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堂(資深外交官)

劉振堂(資深外交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個人簡介

劉振堂,男,1945年生於遼寧鳳城市,1969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個人職位

資深外交官,中國前駐黎巴嫩、伊朗大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振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鳳城
  • 出生日期:1945年
  • 職業:資深外交官
工作履歷,人物專訪,從外交官到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代表,劉振堂與他的伊朗情結,相關活動,上海世博會迎來黎巴嫩國家館日,中阿交流協會為劉振堂大使舉辦講座,

工作履歷

1972年入外交部;
劉振堂
1973年—1996年 先後在中國駐黎巴嫩、敘利亞、蘇丹、埃及、約旦使館工作,任三秘、二秘、一秘、參贊;
1979年—1999年 先後在外交部西亞北非司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
1999年—2002年 任中國駐黎巴嫩大使;
2002年—2007年 任中國駐伊朗大使;
2008年起任中國前外交官聯誼會副會長。

人物專訪

從外交官到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代表

劉振堂大使1972年進入外交部,先後在中國駐黎巴嫩、敘利亞、蘇丹、埃及、約旦、伊朗使館任職。1999年至2007年曾先後任中國駐黎巴嫩大使、中國駐伊朗大使。現任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副總代表、世博會禮儀大使、前外交官聯誼會副會長等。
劉振堂
近日,本刊在上海專訪了劉振堂大使,在侃侃而談之中,我們領略了一名外交官的風華歲月。
劉振堂大使1972年進入外交部,先後在中國駐黎巴嫩、敘利亞、蘇丹、埃及、約旦、伊朗使館任職。1999年至2007年曾先後任中國駐黎巴嫩大使、中國駐伊朗大使。現任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副總代表、世博會禮儀大使、前外交官聯誼會副會長等。最近他撰寫的《波斯風情:伊朗》、《七千年古韻:埃及》列入由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推出的“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叢書並已出版。
劉振堂大使從事外交事業30多年,在中東地區工作了25年。近日,本刊在上海專訪了劉振堂大使,在侃侃而談之中,我們領略了一名外交官的風華歲月,聽他說著多年海外生活的奇趣經歷和不凡見聞,我們逐漸了解外交官這個神秘的職業。聽他說著在中東生活那些過往歲月的點滴,獨特的人文歷史、和外國領導人之間有趣的小故事,會恍惚覺得時光交錯,自己也曾那么走了一遭。從中國到伊朗、黎巴嫩,從外交部到家庭,或許,只有一個行走著的人,才會對生命和時光的路途有著如此深沉的觀察和提煉。走近劉振堂大使,讓我們透過外交大使的眼睛,找出同處地球家園的我們患難與共、和諧共存的瞬間,記錄那些超越語言、超越民族、超越國界的人類的共同情感。
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兩條很忙的腿
自1969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畢業,1972年進入外交部,劉振堂大使就一直從事著外交事業。從科員到副司長再到大使,他的足跡遍及黎巴嫩、敘利亞、蘇丹、埃及、約旦、伊朗,細心體味著社會人情和自然風物。
“相互了解、彼此欣賞才是加深雙邊關係的前提”,這是劉大使多年來的工作信條。當我們問及如何看待外交大使這個職業時,劉大使深情地表示:“外交大使,一定要有一顆很熱的心,有一對很冷的眼和兩條很忙的腿。”他說外交大使的工作複雜卻有意思,細微到著裝談吐的每一個細節,巨觀到兩個國家之間的邦交友誼。“人們常常不了解外交大使究竟是乾什麼的。其實我們的職業和古代的使節工作性質是非常相像的。這些工作有的是必須要做的,而有的卻是可做可不做的。比如保護僑民、辦理簽證這些工作就是我們職責範圍之內的。而了解一個國家、促進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就是彈性頗大的一塊工作內容。應該說大使的這份工作,知識面要求是非常全面的。我曾經就為了工作惡補過伊朗史。還有語言問題也
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我中學時代學的是俄語,大學學的是阿拉伯語,畢業後自學了英文,到了伊朗又開始自學波斯文。每天都是在一天的工作後逼著自己,再累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時間自學波斯文,所以那段時間再加上後來自己的努力,我現在大概已經累積了起碼上一、兩千個單詞了。其實選擇外交官這條道路,你就是選擇了一條奉獻之路,為國家、為民族作貢獻。你代表的就不再是你自己了,你肩上是承擔著使命的。那就是,千方百計要讓其他的國家認識中國,了解中國,讓我們的國家能夠結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為我們中國在國際事務上處理任何問題、發揮任何作用掃清障礙、鋪平道路。也有人會問,在中東這么複雜的國際環境下,有沒有危險,我可以這樣說,黎巴嫩內戰的時候,我曾經親眼看見有人被打死,親眼看
