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黃安村

前黃安村

前黃安村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全村有435戶1300人,耕地2510畝。2003年以來,前黃安村村支“兩委”堅持“農業穩村、科技興村、打工富村、林業綠村、牧業強村、文明建村”六大戰略,突出抓好新興產業建設,帶領廣大村民走科技富民、科技興村的發展之路。

2017年11月,前黃安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黃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
  • 榮譽:公路建設模範村
簡介,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對大學生“量才使用”,

簡介

前黃安村是一個既無礦產資源,又無企業的純農業村,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2003年以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1700元。2005年,前黃安村村委會主任裴海平帶領村支“兩委”班子成員決定依靠科技走農業調產之路。近年采,全市積極鼓勵發展高效農業。歷來有乾、水果林種植傳統的前黃安村抓住機遇,招種植核桃、紅棗,蘋果等作為襯裡農業重點的調產項目,目前已栽植核桃樹、蘋果、花椒 50000餘株,嫁接優質紅棗12000餘株。為了扭轉過去農戶分散種植產量低、效益差、科技含量小、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差的狀況。前黃安村在市、縣科協部門的幫助下,成立了農函大科技培訓學校,並聘請相關部門的高級農藝師向村民們傳授蘋果、核桃、紅棗的科學栽植方法和嫁接技術,獺兔、雞的科學養殖技術,先後有127名村民取得了農函大畢業證書。核桃是前黃安村農業調產的主導產業之一。為了把核桃產業做大做強,該村村支“兩委”在積極引進晉龍1號、晉龍2號、遼核1號等核桃新優品種進行試種的同時,組織成立了一支56人的技術服務隊,對核桃樹進行科學管護,並對種植核桃的農戶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要求農戶在核桃的選苗、栽植的行距、坑的大小上都精心挑選、科學規劃。為了保證核桃的質量,種植核桃的農戶全部兼種低稈作物。如今,前黃安村已經被成片的核桃林所環繞,僅核桃種植面積就達1600畝,產值達240萬元。此外,蘋果以及其他經濟林作物的種植面積也有400多畝,產值也達40萬元。
前黃安村
發展編織工藝發展編織工藝

經濟建設

2006年,該村村支“兩委”帶領村民自發成立了平定縣東安農業生態專業經濟合作社。該合作社設有種植業分會、農產品加工分會和手工業裝飾分會,共有會員260人。為了增加農產品的科技附加值,延長產業鏈,該合作社加工協會對村民每年生產的核桃、蘋果、小雜糧及獺兔、雞進行深加工,為村民農產品的銷路搭建平台。合作社每年總收入可達70餘萬元,為每位村民直接增加經濟收入2700元。 為了加快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前黃安村針對村皇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因地制宜發展雞和獺兔養殖,為村民增收再添新途徑。獺兔的養殖可以說是前黃安村的特色產業。2007年8月,村支“兩委”在經過對獺兔產地的調研、考察和對獺兔市場的分析後,引進了45隻種兔進行試養,到2007年底獺兔已發展到1000餘只。2008年以來,前黃安村開始大規模發展獺兔養殖,並以合作社籌資的方式,投資70餘萬元建成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園區。該養殖園區擁有標準籠具200多套,並常年聘請3名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保證獺兔的品質。到2008年底,該養殖園區獺兔的存欄數達5000餘只,年出欄10000餘只,年收入達30餘萬元。這一成本低、周期短,產量高、價值大的新興產業極大地調動了前黃安村人發展獺兔養殖業的積極性。
近年來,前黃安村累計投資200餘萬元用於改善村容村貌,先後硬化了通村路、通莊路、通戶路和機耕路共23公里,以及平安集貿市場和600e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完成通道綠化10公里,荒山造林3600畝,栽植油松、側柏、白楊等36萬株,既方便了村民,又美化了環境。前黃安村先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公路建設模範村”和“文明生態示範村”的稱號。

