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誠

劉中誠

劉中誠,大漠,,齋號一葦草堂,河北人南宮人,定居北京。現為“中國狂草藝術研究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市場報》副社長,中國扇子學會江蘇分會名譽主席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中誠
  • 出生地:河北人南宮
  • 職業:中國扇子學會江蘇分會名譽主席
  • 代表作品:《學書碎語>,<過圖雲煙錄>,<大漠詩文書法集>
曾出版《學書碎語>,<過圖雲煙錄>,<大漠詩文書法集>,<大漠書法藝術集>等個人專著,並編輯教輔類圖書多部著作.同時在各大報紙雜誌發表詩歌文章十餘萬字,專攻翰墨二十餘年,旁涉儒釋道經典,喜收藏古今典籍,精於鑑賞.書法以草書見長,大氣磅礴,渾厚天然.一筆龍被作為專利被海內外人士讚揚,當代書界諸如沈鵬,中石都有過讚譽,書協主席張海親筆題寫"大漠書法藝術",國學大師文懷沙也揮毫為作品集題寫書名.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參加和組織國內國外大展近百次,並多次為災區和貧困山區組織參加義賣義捐活動,曾在人民大會堂參與組織了兩屆五老公益書畫義捐活動,在延慶千家店組織千人書畫晚會捐獻活動,並親自登台揮毫,百米長卷的所有拍賣款項全部捐獻給當地敬老院.其作品被多家藝術館展覽館收藏家以及台灣港澳韓國日本各地收藏.
明性:無一藏中無一物 有花有月有樓台
書法一道,幼承鄉賢書法家榮、馬二師指導。從唐楷入手,上追魏晉,法宗羲獻二王,旁涉旭素狂草,兼及張遷石門,猶好簡帛古隸,回歸平淡無奇,純任自然。三十而立後始知放下諸法。自況:寧使其有質無文,亦不可巧言令色。自此,專攻草書十餘年,折釵股屋漏痕盡在筆端;風雷激盪源自心底。當代書法界前輩諸如沈鵬、中石對其筆墨亦為讚賞;中國書協主席張海欣然為其揮毫題寫書名《大漠書法藝術集》;著名書法家鄒德忠先生為其題寫《大漠書法工作室》及書法集子題字。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共參加國內國際書法活動展覽近百次,並多次為貧困以及受災地區組織義展、義捐等活動。其作品被軍委首長和多家紀念館、展覽館以及韓國、日本等各大團體機構收藏。
解析大漠書法的內涵首先要從他的文化結構上追溯。他儒釋道無所不涉獵,尤其是老莊思想和禪宗精神對他的書法影響特別巨大。他把有和無的對應關係注入到用筆的線條上——用他的話說,線條的魅力決定於書法精神的內涵。他所體現的絕不是用一種形式或意義能夠表達清楚的。“無為才能無不為,”無意才能表達無限量個意義。欣賞大漠的書法藝術,傳遞給我們的是他精神與文化的融合,是蒼茫雄渾氣吞山河、是沉著老辣古勁樸拙、是揮灑自如淋漓痛快……不可一一解讀,又都隱含其中。抬眼望去這就是大漠的書法、大漠的精神。
樸拙之間渾然雄強,大有魏晉之風範。細察之下更有韻味,率性而不張揚,飄逸而不柔寡,融樸拙而與流暢,懷心畫而於墨中,輕鬆與厚重融為一體——遒勁與細膩寄寓奔放。就其藝術風格而言,雖糅雜“章”、“今”諸法卻又不落入其繁臼,承古納新,發我枝葉,具有很強的藝術個性,深得書道“勝神”之精髓。這在青年書法家中更是難能可貴。得見其人,人如其字。一身隨意、一腔赤誠。簡衣率直,博學文雅,恭謙隨和,誠懇厚道。大漠喜好結善緣、廣交友,效古賢、善詩酒,唯有書法藝術為其酷愛,並視其為畢生之追求。人無物慾之累必有豁達之胸懷、灑脫之心性,這份單純與執著本身也諳和了書法藝術的“純我”之心,這與當今“拜金”主義浪潮中尤為顯得可貴。每個成熟的藝術家都會有自己對於藝術深刻的個人理解和成熟表達的個人語言,就書法而論也是如此。大漠好學,熟讀古今歷史思想以及書法的流派理論。博古眾采,為我所用。逐漸形成了以傳統價值觀為藝術基石,以“心行與道”為軀幹的藝術理論體系。秉承“書為心畫,傳神達情”的藝術真諦,並在技法上充分展示自我與無我,表現出了“不拘於形而美於形”的藝術個性。
一件文化衫上,印有大漠書“歸一”作品,見者印象深刻。此“歸一”非彼“皈依”。古有漢張芝“一筆書”之稱,又有清石濤“一畫說”之論,形式並意念傳達了一個哲學理念。“歸一”,歸於一元,即為大道。道家天地人合一;儒家人倫本體之中庸諧一;釋家色空變換的宇宙統一,是為大美。
