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刺史奇夢

《劉刺史奇夢》是清代袁枚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劉刺史奇夢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袁枚
  • 作品出處:《子不語》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劉刺史奇夢
陝西劉刺史介石補官江 南,寓蘇州虎丘。夜二鼓,夢乘輕風歸陝,未至鄉里,路遇一鬼尾之,長三尺許,囚首喪面,獰醜可憎,與劉對搏。良久,鬼敗,劉挾鬼於腋下而趨,將投之河。路遇余姓者,故鄰也,謂曰:“城西有觀音廟,何不挾此鬼訴於觀音以杜後患?”劉然其言,挾鬼入廟。
廟門外韋馱金剛神皆怒目視鬼,各舉所持兵器作擊鬼狀,鬼亦悚懼。觀音望見,呼曰:“此陰府之鬼,須押回陰府。”劉拜謝。觀音目金剛押解。金剛跪辭,語不甚解,似不屑押解者。現音笑目劉曰:“即著汝押往陰府。”劉跪曰:“弟子凡身,何能到陰府?”觀音曰:“易耳。”捧劉面呵氣者三,即遣出。鬼俯伏無語,相隨而行。
劉自念雖有觀音之命,然陰府未知在何處,正徘徊間,復遇余姓者。曰:“君欲往陰府,前路有竹笠覆地者是也。”劉望路北有笠,如俗所用醬缸篷狀,以手起之,窪然一井。鬼見大喜,躍而入。劉隨之,冷不可耐。每墜丈許,必為井所夾,有溫 氣自上而下,則又墜矣。
三墜後,豁然有聲,乃落於瓦上。張目視之,別有天地,白日麗空,所墜之瓦上,即王者之殿角也。聞殿中群神震怒,大呼曰:“何處生人氣?”有金甲者擒劉至王前。王袞龍衣,冕旒,須白如銀,上坐,問:“爾生人,胡 為至此?”劉具道觀音遣解之事。王目金甲神ㄏ其面仰天,諦視之,曰:“面有紅光,果然佛遣來。”問:“鬼安在?”曰:“在牆腳下。”王厲聲曰:“惡鬼難留!著押歸原處。”群神叉戟交 集,將鬼叉戟上投池,池中毒蛇怪鱉爭臠食之。
劉自念:已到陰府,何不一問前生事?揖金甲神曰:“某願知前生事。”金甲神首肯,引至廊下,抽簿示之曰:“汝前生九歲時,曾盜人賣兒銀八兩,賣兒父母懊恨而亡,汝以此孽夭死。今再世矣,猶應為瞽,以償前愆。”劉大驚曰:“作善可禳乎?”神曰:“視汝善何如耳。”語未畢,殿中呼曰:“天符至矣,速令劉某回陽,毋致泄漏陰司案件。”金甲神掖至王前。劉復跪求曰:“某凡身,何能出此陰界?”王持劉背吸氣者三,遂聳身於井。三聳三夾如前,有溫 氣自下而上,身從井出。
至長安道上,復命於觀音廟,跪陳陰府本末。旁一童子嚅嚅不已,所陳語與劉同。劉駭視之,耳目口鼻儼然己之本身也,但縮小如嬰兒。劉大驚,指童子呼曰:“此妖也!”童子亦指劉呼曰:“此妖也!”觀音謂劉曰:“汝毋恐,此汝魂也。汝魂惡而魄善,故作事堅強而不甚透徹,今為汝易之。”劉拜謝,童子不謝,曰:“我在彼上,今欲易我,必先去我。我去,獨不於彼有傷乎?”觀音笑曰:“毋傷也。”手金簪長尺許,自劉之左脅插入,剔一腸出,以腕繞之。每繞尺許,則童子身漸縮小。繞畢,擲於樑上,童子不復見矣。觀音以掌撲案,劉悸而醒,仍在蘇州枕席間,脅下紅痕,猶隱然在焉。月余,陝信至,其鄰人余姓者亡矣。——此事介石親為余言。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8年)清朝詩人。字子才,號簡齋,後又號隨園,世稱隨園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溧水、江浦、江寧知縣。他博學多識,以詩稱於世。其文風灑脫不羈,對當時居統治地位的漢學、宋學均有抨擊。對詩歌創作,主張直抒性情,詩人應不失赤子之心,不為格律所拘,為清代詩壇中性靈派的主要代表。所作古文、駢文亦縱橫跌宕,自成一家。與紀昀齊名,有“南袁北紀”之稱。提倡女子文學,禮教之士譏其輕薄無行。所著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