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麒

劉兆麒(1628-1708),字瑞圖,清寶坻縣(今屬天津寧河區豐臺鎮)人。1628年生人。隸漢軍鑲白旗。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隸禁旅,供事內廷,由秘書院編修,兩改啟心郎。歷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湖廣巡撫,擢四川總督、改浙閩總督。清聖祖康熙十二年(1673)還朝。會西南有警,進兵部尚書、直隸真定援剿總兵官。復移鎮崇明,被皇帝倚為半壁長城。後又曾任黑龍江總管。卒於1708年,時年80歲。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兆麒
  • 字號:字瑞圖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清寧河縣
  • 出生時間:1628年
  • 去世時間:1708年
  •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亂、抗擊沙俄
人物生平,早年仕途,平定三藩,抗擊沙俄,晚年逝世,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劉兆麒祖籍江蘇沛縣,明嘉靖間其曾祖劉信始遷居豐臺。其父劉世則生二子,長子劉兆麟中順治辛丑科武進士,終生未仕;次子即劉兆麒。劉兆麒生於明末動盪年代,當時的明王朝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軍此起彼伏的鬥爭,外受滿州女真族虎視眈眈的窺伺和侵擾,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改國號為清,開始覆滅明朝的軍事行動。他經常派兵打進長城,深入河北、山東等地大肆劫掠,同時也順勢在內地網羅漢人中的人才,以備將來所用。劉兆麒“幼而端重,寡言笑,舉止如成人;讀書過目輒成誦,為文皆有理法”。1642年劉兆麒14歲時,於清兵在北京附近的一次侵擾中招攬,被帶到關外。皇太極“見而異之,令入官學讀書”,並編入漢軍鑲白旗。1644年隨清兵入關。後學有所成,在順治六年(1649年)對漢軍的一次考試中名列第一,被授予內秘書院編修,成為皇帝的私人秘書和侍從。當時,順治帝經常親臨內秘書院,發現劉兆麒“年少敏達,心喜之”。此後十年中多次被提拔,先後任都察院啟心郎、宗人府啟心郎,後晉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成為順治帝的親信。
順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的桂王在緬甸被俘,雲南、貴州等地被清軍平定,但李來亨、郝搖旗等領導的農民軍轉入荊襄一帶的群山中,繼續堅持反清鬥爭。為鎮壓反清勢力,鞏固對江南的統治,清廷選派心腹大臣前往鎮撫。1661年,康熙即位不久,年僅33歲的劉兆麒被委以湖廣巡撫的重任,開府武昌,“倚辦軍興事宜”。到任後,他一方面“宣布威信”,積極督剿反清勢力,一方面“與民更始”,蠲免苛賦繁役,安撫流民,發展生產。當時,清廷調集四川、湖廣、陝西三省的兵力,在西山一帶圍剿農民軍,境內“禁旅雲集”,官府征糧派夫以供軍需,“丁夫困轉輸,往往顛踣澗谷”,搞得地方上“財殫力竭而功不克”。劉兆麒“悉心經劃”,曲為調度,命各州府縣“照糧均派,而寬其負任”,使“民無重累,士皆宿飽”,多數民夫能保命還鄉,因而“閭里晏然”,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痛苦。1663年秋,長江發生特大洪災,沿江一帶“人畜漂沒者無算”。劉兆麒一邊“繕疏”朝廷,報告災情,請求賑濟;一邊動用省力“百方賑恤”,使災民免於飢餓和流離失所。他在湖廣任職八年,使“伏莽悉定”,肅清了反清勢力,也多少療治了民間疾苦和戰爭創傷,史稱“仁恩被於江漢”,被加授工部侍郎銜。離任後,當地人立其生祠於武昌大觀山南麓。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劉兆麒參與剿殺農民軍的行動,自然難辭鎮壓人民之咎;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當時清統一全國已成大勢所趨,儘快結束戰亂,使百姓脫離戰爭,使國家歸於安寧,畢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何況劉兆麒役民尚不太苛刻,也為老百姓辦了些好事,對他也就不必過於苛責了。
康熙七年(1668年),劉兆麒升任四川總督,在任僅幾個月,仍致力於平叛安民,遂以撫川功加兵部尚書。康熙八年(1669年)調任浙江福建總督。當時台灣為鄭氏父子占據,浙閩居于海防前線,他殫精竭慮籌劃海防事宜,所上奏的條陳,皆“老謀碩劃,鑿鑿然洞中肯綮”,人民“賴之以安”,兩省“皆稱嚴疆”。康熙九年(1670年)進階光祿大夫。此時,他以總督轄浙江福建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掛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官階為從一品,一時達於其仕宦生涯的顛峰。

平定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亂起,京師震動。劉兆麒回京述職,被任命為直隸援剿提督,作為特用的三大文臣之一前往平叛。一年後,“三輔清晏”,改任江南崇明水師提督。他積屯糧草,整飭兵備,並嚴懲剋扣軍餉的不法官吏,使軍威復振。當時,清政府為孤立台灣而實行海禁,使大批沿海居民失業,生活苦不堪言。他下令允許漁民用竹筏下海捕魚,同時採取措施平抑市價,禁止商人用高利貸盤剝百姓,懲治飲博無賴之徒,使“民樂其業,商旅通途”。在崇明任職十年,號稱“內地寧謐,人不知兵”,當地人樹仁政碑以頌其德。

抗擊沙俄

參加反擊沙俄侵略的雅克薩之戰是劉兆麒一生中最具光彩的一頁。明末清初,俄羅斯帝國開始向黑龍江流域擴張,先後在中國邊地強建雅克薩和尼布楚兩城,侵入索倫、呼爾喀等部。為制止沙俄的侵略,清王朝決定以武力反擊。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劉兆麒調任黑龍江水師總管,率水師奔赴前線。1685年,他與都統彭春、璦琿將軍薩布素合水陸軍一萬五千人擊敗俄軍於雅克薩,並搗毀了雅克薩城。撤軍後,俄軍又重新侵入,築城固守。劉兆麒等又從黑龍江兩岸及江面以水陸軍圍困該城,終於迫使沙皇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與清政府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兩國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劃界;毀雅克薩城,遷俄人出境。雅克薩之戰制止了沙皇的擴張野心,奠定了我國東北部邊界。在這場反侵略戰爭中,劉兆麒作為主要將領之一,率水師三次擊敗俄軍,立下了赫赫戰功。

晚年逝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劉兆麒駐守黑龍江八年後,“邊塞既靖”,遂以自己年逾六旬而又母老在堂為由,上疏請求退休,獲準後還鄉。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劉兆麒在家鄉期間,奉命以退休大臣的身份監修北運河,工竣,恢復總督兵部尚書從一品銜名。他還捐資維修過豐臺天尊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六月,劉兆麒在家鄉逝世,終年80歲,葬於豐臺劉氏家族祖塋。
劉兆麒去世後,在其履任地湖廣省被崇祀為名宦,在其家鄉寶坻(原豐臺屬寶坻所轄)被崇祀為鄉賢。

人物評價

有評論說他“虓如臥虎,屹若長城”,歷仕三朝,為“巋然一柱”;又說他年未及老而激流勇退,“可謂報國保身兩得之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