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延川剪紙)

剪紙(延川剪紙)

剪紙(延川剪紙),陝西省延川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延川剪紙是陝西省延川縣境內富有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起源與當地祈福驅禍的民間風俗有關,亦多用於民間的信仰祭祀活動。延川剪紙被廣泛地用於當地的社會生活之中,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離不開剪紙。在當地民間,剪紙和料理家務是廣大勞動婦女展示才幹的重要方式,當地民間諺語云:“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鉸的。”延川剪紙是以婦女為創作主體的民間藝術,多反映著紛繁多趣的社會風情和家庭生活,表現手法有寫意、寫實兩種,多與作者的性格有關。

2011年5月23日,剪紙(延川剪紙)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紙(延川剪紙)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陝西省延川縣
  • 遺產編號:Ⅶ-16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文化內涵,藝術元素,藝術構圖,表現手法,藝術種類,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延川縣建於隋開皇三年(公元前583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剪紙藝術興起更早,已有數千年歷史。
延川剪紙究竟始於何時,尚無資料可以說明這一問題,但是從現代剪紙作品的風格及其內容而言,卻保留了較為古老的哲學意蘊及其民俗風情。延川剪紙雖起源較早,但長期以來未受重視,一直埋沒於民間,至1985年才得以逐漸發展興盛,20世紀90年代邁入成熟期。

文化特徵

文化內涵

延川剪紙源起於祈福驅禍的民間風俗,與民族圖騰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關。剪紙源起於美化居室,叫窗花,初為家庭女眷愛美的藝術獨創。其次,延川歷史上自然條件惡劣,又處邊陲之地,天災人禍頻仍,人民生活貧困,剪紙不僅是較經濟實惠的一種美化家居的藝術,也是婦女祈福驅禍、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內心表露。再則延川黃河文化積澱濃厚,歷史上寺廟眾多、宗教活動頻繁;延川境內人文鼻祖伏羲曾長期生存活動,並創立太極八卦圖,故黃河文化積澱濃厚,剪紙體裁、題材豐富,堪稱北方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觀園。
延川剪紙是數千年來,廣大勞動婦女用剪刀創造的民間藝術,具有粗獷、質樸、氣勢流動、大氣磅礴之特點,它保留了較為古老的圖騰文化、藝術形態和本源哲學。

藝術元素

題材豐富多彩,有生活中頻繁接觸的鳥、牛、雞、豬等各種動物,也有反映吉祥如意、生殖崇拜、繁衍生息、連年有餘、民俗風情、故事傳說等內容。表現形式也不相同,有的精巧、灑脫、有的明朗、簡練,有的誇張、變形。在陝北農村,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離不開剪紙。

藝術構圖

延川剪紙形式多樣,題材廣泛,造型簡練淳樸、粗獷渾厚、熱情奔放,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一般設有方、圓依託的外輪廓,線條粗壯,便於運剪,利於貼上仿剪。構圖結構嚴密,主次分明,韻味豐富。

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寫意、寫實兩種:寫意作品出自性格開朗、大膽潑辣、做事利索的婦女;寫實作品出自性格內向、細心慎重的婦女。

藝術種類

延川剪紙藝術從結構造型來看,主要有立體紙紮和平面鏤空兩種造型。紙紮又叫紙糊。這種造型工藝所需材料有紙花,硬質材料框架及其裱糊材料。紙紮按用途劃分有紙紮彩門、靈棚、戲台、店鋪、門面、彩燈、洞房、風箏、動物和器物等。在延川民間,凡遇婚喪喜慶節日及大型娛樂活動,都離不開剪紙藝術。較為典型的是喪俗紙紮,一般是由孝子高薪聘請紙匠或紙工按照人世間的生產和生活習俗為亡靈結紮紙俑。紙俑的種類有紙人、紙馬、紙車、紙房、紙牌坊、紙幡、紙棍和紙奠等。婚俗紙紮有大紅雙喜字、吊花等。紙紮藝術的特徵是一種綜合性的立體造型藝術。

