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崧(明代文人)

劉崧(明代文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號槎翁,元末明初文學家,泰和珠林(今屬江西泰和塘洲鎮)人,為江右詩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卒年六十一,謚恭介。其詩歌溫柔典雅,內容清淺,偏於現實主義

(概述圖片來源:明·劉崧《劉槎翁先生文集》卷首作者小影)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崧
  • 別稱:槎翁
  • 字號:子高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泰和
  • 出生時間:1321
  • 去世時間:1381
  • 主要作品:槎翁詩集
  • 主要成就:江右詩派代表
  • 名篇:玉華山
  • 詩風:偏於現實主義
人物生平,人物詩風,詩詞摘句,

人物生平

劉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號槎翁,元末明初文學家,泰和珠林(今屬江西泰和塘洲鎮)人,為江右詩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卒年六十一,謚恭介。
劉崧家境一般,自幼努力向學,史載他七歲能詩。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中舉。明洪武三年(1370年)舉經明行修科,朱元璋在奉天殿召見,授兵部職方司郎中,奉命到鎮江征糧。鎮江多功臣之田,租賦主要由普通百姓承擔,劉崧力奏朝廷,才得以減免。隨後改任北平按察司副使,當時推翻元朝統治不久,北平作為元朝的故都,管理難度大,他上任後,輕刑省事,招集流亡百姓恢復生產,並在學宮旁立文天祥祠激勵世風,又立石碑昭示各府縣不要以徭役繁累百姓。後因上奏減少宛平驛馬之政,為宰相胡惟庸所忌,在一事中被坐罪貶官,不久被放回鄉。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誅後,劉崧被復用,拜為禮部侍郎,不久又升為吏部尚書。當年發生了雷擊謹身殿之事,朱元璋召集群臣論施政得失,劉崧答之以“修德行仁”。不久致仕,再次回鄉。第二年三月,再被朱元璋徵用,拜國子司業,賜鞍馬,以朝夕晉見皇帝。當年六月,因病逝世。病發時,他還堅持教導學生,逝世前,國子祭酒李敬問他有何遺言,他沒有一句話言及家事,只是回答說:“天子派我教導國子監學生,希望我能成功,我卻就要死了”。逝世後朱元璋親自撰文祭奠他。
劉崧自幼博學,天性廉潔謹慎。他兄弟三人在泰和有一棟房子,五十畝田,升官後卻從來沒有增加。一條布被用了十年,直到被鼠咬爛才換掉,但仍改成衣服給他的兒子穿,為官期間,從來都不帶家眷相隨,赴北平任職時,僅帶一書僮。每日晚上都堅持讀書。著有詩文集《槎翁集》、《職方集》等。

人物詩風

劉崧是明初江右詩派的代表人物,楊慎評明詩,以其為第一。明史稱其“善為詩,豫章人宗之為‘西江派’雲”。徐泰《詩談》稱其“如冬嶺孤松,老而愈秀”。胡應麟詩藪》稱:“當明之初,吳中詩派,昉於高啟;越中詩派,昉於劉基;閩中詩派,昉於林鴻;嶺南詩派,昉於孫蕡;而江右詩派,則昉於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稱其“大抵以清和婉約之音,提導後進”,但“迨楊士奇等嗣起,復變為台閣博大之體,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陽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門戶”,“然嵩詩平正典雅,實不失為正聲。固不能以末流放失,並咎創始之人矣。”
其文學作品有許多描述泰和的農耕、采樵、採礦、戰爭前後環境等鄉村景觀,美國漢學家 John W. Dardess 甚至以他的作品為主,復原了明初泰和縣的居民點、土地使用和風光景觀。

