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萌

劉小萌

劉小萌,男,北京人。歷史學博士,吉林師範大學滿族文化研究所雙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清史滿學。代表作為《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小萌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52年3月
  • 代表作品:《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
人物簡介,獲獎情況,學術成果,代表作,著作,合著,編纂,論文,審校,

人物簡介

1968年赴內蒙古牧區插隊。1973年轉回河北農村原籍,後上技校,當工人。1978年考入河北大學,1982年畢業於河北大學歷史系,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史學碩士學位,師從王锺翰先生。1985年7月入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國通史室工作。1986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讀清史專業博士學位,導師為蔡美彪先生,1989年獲博士學位。1997年被評為研究員。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顧問,日本東北學院大學文學院史學科客座教授,台灣東吳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兼任吉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名譽院長、東北滿族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滿文文獻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博士後導師。。

獲獎情況

專著《中國知青史——大潮》獲第三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00年),《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獲第五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004年)。合編《中葡關係資料集》獲第四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2年)。專著《愛新覺羅家族全史》獲首屆全國滿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集體撰寫王锺翰主編《中國民族史》、戴逸主編《清通鑑》均獲國家級優秀成果獎。
劉小萌

學術成果

代表作

代表作之一:《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版,遼寧民族出版社第2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3版,39萬字。
《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封面《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封面
滿族是繼蒙古族以後,在我國歷史上又一次建立起統一王朝的少數民族,在清代近三百年統治中起過重要的作用。研究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是滿族史的重要課題。滿族建立起的清朝,繼承了歷代王朝的大量遺產,但是又帶有不同於前代的許多特徵,對於這些特徵,如果不聯繫滿族的早期歷史,往往難以說明。清初滿族雖處在社會迅速變革的階段,但作為一個統治民族,它的某些落後性,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又曾一度產生消極影響。因此,研究滿族的早期歷史,對清朝制度史、政治史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考察元末以迄15世紀末滿族先民的氏族部落組織和管理機構。其時滿族先民正處在氏族制度瓦解階段。這段歷史是滿族形成史中最乏研究的,也是本書用力最多之處。第二章考察16世紀初至1616年間滿族政治組織、軍事組織和公共權力在部落舊制度的廢墟上逐步形成的過程。牛錄固山(旗)的編設與汗權的強化是研究的焦點。第三、四兩章考察金國始建到清朝奠基(1636)20年間國家制度的遞嬗演進,從“八王共治”到汗權(皇權)獨攬,是闡述的重點。最後得出國家產生的若干結論。
代表作之二:專著《清代北京旗人社會》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研究叢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89萬6千字。
《清代北京旗人社會》封面《清代北京旗人社會》封面
清朝統治中國,以八旗制度統領旗人(主體是滿洲人),以州縣制度管理民人(主體是漢人),形成旗民分治的兩元結構。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京師),以內城安置旗人,以外城居住民人,是旗民分治兩元結構在空間關係上的集中體現。此後二百七十餘年中,旗人始終是內城的基本居民,並形成與外城民人社會並存的旗人社會。這是清代北京城的一個基本特點,也是它由以發展的重要前提。辛亥革命(1911年)後,清朝覆滅,旗人社會瓦解,但作為其主體部分的滿族始終生活在北京,而旗人文化留給古都北京的鮮明印跡更是經久不衰。
本書共十章,在綜合利用滿漢文檔案、契書、碑文、家譜、筆記、曲詞、小說、輿圖、繪畫、口述史料的基礎上,對北京旗人社會的面貌、特徵、變化,作了較為系統深入的考察;對旗民關係(核心是滿漢關係)的發展,也作了多角度分析。本書對開展北京史研究,把握北京的城市特色,挖掘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均有價值。對清朝史研究、滿族史研究、八旗史研究,也是一個推動。

著作

1 、《滿族的部落與國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3版。)
2 、《八旗子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插圖本,改名《清代八旗子弟》。)
《中國知青史》封面《中國知青史》封面
3 、《愛新覺羅家族全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4 、《滿族的社會與生活》(論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5 、《中國知青史:大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6 、《胥吏》,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7、 《中國民族文化史圖典—東北卷》,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8 、《近代旗人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9、 《清通鑑·前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中國知青口述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11、《正說清朝十二王》,中華書局,2006年4月。
12、 《清代八旗子弟》,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
13 、《清代北京旗人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8月。
14、《旗人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5月,100千字。

