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應

蛇年春節,皖西革命老區一個偏遠敬老院裡的老人們又一次收到了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務部後勤保障中心協理員劉全應寄來的750元錢。20年前,他正是從這個山溝里當兵走出去的。老人們幸福地念叨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鄉子弟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全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瀋陽
  • 職業:軍人
  • 性別:男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務部後勤保障中心協理員劉全應

人物生平

“父親就是這樣,附近的鄉親,誰有困難,他都要去幫一把,而且不講報酬。”科技日報曾於2011年12月份刊登過一篇《父親是盞燈》的文章,介紹了皖西一位老人,一輩子堅持做好事的事跡,引起較大社會反響。讓人感動地是,老人的兒子劉全應繼承了父親的血脈,更繼承了父親那種“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豁達與樂觀。
走到哪裡就把好事做到哪裡
“貴校學員劉全應不顧學習訓練的勞累、不畏嚴寒風雨,每天利用休息時間送醫到病人家裡,歸途夜幕之中……劉全應同志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尤其是廣大青年的學習榜樣!”1995年,瀋陽炮兵學院收到了這樣一封感謝信。
直到這時,劉全應利用課餘時間為瀋陽軍區司令部第三干休所老幹部們治病的事跡才被大家知道。
還記得新兵下連,劉全應來到某海防連。當時的海防部隊大都離城鎮較遠,醫療條件和水平有限。部隊訓練強度大、標準高,經常有新戰士扭傷、拉傷甚至關節錯位,既痛苦又影響訓練。受慈父的影響,當兵前接觸過中醫的劉全應主動向一位會針灸推拿的老軍醫學習,並刻苦自修安徽中醫大學中醫專業,嘗試著為連隊官兵服務,幫戰友贏得了最佳治療時間,減輕了傷痛。
考入軍校後,他的特長再次派上用場。幾年裡,他經常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時間,為數十位同學針灸推拿。久而久之,劉全應的針灸治病的事傳播開來。正因如此,老幹部們才慕名找到劉全應請求幫助。
事情發生後,學員隊開展了學習劉全應“助人為樂、勤儉節約”活動,他也先後兩次被學院表彰為十佳個人、學雷鋒標兵和瀋陽市瀋河區軍民共建先進個人。
身在軍營不忘家鄉父老
記者手裡有一份1996年10月10日的安徽省六安縣《六安青年報》,其中第一版有篇“千里獻愛心、遊子寄深情”的文章,內容是中秋將至,山東濰坊某部劉全應同志擠出50元錢,寄給家鄉山區敬老院的老人們,獻上一片愛心,並祝老人們中秋愉快、健康長壽。
那時,劉全應剛從軍校畢業到部隊,檔案未到、工資未發。可受父親的影響,他不忘家鄉老區的困難老人,還是從有限的津貼費中省出錢寄給了老人們。有位中學生專門給他寫來一封信,表示要以他為榜樣,多做好事,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有志青年。
在家鄉,劉全應傳承著慈父的無私愛心。每到假期探親回家,他常為山區的困難鄉親問醫送藥。村民楊家寶四肢癱瘓,久臥病床,身上散發著刺鼻的氣味,連兒女都不願走近身邊。他卻主動為老人治病,給老人極大安慰。經過十多天的針灸、服藥,病人言語明顯清楚,可他卻因勞累過度生了病。老人們誇讚,“還是解放軍好啊”!
現在在外工作較少回去,劉全應不能給老人們治病了,可他還掛念著老人們。每逢佳節,忘不了送去自己的祝福。
讓更多人把雷鋒精神傳承
在做好事的同時,劉全應還感染和帶動了身邊很多人。
如今,劉全應在單位主要從事行政管理和教育工作,可他依舊沒有忘記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積極影響、倡導和發動所在單位的青年團員繼續發揚優良傳統。他努力學習心理知識,在為困難老職工送醫問藥的同時,積極疏導心理困惑,有效化解了矛盾問題,促進了單位的和諧、健康發展。
自2012年起,所在單位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主要是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庭送餐購電;每月開展理髮、磨刀、腳踏車修理、縫紉等服務項目。常態化的學雷鋒活動深受歡迎,全年義務服務千餘人次。為此,他所在單位團組織被上級表彰為先進團組織和學雷鋒先進基層單位。他也先後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團幹部,兩次榮立三等功。
父親是盞燈。這盞燈不僅照耀著劉全應不斷前行,也照耀著更多追隨雷鋒腳步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