基礎設施建設

為有效解決村民吃水難問題,前黃安村先後修建了5眼200立方的水窖、50眼50立方的旱井,實現了旱井自來化入戶工程。村支“兩委”還通過廣播、座談、走訪等多種形式向村民進行普法教育,積極倡導鄰里和睦、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等理念。這些措施的有效實施,使前黃安村連續多年沒有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發生。除此之外,村里還建起老年活動室,購置了文化健身設施,免費為123名老年人辦理了老年優待證;投資兩萬餘元幫助特困戶完成了危房改造,幫助10餘名特困學生解決上學難的問題。
如今的前黃安村環境優美,安定和諧。全村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串、計畫生育率均為100%。2008年,前黃安村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3300餘元。如今,前黃安村村民致富的門路寬了,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

對大學生“量才使用”

山西平定縣前黃安村是山西省最東部的一個偏遠山村,全村435戶,1300口人,是典型純農業村。2007年8月,大學生王增光到該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在村黨組織的精心培養下,王增光同志堅定了信心,找準了定位,發揮了專長,得到了民眾認可。該村的做法是:
2007年8月,王增光同志來到前黃安村。他是山西農業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學的是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十分符合該村發展需要。該村黨支部書記深知,大學生村幹部能否待得住,進而為新農村建設發揮作用,這是上級組織對村支“兩委”的一次重大考驗。因此,村支“兩委”就大學生村幹部的培養、管理進行了具體研究,決定從關心生活入手,讓他儘快適應農村,在前黃安村住下來。村委會給他騰出一間辦公室,安排好了住宿,又為他專門請了一名大師傅,儘可能給他提供可口飯菜。正值夏天,又為他準備了電風扇、蚊香等防暑用品。村支部書記還把家裡電腦搬來給王增光同志使用,開通了網際網路,配置了隨身碟,安裝了電話,方便了他的工作和學習,讓他待的舒心,待的安心。
大學生村幹部有知識、素質高,對工作熱情很高,但對農村環境不熟悉,情況不了解,想在村里乾出點名堂還需要歷練。王增光來的時候,正是雨季造林時節,村支部書記專門安排他和村支“兩委”成員帶領民眾上山栽樹。為儘快幫助王增光同志成為帶領民眾發展的全面手,村支“兩委”成員領著他到田間地頭,實地了解農業發展現狀;到村畜牧基地,了解養殖業發展情況;到農戶家中,了解貧困村民生活狀況;專門安排有經驗的老黨員、老幹部給他講解前黃安村歷史發展、地理環境,種植業、養殖業等傳統實踐經驗,加深了他對村情民俗的認識和了解。在多次生產勞動和集體活動中,王增光的表現都得到了村民認可,一些村民開始向他了解果樹栽培、農產品深加工等相關知識。這讓王增光同志感覺到在前黃安村有了用武之地,進一步堅定了幹事創業的決心。
針對王增光同志的專業特長,村支“兩委”研究後,決定讓他負責黨建、文化、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今年9月,全縣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啟動後,支部決定讓他全面負責學習計畫的制定和任務落實,通過他帶動全體黨員幹部真正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落實到行動中,使活動取得實效。接受工作後,他幹得有板有眼、有聲有色,在他的負責下,黨員學得很起勁,形成了學習科學發展觀、尋找致富新思路的好風氣。科技文化傳播上,村支“兩委”發揮他的專長,安排他定期授課,讓農民掌握和了解農業科技知識。他聯繫實際、深入淺出,耐心細緻地為村民講解測土配方、合理施肥、選育優良品種等農業知識。他還負責了村民農函大的培訓工作,除自己授課外,積極邀請省、市、縣農林部門的專家、技術人員到村培訓指導。培訓中,他邊教、邊學、邊思考,編制了核桃、蘋果、紅棗嫁接修剪,病蟲害防治及養殖業、手工藝等培訓資料,制定了教學計畫,為村里培養出了一批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產業結構調整中,王增光運用他所學專業知識,以及對農業科技理論的了解,提出了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的思路。2008年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他高票當選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併兼任村團支部書記,成為為數不多的身兼三職的大學生村幹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