“歸一”亦是大漠書法創作的追求理念,他的草書不倫一字想,天設赤子心,隱機隨天,鹹其自取。由此理想,大漠字外工夫下得不淺,腦海中文學歷史知識如塊壘填充不少;心田裹哲理,人倫典章似標榜樹立極多。他讀帖、賞書、心有靈犀,他極少成篇大套的臨摹,專注於一、二家風。悟性強,知其所以然,現代著名書家不乏為其榜樣。徐生翁講:“我學習塗抹數十年,皆自造詣,未當師過一個,宗過一家。”沙孟海云:“我對書法平日懶於臨習,一曝十寒。”大漠與此同。
見真:一氣呵成龍翔天 天瀑飛流虹落地
大漠作書,懸肘提腕、撮指執管、縱橫上下、筆走龍蛇、枯潤相發、沉著痛快、一氣貫之,妙不自尋。看天瀑飛流,驟雨傾瀉,長虹垂地若篆字,江河奔海顯文章。恰似啟功先生言:“行筆如亂水通人過,結字如懸崖置屋牢。”大漠敬重現代草書家于右任、王遂常、林散之。于右任曾道:“起筆不停滯,落筆不作勢,純任自然,自迅速,自輕快,自美麗。”大漠不裝樣,自性使之;林散之云:“如蠶之食葉吐絲,蜂之採花釀蜜,葉也?絲也?花也?蜜也?混沌一體,歸諸自然。”行筆墨千年老苔,畫萬歲黑藤,放手寫去,率直蕭散,不著意處,燦爛一片。每當握筆,情境同弘一法師一樣。“於常人所注意之字畫、筆法、筆力、結構、神韻,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到摒除,絕不用心揣摸。故朽人所寫之字,作一圖案觀之則可矣。”正是:佳書須慧眼,俗病枉精思。淡墨書字,淡而厚,實而清。
大漠書中墨色變化也是一大特徵。有通篇淡墨題跋,有款識淡墨署名,別有逸趣,自適為之。草書隨意即興的創作,須要高度抽象性的理性要素,運用發揮時注意非理性的宣洩。大漠熟知老莊思想。莊子曰:“始於適而未嘗不適者,充適之適也。”紙順,墨順,人順,適可!適可!通篇而論,結體為本,筆意為魂,冷逸高曠,重視“布白”,知白墨守。有學者講過:“忽視‘布白’的妙造,是對書法藝術的誤會” 。“布白”是完善整體,達到整幅作品章法優秀,引申字內字外風格技巧的擴展、點線組織的美感。
賞大漠書法作品,如圖畫觀,感覺到竹林流水,山頂飛雲。大漠是性情中人,賞其“知過”佳構,巧不刻意,拙不傷雅,天籟無聲。
識天年: 海市樓上真尋樂 象牙塔里假修身
知過明理,正是修養。大漠詩云:“海市樓上真尋樂,象牙塔里假修身。”他本分厚道,能夠自責自譴,“曾因壯志想欺天,不惟無才愧做人”。
他有一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線條的魅力在於無限量。人們驚嘆於大漠無限量的思想,十個字,概括了中國書法之美。是啊,中國書法藝術其實就是線的藝術!這條線,從河出圖洛出書開始,綿延至今,時而柔美,時而剛硬,然而它柔中帶剛,剛硬中亦有內蘊,書寫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歷史發展到今天,相信大漠定能站在時代的高度,不斷創作出有思想性的書法作品,為人們展示書法的魅力。
世界人文藝術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人文事物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都具有周期的類似性,書法藝術亦是如此。發端於秦漢,成書於魏晉,歷經唐代的鼎盛與後世的微調,清末民國的書法藝術是經過沉澱近千年後的中興伊始。現代書法藝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時下,在社會思想和物質諸多社會條件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中華民族又一次處在了輝煌的發端之上,文藝也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祝願大漠在民族文藝復興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志驅千里;在藝術道路上厚積薄發、終成一脈;在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璀璨長河中留下自己濃墨的一筆.《中華建築報》記者宋懿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