著一座大樓、一個使館就這樣在我眼前被炸毀。戰亂、飛機失事、遭遇突發事件,這些詞在我們看來都不足以構成內心的恐懼。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是個體的一個人,我們是代表著國家,我們是一群肩負國家重擔的人。”
在國外多年的工作經歷,劉大使的好人緣也令他受到了許多國外領袖人物的親近,和他們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國外工作時間久了,就會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悟。雖然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都不盡相同,但是我們整個地球人類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是大體相近的。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的理念,其實國外也有這種理念。整個世界其實是處在一種共存互利的態勢下的。我們同處一個地球家園,大家的關係應是互相同情互相包容的。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外國的領導人,他們的出身背景不同,脾氣秉性也不盡相同。有的比較幽默,有的就比較持重,具備不同的個人魅力。比如有的市長沒有專職司機,而是自己開車。有的總統竟然會自己帶便當,外出公幹也不喜歡住五星級的酒店。他
們中不少人所遵循的為官之道和我們中國勤政廉政的傳統文化大體是一致的。”
讓世博會接待工作能夠更加平順
本屆世博會在上海舉行,劉振堂現任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副總代表、世博會禮儀大使。到底什麼是“禮儀大使”?他們的工作都包括哪些內容?劉大使一一詮釋:“首先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在這次世博會的申辦過程中我也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當時我們使館配合國內為祖國爭取到了黎巴嫩和伊朗兩票。而現在的禮儀大使其實也是和我先前的外交大使工作相關聯的一份責任。我們的工作主要包括兩大部分,第一,是協助上海方面做好外國政要的接待工作,負責好機場的迎送;第二,是以中國政府代表的身份出席有關國家‘國家館日’及國際組織‘榮譽日’活動。我們要同外賓進行良好的溝通,要主動介紹中國和世博的相關情況,回答外方的提問。因為我們在那些國家生活工作過這么多年,對那些國家比較地熟悉和
了解。所以,我們對外可以對有關的國家領導人作介紹、多關照,對內也可以為我們相關負責人提供信息、提出建議,使這次世博會的接待工作能夠進行得更加平順。”俗話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但劉大使卻認為身上的擔子並不輕鬆:“世博會是一個浩大的綜合工程,任何一個環節協調不當都會影響全局,所以要凝聚各方力量,協調各方面人力資源。在接受這個任務之前我們都經過培訓。之前我也不斷熟悉材料,認真‘備課’。這次任務還考驗了個人體能。這么炎熱的夏天,各國官員到達上海的時間又都不同,有的深夜到,有的凌晨走,如果是承擔接機工作,就需要有良好的體能,充沛的精力,否則是難以勝任的。”
對家庭有無法彌補的遺憾
採訪中,劉振堂大使談得最多的字眼是“國家”、“責任”、“民族”等。而說起家庭,大使的眼中也流露出真男兒的如許深情:“自從事外交事業開始我就一直以‘奉獻’二字要求自己。而我也非常幸運得到家庭和妻子孩子的支持。為官,我講求‘清’,所以妻子和孩子在物質生活上並沒有因為我的職業而得到絲毫優惠。我的孩子因為我工作的原因幼稚園就換了不下10多個。我的父親、母親去世,我何嘗不期望能夠趕回家為老人送最後一程,可是由於工作,實在趕不回來。孩子的成長有很多重要的時刻我是缺席的,這也是我這輩子都無法彌補的遺憾。為人夫、為人父,不想家,怎么可能。有可能你會問我怎么不打個電話回家,可是我們剛工作那個時候,國家還很窮,外交人員的待遇還比較低,網路遠沒有現在那么發
達,5分鐘的電話就相當於我們當時1個月的生活補貼了。有時想得難受就拿出相片看看,感覺她們就像待在我身邊一樣,其實我們的大使館當時就像一座‘和尚廟’(笑),除了大使夫人等個別女士外,絕大多數館員是從事外交工作的男士。”
如劉振堂大使這樣的人群並不常存在於我們的身邊,他們職業特殊,身份不凡,他們漂洋過海,經歷諸多,但他們心裡卻有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著以及岳飛報國堅貞忠勇的不屈。他們是國家民族和人類美好情感的紐帶橋樑,在他們個體生命的漫漫光陰中,我們始終能夠領略到一種未曾被間斷的善與信、忠與貞的遵循。胡繩睴;楊瑛