合著

1、 《薩滿教與東北民族》,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2 、《滿族的家族與社會》 ,日本第一書房1996年。
3 、《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與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4 、《中國民族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5 、《中國民族史概要》,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6、《中國通史》第11冊,人民出版社2007年。
7、《若者に伝えたい中國の歴史——共同の歴史認識に向けて》,150千字,日本明石書店2008年。
8、《中國通史簡本》(合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369千字。

編纂

1、《中國知青事典》(合編),1280千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2、《中葡關係史資料》(合編),3000千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3、《世紀存疑——歷史考古卷》(主編),440千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北京商業契書集》(清代——民國)(主編),200千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7月。
5、《清代滿漢關係研究》(編輯),749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論文

1《關於清代八旗中“開戶人”的身份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2期。
2《八旗戶籍中的旗下人諸名稱考釋》,《社會科學輯刊》1987年3期。
3《試述清朝乾隆年間的東北流民及其對旗人生計的影響》(與定宜莊合撰),《黑龍江民族叢刊》1988年1期。
4《庫特勒考》,《滿語研究》1987年2期。
5《台尼堪考》(合著),《清史研究通訊》1988年3期。
6《試析旗下開戶與出旗為民》,《中國民族歷史與文化》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年。
7《從滿語辭彙考察滿族早期的經濟生活》,《滿語研究》1989年2期。
8 《滿族薩滿教信仰中的多重文化成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9年3期。
9《論牛錄固山制度的形成》,《東北地方史研究》1990年4期。
10《明代女真血緣組織哈拉穆昆的動態分析》,《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4期。
11《清前期東北邊疆“徙民編旗”考察》,《中國邊疆史地論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12《滿族肇興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1年2期。
13《明代女真的血緣家族“烏克孫”》,《民族研究》1991年3期。
14《乾、嘉年間畿輔旗人的土地交易》, 《清史研究》1992年4期。
15《關於滿族肇興時期“兩頭政長”的撤廢問題》,《慶祝王锺翰先生八十壽辰學術論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
16《滿族肇興時期所受蒙古文化的影響》 ,《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6期。
17《明代女真社會的酋長》 ,《中國史研究》1995年2期。
18《天聰年間皇太極限制貴族特權的法律措施》,《滿學朝鮮學論集》中國城市出版社1995年。
19《從房契文書看清代北京城中的旗民交產》,《歷史檔案》1996年3期。
20《清代北京旗人的房屋買賣》,《清史論叢》,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年。
21《明末女真社會氏族制度的瓦解》,《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6年5期。
22《滿族習慣法初探》,《滿族歷史與文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
23《有關滿族開國史的古籍整理與研究》,《中國少數民族古籍論》,巴蜀書社1997年。
24《清代北京內城居民的分布格局與變遷》,《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2期。
25《〈四庫禁毀書叢刊〉的編纂與清朝開國史研究》(與孫彥合撰),《四庫禁毀書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年。
26《關於明末的幾部兵書》(與孫彥合撰),《四庫禁毀書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年。
27《清代北京旗人的房地契書》,《滿學研究》第5輯,民族出版社2000年。
28《葡萄牙與〈中葡和好貿易條約〉》,《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36期 2000年6月 。
29《康熙年間的西洋傳教士與澳門》,澳門《文化雜誌》中文版第40、41期合刊,2000年(又載該刊英文版2002年3期)。
30《關於江寧將軍額楚誥封碑》,《滿語研究》2001年1期。
31《北京地區碑刻中的旗人史料》,《文獻》2001年3期。
32《近年來日本的清代史研究》 ,《清史研究》2001年3期。
33《清前期北京旗人滿文房契研究》 ,《民族研究》2001年4期。
34《清代北京旗人的塋地與祭田》 ,《清史論叢》 2001年號,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35《近年來日本的八旗問題研究綜述》,《八旗制度與滿族文化》,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年
36《清代北京旗人與香會》,《燕京學報》新12期 2002年5月。
37《清皇室與三藩“額駙”》,《滿族研究》2002年3期。
38《清代北京旗人舍地現象研究》,《清史研究》2003年1期。
39《清代北京寺觀的大地產》,《慶祝王锺翰先生九十壽辰學術論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40《山東青州旗城調查記》,日本《滿族史研究》第2號2003年5月。
