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長頜鮃

前長頜鮃

命名者Norman,1939棲息深度350-650公尺中文名前長頜鮃有毒魚類否科中文名鮃科經濟性是科號科名F494 Bothidae食用魚類是中國大陸名前長頜鮃最大體長24cm觀賞魚類否其他中文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前長頜鮃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魚綱
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非常扁平而長型,兩眼均在左側。頭中型。下眼稍前於上眼,兩眼間隔處有一狹小骨脊。口特大;上頜超過頭長之1/2;下頜突出,向前超過吻端,向後遠超過眼之後緣;頜膜極度擴展;上下頜齒不發達。無鰓耙或發育不全而呈圓盤狀。鱗極小且易脫落,兩側皆被圓鱗;兩側皆具側線,側線鱗數185-196。背鰭前數鰭條稍延長,具軟條數124-133;臀鰭鰭條正常,具軟條數86-93;胸鰭短於頭長;尾鰭圓型。眼側體暗棕色,具暗色小點,腹膜淡藍色,奇鰭色深,偶鰭色淺;盲側淡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平時不太愛活動,大半時間潛藏在砂泥底中,和棲息的背景環境幾乎完美融合一體,藉以欺敵捕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馬爾地夫、台灣、日本、琉球海脊等。台灣主要分布於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漁業利用通常是用底拖網或底流刺網捕捉,幼魚加工作扁魚酥,體型較大者,則用油煎的方法來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