劉振堂與他的伊朗情結

(畫外音)
1969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1972年進入外交部,他一直從事著外交事業,從科員到副司長,再到大使。他的足跡遍及黎巴嫩、敘利亞、蘇丹、埃及、約旦、伊朗,用心體會著社會人情和自然風物,他便是劉振堂。本期《都市線上》帶您一起走進大使視角,感悟外交人生。
劉振堂(資深外交官)
(片段預告)
(畫外音)
曾奔走於很多國家之間的劉振堂說,在他呆過的國家裡,不管是伊朗還是中東其它國家,“中國臉”就是通行證。不誇張地說,在伊朗城市生活,吃穿住行基本上都少不了中國元素。中國的鐵路修到哪裡,中國商品也就延伸到哪裡。
劉振堂:不但在伊朗,在整箇中東,在我所到的所有的國家幾乎都是這樣。這是得益於我們國家從建國以來就確定了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我們對所有國家都平等相待,一視同仁,互利共贏。所以我們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我們把所有的國家和人民都當作自己的朋友。因為我們以誠相待,所以別人對我們也是投桃報李。另外一方面,也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領導人,一直到現在的領導人,以及我們所有的對外的工作者,當然也包括我們的老百姓,我們的人民長期努力的結果,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們對中國更加了解,更加信任,更加真誠。所以只要你長一張中國臉,他們就對你特別友好,他們認為中國是友善的,中國對他們不但沒有惡意,而且充滿了善意。
(畫外音)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伊朗是世界第二石油儲存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可以說,伊朗豐富的能源支援了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技術和商品也幫助了伊朗的經濟發展。
劉振堂:我們中國人和伊朗,彼此都離不開彼此,彼此相互需要。比如說伊朗,每年賣給我們兩千多萬噸石油,我們現在每天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石油。因為石油和石油產品,不但是能源,也是很重要的資源。它可以派生出幾千種產品,包括你們的攝像機,我們穿的膠鞋,我們桌上塗的油漆,我們手機外殼都是離不開石油產品。伊朗同樣也離不開中國,因為我們在伊朗開拓市場,伊朗應該是我們走出去戰略最先施行的地方。伊朗的交通、通訊、能源各個方面都有中國的工程項目,包括德黑蘭所有的捷運和交鐵都是中國建設的。德黑蘭,還有伊朗其它地方的發電站,我們建了很多,也就是伊朗幾乎是十分之一的電都是中國建的電廠發的電。伊朗有三十個省幾乎每個省都有中國的通信公司給他們建立交換站、通信設備,所以他們的通訊也離不開我們。至於說我們的服裝,我們的玩具,幾乎充斥了伊朗的市場。應該說我們和伊朗相互需要,誰也離不開誰。
(畫外音)
中伊建交39年,在這39年中,伊朗由王國變為伊斯蘭共和國,由親美變為反美,經歷了兩伊戰爭和外交孤立。國際風雲變幻,中國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國力和國際地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始終不變的是雙邊的友好關係。劉振堂說,在國家建設與發展過程中,伊朗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的地方。
劉振堂:因為我們比起世界的好多國家的好多方面還有差距,即使是小國、中等國家。我在伊朗工作的五年期間,我竟然看到吐痰的不超過三個人,而且我在公園裡幾乎見不到一塊廢紙。這就是他們在整潔方面,在市容市貌方面,在個人形象方面,他們已經有很高的檔次,所以在這方面特別值得我們國人學習。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無論是大國小國,甚至有一些很小的國家,他們都有長處。咱們中國俗話說得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如果我們能把全世界,哪怕是最小的國家,像巴林,中東不到七百平方公里國家的小國,他們的長處學到手,那我們中國就是第一流,那樣我們中國才是真正的一個文明大國。
下節預告:
