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斷義

割席斷義

割席斷義出自《世說新語·德行》載: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割席斷義
  • 拼音:gē xí duàn yì
  •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 釋義:指朋友斷絕情義
翻譯,軼事,

翻譯

管寧和華歆二人一起在菜園中鋤地,見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寧把它當作磚頭瓦碴一樣的東西,照舊鋤之,不予理會;華歆卻把它拾起來,然後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張席上讀書,遇有達官貴人從門外經過,管寧依舊讀書,不受影響;華歆卻把書拋在一邊,出去看熱鬧。管寧便把蓆子割為兩半,跟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後人據此闡述交友之道者頗多,“割席”甚至成了絕交的同義語。其實,二人都是三國時候的名士,難分高下。

軼事

《魏略》有記載華歆、邴原和管寧一同遊學,結為朋友,時人稱三人為「一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
管寧和華歆是好友,一天二人在園中耕作,見地有片黃金,管寧照樣揮舞鋤頭,將金子當作瓦石一般;但華歆卻拿了金看一看才扔到一旁。又一次二人坐在同一塊席上一起讀書,有華麗的轎經過門前,管寧不作理會,但華歆卻丟下書本去看。管寧於是割席分坐,說:「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語出《世說新語·德行篇》,是成語「割席絕交」的典故。
曹丕《列異傳》有記載華歆年輕時的奇遇,說他年輕時寄宿在別人家時遇到兩名仙吏,預言其將來為公卿。
《世說新語》與《譜敘》分別記載了華歆與王朗、華歆與鄭泰避亂時發生的事。
《世說新語》中說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正要上船時另一個人想和他們一起走,華歆很為難,不想帶那個人,王朗則說船很寬大,可以載,於是就把那個人一同載上了船。後來強盜追的很緊,王朗就想把那個人趕下船,但被華歆阻止,他說:“我之前為難的事就是這個情況,但是既然已經答應了,怎么能在危急的時候拋下他呢?”於是像之前一樣對待那個人。
華嶠《譜敘》中說華歆擔任下邽令時漢朝動亂,於是他和鄭泰等人躲避亂世,從武關出發就遇到一個獨行的男人想和他們一起走,其他人都覺得他可憐想要同意,唯獨華歆說:“不行,現在我們已經是處於危險之中,我們道義上一起接受禍福患難。現在無故接受了他,我們不知道他講不講道義。一旦遇到了困難,要半路拋棄他嗎?”但是眾人還是不忍心,同意讓那個男人和他們同行。後來這個男人掉入了井中,眾人都想棄之而去,但華歆卻說:“既然已經讓他和我們一起走了,拋棄他是不道義的行為。”於是華歆帶著眾人把那個男子救了上來,之後和那名男子告了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