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庭芝

劉庭芝

劉庭芝(約651-?) 唐朝詩人。 一名劉希夷,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潁川人。 上元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劉庭芝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庭芝
  • 別名:劉希夷
  • 國籍:唐朝
  • 民族:漢
  • 出生地:潁川
  • 出生日期:約651年
  • 逝世日期:不祥
  • 職業:唐朝著名詩人
  • 主要成就:詩歌(尤善寫閨情詩)
  • 代表作品:《從軍行》、《採桑》、《春女行》、《代悲白頭翁》
  • 文集:有集十卷及詩集四卷,今失傳
  • 逝世年齡:不滿30歲
  • 逝世說法一:被舅舅宋之問遣人用土囊壓死
  • 逝世說法二:病死
  • 墓地所在: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汝州劉庭芝,字希夷,苦篇詠,善為閨帷之作。訶哀多似古調,體勢與時不合,遂不為人所重。希夷美姿貌,善彈琵琶,好酒色,落魄不拘常俗。為《白頭吟》,忽作一聯語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誰復在?”既而復嘆曰:“我此語似讖。石崇曰‘白首同所歸’,復何所異?”乃除之,復作二句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復嘆曰:“死生有命,豈復由此!”乃並留前句作詩,後歲余為奸人所害。《大唐新語》卷八。
據說此人少年成名,美姿容,好談笑,善彈琵琶,又能飲酒,至數斗不醉,落魄而不拘小節,十足一副名士風流做派。他二十五歲中進士,但沒做過什麼官就死了,死時還不到三十歲。《唐子才傳》說他是“寸祿不沾,長懷頓挫,斯才高而見忌者也”。有種離奇的說法是,《代悲白頭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已有,他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他是由於不肯出讓自己的《代悲白頭吟》而被害死的。
劉希夷死後六七十年,《代悲白頭吟》開始大受歡迎,頗有人師法、模擬甚至剽竊這首詩。五代十國時編的《才調集》里選錄唐人賈曾的《有所思》,就“生吞活剝”了《白頭吟》的前半段。
劉庭芝與紅樓夢
《紅樓夢》談起劉希夷並非偶然,因為書里曾多次襲用其詩作的句法、意境。最明顯的是林黛玉做的《葬花吟》,偷師《白頭吟》好幾處。“閨中女兒惜春暮”和“洛陽女兒惜顏色”,“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和“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明媚鮮妍能幾時”和“婉轉娥眉能幾時”,等等,改寫套用痕跡宛然。不過比起賈曾那樣生硬的“竊”來,林妹妹——不,應該說是曹雪芹——的手法,自然還得說是高明的。
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里,
雨村先生就著寶玉之性,對古往今來之人傑怪才逐一點評一番,真真言出令人心馳神盪,喜之不禁。
“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
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
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
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倡。
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
陳後主、唐明皇、宋徽宗、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
近日之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龜年、黃幡綽、敬新磨、卓文君、紅拂、薛濤、崔鶯、朝雲之流。
此皆易地則同之人也。”
這一大串子人名裡頭,有一個“劉庭芝”,他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劉希夷
其實這名單上頭,許多人傑精怪,庭芝這個名字也就此淹沒,再不惹人注意的。
但若要細論起來,這人卻與紅樓一書,關係不淺。
劉希夷,一名庭芝,唐太宗、高宗年間人。
此人每嘗與溫庭筠,米芾,柳永,唐寅等人相提並論,其人若何,也大約可畫的出來了。
少年時便有才名,美姿容,好談笑,善彈琵琶,又喜飲酒,落魄而不拘小節,真真一幅風流名士作派。
最善為從軍閨情提詩,落筆清麗,卻思之淒婉。
代表作除“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等之外,最為後人傳誦的,便是那一首“代悲白頭翁”。
那“年年歲歲”的千古名句,便出於此。
歷來才氣過人卻偏行為乖張的人,必是命短的,這劉希夷也沒逃過去。
他二十五歲上中的進士,卻二十八歲就死了。而死因更是蹊蹺不明,被人猜疑千古。
大半是說,他的生命就是斷送在一首詩上的。有人愛上了他的詩,求他轉讓,他不肯,於是便被殺了。
而禍端,也就是這一首“代悲白頭翁”。而再究根底,竟是那“年年歲歲”兩句。
更相傳,是他舅舅宋之問所謀。
傳說總是有趣的,而歷經了千年,卻也難辨其真假。不過茶餘飯後,供人一哂的用處。
只是細究起來,這典故卻有意味的緊。現錄全詩如下——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據傳當日他作詩之時,先出一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自覺語音不祥,便要換兩句。
於是,又斟酌出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千古名聯。
後覺兩聯都好,丟了哪個也捨不得的,於是只道“不以文字禍福”寬自己的心罷了。便兩聯都留了下來。
卻萬萬沒想到,真真就斷送在了這兩句詩上。
正如《唐才子傳》里所錄——“寸祿不沾,長懷頓挫,斯才高而見忌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