原伊朗大使劉振堂,究竟有著怎樣的外交人生,是窮家小子的歷練,還是力求上進的決心,本期《都市線上》正在播出……
(畫外音)
1945年,劉振堂出生於遼寧省鳳城市。四十多年前,為了擺脫貧困的生活,他一邊上山砍柴掙錢,一邊刻苦學習,最終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在艱苦生活條件下,劉大使始終堅持認真學習外語。
劉振堂:我們國家從建國以來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們有順利的時候,有挫折的時候。比如說,我們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那就是我們巨大的一個挫折。但是在那種環境下,我們也應該正確地對待。我們參加勞動,我們到幹校去,我們勞動也是很認真,我們經過勞動使身體更加健康,更加強壯。同時我們也真正體會到,占我們國家70%(人口)的農民兄弟是多么不容易。他們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們得到的很少,他們的生活還處在很低級的水平,我們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將來工作了,也要努力地去回報他們,正是他們吃苦才培養了我們,使我們能夠不斷得到更多的知識。
(畫外音)
當時農村很貧困,父母還讓自己上大學,劉振堂雖然沒力量去改變那種環境,但是小時候的艱苦,讀書的艱辛卻是自己最大的財富。劉大使認為大學是人生的轉折點,大學的學習對人生今後的發展具有關鍵性、基礎性的意義。他說,“環境不會以意志為轉移,我們應該自己做一些改變。”
劉振堂:因為小的時候很貧困。我們現在生活條件這么好,我們小的時候就盼著過年,過年可以吃到餃子,可以穿一雙新鞋。而我們現在每天都可以吃到餃子,每天想買新鞋就可以買到新鞋。所以現在的生活對我來說是過年的感覺,而過年的感覺顯然是不同一般的。為什麼我有這個感覺?和你們一樣生活,可能我們很多年輕人沒有這個感覺,因為他們沒有受過這個苦,所以苦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財富。另外一個,我們當時在使館的環境和條件也不像我們現在駐外使領館那樣的環境條件,因為當時我們國家還是很貧困的。我們在外面,每個月發給我們的生活費也就是17美元。17美元可以買到什麼呢?買不了什麼東西。但是當時我們國家的環境條件不是你想改變就可以改變,所以你要適應那種環境。儘管我們兩年回來不了一次,不能和妻子家人團聚,但是另外一方面,你有充足的業餘時間。我就利用這個業餘時間學第二外語,學更多的國際法知識、外交常識,還有熟悉當地的情況。這樣對我自身的提高就大大加強了,後來的外交工作就更有底氣、有基礎。所以當時的環境也造就了我後來的發展和提高。
(畫外音)
劉振堂說,最開始的動力是為了改善家裡的貧窮狀況。但是上學後,慢慢懂得只有國家富了,自己窮家的面貌才能改變。在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中,他產生了更為深刻的動力,就是為了祖國的富強。
劉振堂:這個目標是不斷實現的,這也是我一個新的動力。這種動力就是我在外交上處處想到,如何能提升我們國家的地位和能力。所以就千方百計地不遺餘力,有的時候可以說,一天從早晨六點可以工作到夜裡十二點以後,最多的一天有八場活動。為什麼有這樣的動力呢?就是為了改變我們國家長期受西方列強欺負,就是為了改變我們長期處於貧困狀態。而要改變這種狀態,必須每一個人,每一個外交官,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這樣一步一步地,才能使我們國家成為一個繁榮發達的真正的強國。
(畫外音)
跑了六十多個國家,常駐黎巴嫩、伊朗等六國,在外奔波二十五年,作為一名國家大使,劉振堂用了這么一句話來形容自己:“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兩條很忙的腿。”
