題研究》;主著《刑事司法創新論》、《刑事訴訟改革之多維視角》。合著2部,《正當防衛理論與實踐》、《刑事證據種類與分類理論與實務》。參著的《犯罪構成論》獲光明日報頒發的“光明杯優秀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三等獎;《刑事訴訟法修改建議稿與論證》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法學一等獎。主編《刑事訴訟法教程》、《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簡明教程》、《刑事訴訟法學教學大綱》、《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案例》等多部教材。先後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政法論壇》、《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法學》、《比較法研究》、《法學評論》、《法商研究》等20多種法學期刊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刑事審判方式改革與案件教材移送》一文獲法務部“九五”期間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劉教授擔任法庭審判長的《公訴案件一審模擬法庭教學錄像》項目獲法務部第一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著作

1.《刑事訴訟法與律師制度熱點問題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2.《刑事訴訟程式改革之多維視角》,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3.《刑事司法創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教材

1.《刑事訴訟法教程》,副主編,中國城市出版社;
2.《刑事訴訟法學》,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3.《刑事訴訟法教學案例》,副主編,法律出版社。

論文

(一)1996-1999
1.《關於辯護律師提前介入訴訟的幾個問題》,政法論壇,1996年第1期;
2.《刑事審判方式改革與案卷材料的移送》,中國法學,1997年第3期;
3.《關於公訴案件被害人權利保障問題》,法學研究,1997年第19卷第2期;
4.《對中外形是簡易程式中幾個問題之比較研究》,政法論壇,1998年第6期;
5.《單位犯罪被追訴者之確定,法學研究》,1999年第21卷第6期;
(二)2000
1.《在我國確定沉默權原則幾個問題之研討(上)》,中國法學,2000年第2期;
2.《在我國確定沉默權原則幾個問題之研討(下)》,中國法學,2000年第3期;
3.《電子郵件應作為刑事證據》,人民檢查,2000年第8期;
4.《對翻供問題的探討》,法學,2000年第7期;
5.《確定沉默權之研討》,法學論壇,2000年第6期;
6.《沉默權與用高科技手段取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17卷第6期;
7.《沉默權與嚴禁刑訊逼供》,法律科學,2000年第4期;
8.《沉默權與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9.《確立中國式辯訴交易程式之研討》,政法論壇,2000年第4期;
10. 《沉默權與如實回答》,法商研究,2000年第17卷第5期;
11. 《沉默權與用高科技手段取證》,現代法學,2000年第4期;
(三)2001
1.《法律援助制度的幾個問題》,政法論壇,2001年第1期;
2.《論偵查終結的條件》,法學論壇,2001年第3期;
3.《辯護律師收費改革與風險辦案》,中國律師,2001年第6期;
4.《律師個體執業是否可行》,中國律師,2001年第11期;
5.《Several Issues on the Right if Silence in China》, CHINALEGAL SCIENCE, 2001;
6.《“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應當堅持》,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1期;
(四)2002
1.《確立中國式辯訴交易程式之我見》,政法論壇,2002年第6期;
2.《單位犯罪被追訴者確定(日文)》,第一作者,札幌學院法學,2002年3月第18卷第2號;
(五)2003
1.《提起公訴的證據標準探討》,現代法學,2002年第2期;
2.《我國法律援助之價值及其實現》,法學雜誌,2003年第6期;
3.《中國式辯訴交易程式之確立》,2003年第1期;
4.《逮捕的實質性條件新探》,法學,2003年,總第262期;
5.《取保候審保證金利息之處分》,人民檢查,2003年第8期;
(六)2004
1.《法國民事原告人制度評價與借鑑》,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4年第9期;
2.《俄羅斯聯邦檢查權的改革及借鑑》,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3.《法國民事原告人制度評價與借鑑》,比較法研究,2004年第3期;
4.《法治視野下的羈押制度》,政法論壇,2004年第4期;
5.《民事行政公訴基本原則之探討》,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七)2005
1.《從普通程式簡化審看我國刑事速決程式的建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2年第8期;
2.《偵查權司法控制的理論基礎》,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年第2期;
3.《我國刑事審級制度的重新構建》,法學論壇,2005年第20卷;
4.《刑事缺席審判制度之考察》,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5.《我國構建刑事訴訟合議制度之探討》,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6.《從普通程式簡化審看我國刑事速決程式的建構》,法學評論,2005年第3期;
7.《死刑覆核程式的正當性及程式完善構想》,政法論叢,2005年第4期;
8.《構建缺席審判外逃貪官制度探析》,人民檢查,2005年第16期;
(八)2006
1.《借鑑與平衡,刑事訴訟與證據運用》,2006年3月第2卷;
2.《恢復“卷宗移送主義”是一種倒退》,檢察日報,2006年2月16日
3.《刑事訴訟司法審查制度的內外機制條件探析》,政法論叢,2006年第1期;
4.《審判委員會改革與合議庭許可權》,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5.《刑事證據法倫理觀的幾個問題》,湘潭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九) 2008
1、《刑事和解模式及相關問題研究》,政法論叢,2008年第5期;
2、《論刑事二審程式的審理範圍》,時代法學,2008年第6期;
3、《測謊結論的價值及其法律地位》,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8年7月;
4、《確認犯罪嫌疑人之起始時界-破案》,檢察日報,2008年8月1日第三版;
(十)2009
1、《刑事立案監督範圍的擴展與觸角的延伸》,檢察日報,2009年4月27日第三版;
2、《逮捕之正當性研究》,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3、《測謊結論套用制度之設計》,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4、《論我國刑事自認制度的構建》,浙工大法律評論,2009年第四卷;
5、《刑事簡易程式比較研究》,比較法研究,2009年第5期第65-75頁;
6、《刑事和解之等腰三角形互嵌模式及運行機理》,檢察日報,2009年6月22日第3版共7500字;
7、《減假保全程同步監督之正當性》,檢察日報,2009年8月10日第3版共6500字。

法學專著

刑事司法創新論(訴訟與仲裁論叢)/劉根菊等著,2006-3-1版
刑事訴訟程式改革之多維視角/劉根菊等,2006-10-1版
刑事訴訟法學參考資料彙編(上中下)(2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參考資料)/武延平 劉根菊,2005-10-1版
刑事訴訟法教學案例--法學教學案例叢書/劉根菊,1999-8-1版
2000年律考名師點破..啟迪..精英2000..新大綱..多維/周國均 劉根菊,2000-5-1版
2000年律考名師點破..強力..決戰勝2000..活頁..自測/周國均 劉根菊,2000-4-1版
2000年律考名師點破..超前快訓套餐1800題..創新類型./周國均 劉根菊,2000-4-1版

引文索引

我國簡易程式改革的幾點構想 /張洪茂,丁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