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光

劉啟光

劉啟光(1905~1968),字明遠,原姓侯,名朝宗,嘉義縣六腳鄉大塗師莊人。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蒜頭公學校,之後考進嘉義商業學校(華南高級商業學校前身)。卒業後,應聘回母校蒜頭公學校執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啟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中國農運先鋒劉啟光,人生經歷,

中國農運先鋒劉啟光

劉啟光侯家系歷代務農的耕讀之家。其父侯揚在地方上頗具名望。侯朝宗自幼即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和突出的講演才能。他在蒜頭公學校就讀期間,考入嘉義商校。在校期間目睹日本教師歧視台灣學生的各種措施,逐漸萌發反抗日本統治的思想。他常常挺身反對學校不合理的作法,有一次為了反對校方安排低年級學生參與長途徒步旅行,侯朝宗起而與日本教員爭辯,並向同學發表演說,鼓勵大家團結,採取一致的行動,最後促使校方取消徒步旅行。

人生經歷

1921年他自商校畢業後,入台南師範學校,修畢一年的速成課程,於1923年結業後,返回故鄉的母校--蒜頭公學校擔任教職。
嘉南平原系蔗園之鄉,他的家鄉蒜頭村即設有日本“明治製糖會社”,當地的蔗農收穫的甘蔗均被指定由明治會社收購,甘蔗的重量、品質、價格常受制於會社。他親眼目睹家鄉蔗農所受到的種種剝削,激發他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對台灣的經濟掠奪。二十年代的台灣正是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時,自1925年鳳山、大甲、曾文、嘉義等地紛紛組成農民組織,台灣的農民運動逐漸發展成全島的農民運動。
1926年“台灣農民組合”成立,受此風潮影響,當地農民也欲有所作為。此時任教於蒜頭公學校的侯朝宗,經常在校內批評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並參與農民運動。1926年他被解除教職,從此他便步入人生的另一種途徑,全身心投入農民運動。
1927年隨著農民運動在全島的擴展,侯朝宗被增選為台灣農民組合的中央委員,並負責庶務部門的工作。他成為台灣農民運動中的活躍分子。同年底,農民組合在台中市召開第一次全島大會,侯朝宗擔任了大會的書記長,並在會上報告農組發展的經過。唯因強烈批評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緊接著趙港之後又被命令中止演講,於是引起會場內大聲的抗議,紛紛指責日本警察的橫暴取締。結果第一次代表大會就在抗議聲中被中止。
1928年台灣農民組合召開中央委員會組織特別活動隊,侯朝宗被選任為台南州的地方鬥士。同年7月17日,他與農組的同志簡吉等人前往台灣總督府抗議無理取締農組的活動。
隨著台灣社會運動的發展,殖民地台灣也不可避免地趨向於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道路。作為台灣最底層的農民反抗組織,於1928年成為台灣共產黨的外圍團體,鮮明地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殖民地政府當然不容共產主義在廣大的農村散布,於是在1929年初,即舊曆春節之際,台灣當局出其不意地發動全島總動員逮捕,總計逮捕二千多人。最後簡吉、陳崑崙、侯朝宗等農組幹部以“違反出版法”的名義被起訴。簡吉被判刑一年,侯朝宗等人被判刑十個月,緩刑五年。從此農民組合潛入地下活動。
1930年侯朝宗在同鄉李天生等人的協助下,偷渡海峽,潛往廈門。初到廈門,他得到集美中學的台籍左翼學生詹以昌、王溪森、王天強等人的幫助和支持。不久,詹以昌返台工作後,他接替了廈門的學生運動工作。
1937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成立了“稽察政務委員會”,由宋哲元擔任委員長,侯朝宗出於一片抗日救國的熱忱,投筆從戎,在委員會中擔任宣傳工作。七七事變後他易名為劉啟光,在“重慶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從事專職對日宣傳工作。由於他的表現優異,不久被提升為第三戰區少將兼中央設計委員會專員。
1940年起開始介入接收台灣的工作,先後出任中央直屬台灣黨部籌備處秘書、台灣工作團主任。1945年台灣光復,劉啟光出任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參議,協助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的工作。當他穿著陸軍少將制服返回六腳鄉故居時,鄉人曾以舞龍舞獅慶祝,真是衣錦還鄉。
劉啟光雖然身居高官,衣錦還鄉,但他並沒有忘記當年在農民組合與他並肩戰鬥的老同志,後來,他擔任新竹縣縣長時,啟用了不少農民組合的老同志,如邀請簡吉擔任水利會的工作。他在新竹縣任內,曾為抗日犧牲的同志建立忠烈祠,並舉行公開祭拜活動。此外他還領養了病死獄中的抗日誌士趙港的遺孤。
1946年,日據時期的株式會社華南銀行與台灣信託公司合併改組為華南商業銀行,由劉啟光負責籌備,翌年正式成立,他被選為董事長。從此他在台灣金融界屹立,前後達二十二年之久,充分發揮了他當年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和才能。
1951年,台灣臨時議會成立時,熱衷於政治的劉啟光,積極地部署,準備角逐副議長,不料卻以六票之差飲恨。
1954年在地方選舉中,他以省府委員及國民黨黨員的身份出面助選,不料黨籍候選人竟又意外落選。從此,他在宦途上畫上了休止符。他深感宦途坎坷,便轉而致力金融企業的經營。
劉啟光的一生是曲折的,他先是農民運動的鬥士,繼而步入宦途,高官厚祿,飛黃騰達,後又成為金融巨商,與他那些在白色恐怖時代或被槍殺、或長蹲牢獄的老同志不可相比。因此,有些當年的老同志對他不願見諒。
他晚年信奉道教,號“瞭然居士”,是說明對人世、名利、財富有所瞭然。
1968年,他因心臟病發逝世,享年6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