劉振堂:很熱的心,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對我們的外交事業要有赤子之心,永遠保持積極、熱情、真誠這種心態,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因為我們的利益現在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特別我們的僑民,我們的遊客遍布全世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搞外交,不但要加強雙邊關係、多邊關係,同時有一個任務就是保護我們的僑民。所以我在伊朗工作,每當有一個飛機失事或者每當出現一個車禍,首先我要去了解有沒有我們中國人,有沒有中國人受傷。我必須熱心地為中國,為我們的祖國,為我們的人民去服務,這個火熱的心一刻也不能涼。冷靜的眼睛,就是世間的事物是很複雜的,特別是中東的局勢瞬息萬變,你必須冷眼冷靜地觀察,不能頭腦發熱。這樣你才能夠了解到真正的情況,這樣你才能判斷準確,這樣才能給我們國內,給我們的政府,提出正確的、準確的報告和方案,使我們採取正確的政策。至於說一條勤快的腿,這是每個外交官必備的。因為你搞外交,外交就是對外交往,所以你必須走出去。因為外交的第一任務就是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檔次越高越好,交得越深對我們越有利,我們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就越提高,我們的形象就越多,就越好。這樣才使我們在國際上有更好的地位,才能使我們得到更多的利益。
(片段預告)
(畫外音)
2010年10月12日,劉振堂回到了母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他對母校的學子們提出了四個字“做人做事”。豐富的學習工作經歷讓劉大使對人生產生了更深刻的體會,做事是最初步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做人。學會做人,才能知道謙讓,懂得規矩,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他人生中,這四個字都是不可或缺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劉振堂:對外交來說,做人做事這兩者都不可或缺。因為做人,你必須忠誠於自己的祖國,忠誠於自己的人民。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要看自己的利益是不是符合國家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下,而不是相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父母、對自己的妻子、對自己的孩子往往照顧不到。可是世界上事情沒有兩全,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我們只能舍小家顧大家,做出一些個人的犧牲。如果你的知識很貧乏,你的外交技能水平很低,你再想著為國家服務,你有再高的道德和覺悟,你也不可能做一個優秀的外交官,更好地、更嫻熟地掌握我們外交政策,從而為我們國家更好地服務。
(畫外音)
從中國到伊朗、黎巴嫩,從外交部到家庭,或許只有一個行走著的人才會對生命和時光的路途有著如此深沉的觀察和提煉。那么,現在退休的劉振堂又朝著怎樣的目標繼續規劃自己的人生呢?
劉振堂:我認為退休是人生一個新的開始,因為我們沒退休的時候,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國家行為,國家賦予我們的行為,承擔一定的責任。我們退休了以後,我們就沒有這個責任,我們可以自由自在。而且我們現在六十多歲的人和五十年前六十多歲(的人)已經不是同類的人,因為我們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的狀況都遠遠超於五十年前那樣一代的老人。所以我認為我現在的心理年齡還不到十八歲,因為我發現很多十八歲的年輕人都沒有我這樣的精神面貌。因為我有動力,我其中有一個動力就是我小的時候許下的願。我讀了很多書,我對那些作家都很崇拜。我小的時候喜歡當作家,可是由於學了外語,進入了外交領域,沒有機會當作家,所以我退休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寫書。
(畫外音)
劉大使在伊朗任5年大使期間走遍伊朗26個省份,親眼目睹和近距離地接觸了伊朗社會的各個層面,回國後他以中國人的視角寫下了《伊朗零距離》、《波斯風情:伊朗》等書,直接、客觀、全面地將伊朗介紹給國人。
劉振堂:我們成千上萬的國民到埃及和伊朗旅遊的時候,他們不用從ABC開始了解,不用自己親自去查網,他們可以從我在那工作的五年得到的心得體會,得到直觀的感覺。我告訴他們,所以他們去旅遊的時候,就不會光看那些表面的景點,而是要了解這景點背後的故事、歷史典故和軼聞奇事,這樣就增加了他們的知識和興趣,能夠達到旅遊的全方位收穫的目的。