詩詞摘句

【步月】
乘涼步月過西鄰,草露霏微濕葛巾。
一徑竹陰無犬吠,飛螢來往暗隨人。
玉華山
翠獻千峰合,丹崖一徑通。樓台上雲氣,草木動天風。
野曠行人外,江平落雁中。傷心俯城郭,煙雨正冥濛。
寄范實夫
細雨柴門生遠愁,向來詩帖若為酬。
林花落處頻中酒,海燕飛時獨倚樓。
北郭晚晴山更遠,南塘春盡水爭流。
可能相別還相憶,莫遣楊花笑白頭。
《明史》——列傳第二十五
劉崧,字子高,泰和人,舊名楚。家貧力學,寒無壚火,手皸裂而鈔錄不輟。元末舉於鄉。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改今名。召見奉天殿,授兵部職方司郎中。奉命征糧鎮江。鎮江多勛臣田,租賦為民累,崧力請得少減。遷北平按察司副使,輕刑省事。招集流亡,民鹹復業。立文天祥祠於學宮之側。勒石學門,示府縣勿以徭役累諸生。嘗請減僻地驛馬,以益宛平。帝可其奏,顧謂侍臣曰:“驛傳勞逸不均久矣,崧能言之。牧民不當如是耶?”為胡惟庸所惡,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惟庸誅,征拜禮部侍郎。未幾,擢吏部尚書。雷震謹身殿,帝廷諭群臣陳得失。崧頓首,以修德行仁對。尋致仕。明 年三月,與前刑部尚書李敬並征。拜敬國子祭酒,而崧為司業。賜鞍馬,令朝夕見,見輒燕語移時。未旬日卒。疾作,猶強坐訓諸生。及革,敬問所欲言。曰:“天子遣崧教國子,將責以成功,而遽死乎!”無一語及家事。帝命有司治殯殮,親為文祭之。
崧幼博學,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茆屋,有田五十畝。及貴,無所增益。十年一布被,鼠傷,始易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嘗以家累自隨。之任北平,攜一童往,至則遣還。晡時史退,孤燈讀書,往往達旦。善為詩,豫章人宗之為《西江派》雲。
原文翻譯
[pre]劉崧,字子高,泰和(今江西泰和)人,曾經叫劉楚。家裡貧困,致力讀書,寒冬沒有手爐,他雙手皴裂依然書寫不停。元朝末年被鄉里舉薦。洪武(明太祖年號)三年被推薦為經明行修,改名叫作劉崧。被皇帝在奉天殿召見,任命他為兵部職方司郎中。奉命到鎮江征糧。鎮江有許多田地都是功臣所有,租賦繁重,百姓疲憊,劉崧極力請求朝廷才批准減少租稅。調任至北平按察司副使,他少用刑法簡易行事。招集流亡的百姓,人民都重新操持舊業。在學宮的旁邊建立立文天祥祠。在學宮門前立碑,告訴府縣不要因為徭役使學生們勞累。曾經請求朝廷開闢地方飼養驛馬,來增強宛平城的實力。皇帝批准了他的奏章,對身邊的侍臣說:“傳言驛站里勞逸不均很長時間了,劉崧能夠說出來。管理百姓不就該這樣嗎?”劉崧被胡惟庸忌恨,因為其它事被貶到運輸部門。不就調回。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處死,劉崧被任命為禮部侍郎。不就,升為吏部尚書。雷擊中了謹身殿,皇帝在朝堂讓群臣陳述政治的弊端。劉崧叩頭後,以修行仁德方面來回答。不就辭職回家。第二年三月,和前刑部尚書李敬一同被徵聘。任命李敬為國子祭酒,劉崧為司業。賜給他鞍馬,讓他早晚都能被皇帝接見,一被召見就和他聊好長時間。不到十天就去世了。疾病發作的時候,依然勉強坐著訓導學生。臨死時,李敬問他想說什麼。劉崧說:“天子派我教導學生,剛責成我讓我完成此事,我卻突然要死了!”沒提到一句關係到自家的事。皇帝下令有關部門進行殯殮,並親自寫文章祭奠他。
劉崧自幼博學,天性廉潔謹慎。兄弟三人共同住在一座草屋,有田五十畝。富貴以後,也沒有擴大家產。用了十年的一條布被,被老鼠咬壞了,才換掉,仍然縫補以後讓兒子穿。做官期間從沒有讓家屬跟著。他在北平時期,帶著一個童僕去,到了之後就讓童僕回來了。申時才停止辦公,點一盞燈讀書,往往到第二天早晨。善於寫詩,豫章人推崇他為《西江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