41 《清朝皇帝與保母》,《北京社會科學》2004年3期。
42 《關於清代內務府世家》,《明清史論叢——孫文良教授誕辰七十周年紀念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2004年。
43 《從邊地到中原——滿族文化的變遷》,《邊地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44 《圍繞尚可喜的史跡——金州、廣鹿島、海城》(與細谷良夫合撰),日本《滿族史研究》第4號,2005年6月。
45《清代北京的碓房與八旗生計》,《清史論叢》2006年號,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版。
46《從北京到蒙古高原——雞鳴山驛城、宣化城、張家口的考察》(與細谷良夫合撰),日本東北學院大學公開研究中心《亞細亞流域文化論研究》第2期,2006年3月。
47《關於清代北京旗人譜書:概況與研究》,《文獻》2006年2期。
48《關於清代北京的俄羅斯人——八旗滿洲俄羅斯佐領尋蹤》,《清史論叢》2007年號,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版。
49《內務府世家的類型及其婚姻關係》,《清史論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0《清代北京旗人社會中的民人》,載《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暨國際清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
51《康熙年間的北京旗人社會》,載《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集》,新華出版社2008年版。
52《清代北京的俄羅斯旗人》,載《清朝史研究の新たなゐ地平》(清代史研究的新地平線),日本山川出版社2008年
53《在湖北和四川尋訪八旗和清朝的史跡——荊州滿城、成都滿城、平定金川的碑》(與細谷良夫合撰),日本《滿族史研究》第6號,2007年12月。
54《北京的俄羅斯人》(講演報告),載日本東北學院大學大學院公開研究中心《亞細亞流域文化論研究》第3期,2007年。
55《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婚姻問題》,《青年研究》1994年8期。
56《下鄉女知青的婚姻》 ,香港中文大學 《二十一世紀》第30期 1995年8月(收入《文化大革命:史實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年)
57《“血統論”與知青上山下鄉運動》,《青年研究》1995年2期。
58《“文革”中的下鄉知青》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中國社會與歷史》專刊1997年德文版。
59《“文革”中知識青年的迷惘與覺醒》,《今日名流》1998年3期、4期。
60《為什麼要研究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史?》,《中國青年研究》1998年5期。
61《“老三屆”學生上山下鄉的緣起》,《文史精華》1998年9期。
62《當代研究個案—知青中的女性》,《歷史、史學與性別》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63《關於知青口述史》,《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3期。
64《永遠把命運掌握在你自個兒手中》(吳素芳口述采寫),《口述中國》,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
65《遍地青年下夕陽——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興起》,載《經濟觀察報》,2006年6月19日。
66山東省威海市鄉鎮企業調查報告4篇,載《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歷史與運行機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又載《九十年代中國鄉鎮企業調查》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新加坡《中國鄉鎮企業十年狀況調查》時代學術出版社1995年英文版)。
67《 清朝史中的八旗研究》,《清史研究》2010年2期 。
68《清代北京商業契書的種類與內容》,15千字,載《中國近現代行業文化研究——技藝和專業知識的傳承與功能》,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版。
69《清代北京的旗民關係——以商鋪為中心的考察》,14千字,《清史研究》2011年1期。收入《清代滿漢關係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70《北京商業契書的類型與研究價值》,200千字,載《北京商業契書集》(清代——民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版。
71《紹英與〈紹英日記〉》,8千字,載《湘淮人物與晚清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72《荊州滿城、成都滿城、大小金川史跡的考察》,15千字,《滿學論叢》第1輯,遼寧民族出版社2011年。
73《麟慶與鴻雪因緣圖記》,10千字,序《鴻雪因緣圖記》,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
74《清代滿人的家塾——以完顏麟慶家為例》,15千字,《滿學論叢》第2輯,遼寧民族出版社2012年。
75《民間寺觀的“轉香火”問題——關於什剎海觀音庵契書的考察》,8千字,《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
76《清代北京的俄羅斯人與中俄文化交流》,30千字,《紀念王锺翰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
77《旗籍安氏的家世與家事》,18千字,《清史研究》2013年第4期。
78《新疆的清代遺蹟——以八旗駐防為中心》,30千字,《滿學論叢》第3輯,遼寧民族出版社2013年。

審校

1、(俄)史祿國《滿族的社會組織》,商務印書館199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