下節預告:
劉振堂現身《羊城學堂》,為廣州發展出言獻策,提出廣州要練好內功與外功,加速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本期《都市線上》正在播出……
(畫外音)
2010年10月16日,劉振堂大使親臨廣州市羊城學堂,為市民們帶來一場生動的中東及伊朗的異國風情講座。他說,每到一個國家或城市,自己會從兩個方面去感受這個地方。
劉振堂:我判斷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硬體,一個是軟體。硬體就是市容市貌,軟體就是當地的市民對我們這些外國的客人,他們是怎么對待我們,是和氣友好,還是非常冷漠生硬。
(畫外音)
這是劉振堂第三次來廣州,最後一次是十年前,看到眼前的廣州,他不由感觸良多。
劉振堂:有一樣,有不一樣。一樣就是廣州依然充滿活力、開放、發展快速、人民友好熱情。不一樣的就是廣州比十年前更加漂亮、靚麗、秩序更好。我走過好多國家,包括我們的香港、澳門,我發現我們現在主要的街道,甚至一些小巷,不比香港和澳門差。非常整潔,非常乾淨,人們也很有秩序,特別是很繁華。
(畫外音)
劉振堂指出,廣州有著優越的地理優勢,占據發展的有利時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然而,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更是為廣州帶來無限的機遇。
劉振堂:改革開放以後,我認為廣州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你們是一個視窗,你們是前沿。現在要在廣州舉辦亞運會,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這個契機就可以使我們廣州全方位地提高我們的檔次,提高我們的水平,提高我們的形象。無論是從經濟方面,從市民的修養方面,無論是整個的基礎建設,還是老百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況都會大大地提高和改善。我認為廣州充分地利用這個契機,全方位地發展自己。我前天到這的第一印象,就是廣州市大氣、整潔、有序、靚麗,這是我最深刻的印象。
(畫外音)
1974年,中國代表團首度亮相伊朗首都德黑蘭,參加第七屆亞洲夏季運動會。2010年,第16屆亞洲運動會在廣州成功舉辦。曾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廣州再度揚帆起航,藉助亞運東風,加速國際大都市的建設。在經濟、文化、社會服務等各方面不斷發展完善,城市競爭力與影響力大大增強。劉振堂大使結合世界優秀國家和城市的經驗也為廣州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既要練好內功,又要練好外功。
劉振堂:所謂練好內功就是廣東的精神文明建設,廣東的文化建設要特別加強。我這次就接受廣州圖書館的邀請到這裡來搞講座,我來了以後發現,廣東省,廣州市對文化、對傳統、對教育特別重視,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因為無論一個國家經濟多么繁榮,發展速度多么快,如果沒有文化積澱和根基,它也長久不了。我們祖先留下那些美好的傳統,我們廣州每個市民都要堅守,都要發揚,都要傳承下去。這樣才能使我們廣州的發展有底氣、有內功,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建設能夠持續發展下去。第二,也要有外功。我認為形式和內容、外表和內在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我現在看到廣州比十年前大大地進步,市容市貌大大地改善。借亞運會的東風,我希望廣州在現有的基礎上,廣東在現有的基礎上,把內功、外功做得更好,你們永遠起帶頭羊的作用,也同時造福於廣州人民,使你們這個城市不單在全國是一個最美的城市,最富裕的城市,我認為在整個東南亞,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可圈可點。我認為你們應該向這個目標看齊,這樣,你們的檔次就會更高,你們努力的動力就會更大,標準就會更高一個檔次,發展就會更好。
(畫外音)
如劉振堂大使這樣的人群並不常存在於我們的身邊,他們職業特殊、身份非凡,他們漂洋過海、經歷諸多。走近劉振堂,讓我們透過外交大使的眼睛看到了他奮發前行的外交生涯,找到了地球人類患難與共、和諧共存的瞬間,記錄了那超越語言、超越民族、超越國界的共同情感。

