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益

劉仲益(1895-1970),1895年出生於山東省海陽縣新莊頭村,193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9月任中共海陽特支書記,1943年至1959年,劉仲益先後擔任東海地委常委、膠東區黨委常委、華東民政部優撫處處長、山東省合作總社副主任、省政協常委、山東省手工業管理局局長、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70年8月5日逝世。同月6日,山東省民政廳批准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仲益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70年8月5日
  • 出生地:山東省海陽縣(今海陽市)
  • 性別:男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劉仲益,1895年出生於山東省海陽縣新莊頭村,他隻身闖關東,目睹日本侵略軍、漢奸、資本家殘害、凌辱剝削勞苦大眾的種種劣跡後,怒不可遏,聯合碼頭工人、糧棧店員,抗日、反奸、鬥富,後遭通緝,重返故鄉。
1932年10月,劉仲益經張靜源、劉松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一生的革命生涯。入黨後,他積極為黨工作,發展本村劉慶常等3人入黨,並成立了新莊頭村黨小組,任黨小組長。
1933年,劉仲益任中共萊陽中心縣委組織幹事,以賣漆為掩護,奔波于海陽西鄉,秘密開展黨的工作。是年9月,中共海陽特支成立,劉仲益任特支書記。
1934年8月下旬,中共海陽縣委成立,劉仲益任委員。同年農曆七月二十日,劉仲益被捕,備受酷刑,未泄一字之密。他在看守所組織“一一·四”暴動中被捕的劉欣生等六名青年,進行反虐待鬥爭。
1936年秋,劉仲益被解往濟南反省院。他拒不反省,復被送往高等法院治罪。在“義”字看守所結識了理琪姚仲明,各抒壯懷,鬥志更堅。劉仲益曾賦詩言志:“莫須冤獄莫須驚,無比雄心無比忠。縱然碎骨風波亭,鐵血猶能化長虹。”理琪、姚仲明、劉仲益、張日華、岳拙園、於世瑞、石敬亭、張樂天等密組“鐵窗堡壘”,學習革命理論,謀劃拒供對策,發動有血氣的難友進行反凌辱、反飢餓、反逼錢鬥爭。雖遭鎮壓,壯志未艾。
不久,劉仲益出獄返回故里,奔走海陽各地,恢復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1937年12月,在夏澤村重建中共海陽特支,劉仲益任書記。他把曾經癱瘓的黨組織重新恢復起來,利用黨號召全民族共同抗戰的大好形勢,發動黨組織擴大宣傳力量,在行村、東村、小紀、朱吳等市集上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喚起了海陽人民的抗日熱情,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為抗戰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間,組建抗日武裝,急需槍彈,特支決定奪聯莊會的槍枝,成立精忠報國先鋒隊。次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劉振民、王政安、孫明瑞等40餘人,智襲東村聯莊會,奪得長短槍20支,子彈800多發。同年3月,重建中共海陽縣委,劉仲益任書記。
“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站穩立場,堅守黨紀。愛國愛黨,披露心腑。粉身碎骨,忠貞不渝,斬荊披棘,完成任務。廉潔奉公,艱苦樸素。勤勤懇懇,為民公僕。”這是劉仲益親訂的《黨員格言》,他以身作則,履行格言。
1941年3至4月,在反投降戰役節節勝利中,海陽北境解放。在與東海地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劉不失時機地幫助海陽黨組織組建抗日武裝隊伍,成立了海陽縣抗日民主政府,受到地委表揚。
1943年至1959年,劉仲益先後擔任東海地委常委、膠東區黨委常委、華東民政部優撫處處長、山東省合作總社副主任、省政協常委、山東省手工業管理局局長、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70年8月5日逝世。同月6日,山東省民政廳批准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