製作工序

剪刀是剪紙的主要工具,而對於剪刀的形制並沒有十分特殊的要求,市場上出售的用於裁剪衣料的普通剪刀就可以。一般來說,選擇刀尖輕巧纖細,開合鬆緊適度,刀刃鋒利的即可。紙張是剪紙的基本材料,紙張選擇得好,能為剪紙帶來較多方便。單色剪紙一般選用普通大紅紙或者彩色電光紙,效果大方、喜慶。剪紙更注重原創性,不受刻刀和紙張的限制,更加自由和隨意。
染色剪紙和刻紙大多採用宣紙或粉連紙。每次可剪、刻幾張甚至幾十張。刻刀主要有斜尖刀和圓口刀兩種。刻刀比較簡單,自己可以動手做。刀片用舊發條、鋸條、表條均可,用砂輪打磨成所需要的形狀。刀片做好後用細線繩綁緊在小木條或竹棍上即可。配合刻刀使用的工具還有蠟板和尖錐子、釘子等。蠟板的作用是為了讓刀刃刻劃順暢,又不至於損壞桌面而設定的。蠟板用篩過的草木灰與黃蠟加熱攪拌,倒人木板里壓平冷卻製成。一般蠟板的硬度跟所做的剪紙圖案複雜程度有關。精緻的圖案應該使用較硬的蠟板,蠟板過軟會把較細的線條帶斷。刻制普通的線條較粗的作品時,應採用較為鬆軟的蠟板,省時省力。所以一般剪紙藝人都有兩塊甚至兩塊以上的蠟板。先將原有的樣子放在20張或者30張薄紙上,然後將它們放在墊板上並用釘子固定,用刻刀由里到外一層層地刻,刻好花樣後,刻紙就完成了。

題材作品

延川剪紙形式多樣,主要有窗花、牆花、頂棚花、燈花和禮花等,題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慶、農事耕作、節令習俗、人物、故事、飛禽走獸、紡線織布、風景花卉、生殖繁育等,具有造型簡練純樸、粗獷渾厚、熱情奔放之特點,堪稱北方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觀園。傳統題材的作品有《抓髻娃娃》《魚兒戲蓮花》《蓮生貴子》《麒麟送子》《連年有餘》《福祿慶壽》《十二生肖》等;革命戰爭時期的作品題材有《走西口》《兄妹開荒》;現代作品有《春歸》《過年》《黃河魂》《猴子摘桃》《學雷鋒》《龍鳳大雙喜》《百馬圖》《百牛圖》《百雞圖》等。剪紙工具有小剪、大剪、斜刀、筒刀,主要用料有各種彩紙,且以紅、綠紙為主。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延川剪紙保留了古老圖騰文化、藝術形態和本原哲學的內涵,保護和搶救延川剪紙將會對中國民間美術乃至世界美術的豐富和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傳承狀況
延川剪紙由於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而瀕臨後繼無人的困境,需要對之進行搶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高鳳蓮,女,漢族,1936年出生,陝西延川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剪紙(延川剪紙),申報地區為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延川縣文化館獲得“剪紙(延川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延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服務中心(延川縣陝北道情研究中心)。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1981年,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延川剪紙作品《猴子摘桃》《貓》《雞》,被編入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選編的《延安剪紙》一書。
1989年,延川剪紙和布堆畫藝術作品在上海市展出。
1996年1月5日,《陝西日報》第八版刊登《從小腳女人到藝術大師》一文,專題介紹評述延川剪紙能手高風蓬。她的剪紙作品被法國東方藝術館收藏7幅,在澳大利亞展出11幅。她多次參加國家級民間剪紙大賽,獲大獎12次,中央美術院教授靳之林稱讚其為黃土高原的“第一把剪刀”。剪紙後起之秀劉曉娟,以剪“雞”見長,其造型千姿百態。
1996年8月1日,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劉曉娟百雞圖》構紙面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