相關活動

上海世博會迎來黎巴嫩國家館日

國際線上訊息(記者 徐震):22日上午,上海世博會迎來黎巴嫩國家館日。黎巴嫩共和國經濟和貿易部長穆罕默德薩法迪與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副總代表劉振堂大使共同參加了黎巴嫩國家館日官方儀式。
穆罕默德·薩法迪說,上海世博會為各個國家和組織提供了絕佳的平台,讓來自世界的觀眾欣賞到精彩的展示 。黎巴嫩擁有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相信遊客在參觀黎巴嫩國家館時,能充分理解黎巴嫩的文化多樣性和地理多樣性。
劉振堂大使表示,中黎兩國友誼源遠流長。自1971年建交以來,雙方在政治、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不斷發展。衷心祝願黎巴嫩國家館取得圓滿成功,祝中黎兩國友誼萬古常青。
今晚,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團將為上海世博會獻上最新創作的“一千零一夜”舞蹈演出。
黎巴嫩國家館以“會講故事的城市”為主題,向遊客展示了黎巴嫩古老的城市、豐富的人文、別具特色的自然奇觀以及色味俱佳的美食,受到了各國遊客的歡迎。

中阿交流協會為劉振堂大使舉辦講座

2009年12月5日下午,由中阿交流協會主辦的《大使話中東》系列講座之“中國前駐黎巴嫩、伊朗大使劉振堂與《伊朗零距離》”在北京成功舉辦。中阿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阿網總裁秦勇,美國龍族集團董事長、已故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侄女榮海蘭爵士等參加講座。講座上,劉振堂大使生動地介紹了伊朗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方面的情況,也介紹了中國與伊朗之間的友好關係。
劉振堂(資深外交官)
《伊朗零距離》一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共有310頁,包括五大部分:歷史伊朗、人文伊朗、藝術伊朗、風土伊朗和焦點伊朗;該書的序由中國前文化部長王蒙先生撰寫。劉大使在伊朗任5年大使期間,走遍伊朗26個省份,親眼目睹和近距離的接觸了伊朗社會的各個層面。回國後他以中國人的視角,專著此書,直接、客觀、全面地將伊朗介紹給國人。
劉振堂大使1945年生於遼寧省丹東市鳳凰城。1969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1972年入外交部,從事外交工作。先後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副司長,並先後在中國駐黎巴嫩、敘利亞、蘇丹、埃及、約旦使館任職員、三等秘書、二等秘書、一等秘書和政務參贊。曾任中國駐黎巴嫩大使、2002年至2007年任中國駐伊朗大使。從伊朗離任後退休。現在任前外交官聯誼會副會長、中國-伊朗友好協會副會長。
為了進一步擴大中東阿拉伯國家在中國的影響力,加強中阿雙邊的友好交流與合作,增進中阿人民友誼和感情,推動和深化中阿關係的全面深入發展,中阿網將陸續舉辦《大使話中東》系列講座,不定期邀請中國前駐中東大使及阿拉伯國家駐華大使作為主講人,圍繞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關係及相關國際話題進行精彩的演講,並接受大家的提問。我們期待著傾聽阿拉伯的聲音,更期待著阿拉伯傾聽中國的聲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