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詹鎮

前詹鎮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南部海濱,西鄰神泉鎮,東接周田鎮與靖海鎮,南瀕中國南海,海岸線全長15公里,全鎮面積63平方公里。鎮區背枕丘陵,面向南海,屬沿海丘陵地帶。

前詹鎮被譽為荔枝之鄉

明清時期屬惠來縣酉頭都,民國時期屬第二區神泉區公所。1949年隸屬神泉區,1953年屬第六區,1958年9月隸屬普寧縣紅旗公社,1961年3月從惠來縣紅旗公社分開設立前詹人民公社,1983年11月,前詹人民公社改稱前詹區公所;1986年11月,前詹區公所改稱前詹鎮人民政府

南宋末期詹姓族人從外地遷至此地開基創村,因村落最靠近南端,且詹姓先到,故名“前詹”(前為方位,即前方,前面,詹為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詹
  • 外文名稱:qianzhan
  • 別名:錫鋒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16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前詹村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區碼:515225
  • 地理位置:揭陽市惠來縣
  • 面積:63平方公里
  • 人口:六萬(2014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秀水八景,銘湖岩
  • 機場:揭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揭陽站,惠來站
  • 車牌代碼:粵V
  • 教育學府:溝疏學校-前詹中學
  • 地方美食:豆乾、海鮮、蘿蔔烙、荔枝,鮑魚
簡介,自然環境,建制沿革,基礎設施,農業,工業,教育,衛生醫療,文化,名勝古蹟,特產,前詹鎮管轄,仕兜村,島南村,橋頭村,港寮村,後寮村,銘東村,銘西村,塔兜村,西埔村,新陂村,濂溪村,石峻村,新鄉村,詹田村,溝疏村,赤沃村,古杭村,

簡介

前詹鎮屬沿海丘陵地帶,海岸線長15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前詹鎮鎮政府位於前詹村,距惠來21公里。前詹鎮現有影劇院1座,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座位1430個;另外擁有有線電視站10個,電視覆蓋率達98%。
前詹鎮百姓以漁農為主,兼有漁業和鹽業。山地3.2萬畝,種植荔枝柑桔、龍眼等水果約4000畝;沿海沙灘8400畝,種植木麻黃樹為主的防風林帶73條,全長2.5萬米,防風固沙效果好。耕地1.96萬畝,其中水田1.05萬畝,主種水稻、番薯、花生。沿海有6個村,亦農亦漁,各種漁船773隻,海產捕撈量年約400噸。鹽田2000畝。年產原鹽約200噸。建成的山塘、水庫7座,總庫容1720萬立方米。初級中學1所、國小15所、影劇院1座、衛生院1所。1987年工農業總產值960.81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48.28萬元。各村有簡易公路通鎮區,匯入庵泉公路,每日有班車通惠來、汕頭。境內有建於宋代的銘湖岩石洞古寺。

自然環境

鎮境山脈為關門山向南綿延的支脈,形成鎮北部山地丘陵。塔兜山位於鎮境東北,海拔205米,中間有銘湖溪,發源於關門山,集水面積41.6平方公里,其主流自濂溪村起轉向東南經西埔村、銘湖5村至斗南村入海,全長9.7公里。自西埔村至斗南村,建有防洪堤,長4公里。1975年經合修庵泉公路,在橋頭村修一防潮排水閘一座,枯水期,可落閘蓄淡水灌溉。
鎮鏡北高南低,北部為山區丘陵、中部為平原,南部為沿海沙灘,根據不同的地勢,民眾因地制宜,發展不同的經濟。

建制沿革

前詹鎮是1961年從紅旗公社分出,成立前詹公社,至1978年轄14個大隊,209個生產隊。1983年撤銷公社建制,改稱前詹區,轄11個鄉。1986年11月,按原區的建制,改稱前詹鎮,轄20個行政村含16個自然村,斗南村(麥田)、仕兜村(後方、後堆)、港寮村(下林)、秀水裡村(寮仔、大溪、葛木)、赤澳村(赤一、赤二、彭王、下庵、下埔尾)、溝疏村、西埔村(赤石)古杭村、濂溪村、新鄉村、橋頭村(油園)石峻村、詹厝田村、新陂村、銘西村、銘東村、仙美村、前詹村、塔兜村、後寮村。
前詹鎮前詹鎮
2006年,全鎮總戶數10943戶,總人口5431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66人。有耕地面積15782畝,其中水田6830畝,旱園8952畝,山地3.2萬畝,沿海灘涂5000畝,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1582萬元,其中工業產值6682萬元,農業產值14900萬元,農村人均收入2308元。

基礎設施

交通
庵泉路(仙庵至神泉),省道。在鎮境南部穿過,長11.5公里,是鎮出入境公路,西往惠城鎮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僅18公里。
大前路 (從神泉鎮大庶埔村至前詹村),全長18公里,鎮境內11.5公里,1958年建成等外級沙土路。2007年1月1日開始動工升級改造為東前戰備公路部分路段,該鎮境路段預計總投資680多萬元,改路擬建13.5公里,路基9米、水泥路面寬7米。
關橋路(從周田鎮關門到鎮內橋頭村),鎮境內約1公里,匯入庵泉公路。
前古公路(從前詹村至古杭村),全長15公里水泥公路,修建於2004年,途經西埔村,與銘湖片5村水泥村道連為一體。水利新中國成立後,鎮境內共建有水庫6座,總集水面積18公里,總庫容是1874萬平方米,其中中型水庫1座,古杭中水庫,集水面積12.2平方公里,庫容1386萬立方米;小(一)型水庫2座,古杭下水庫、岩前水庫,集水面積3.6平方公里,庫容402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3座,鳳坑、堤坑、山狗洞水庫,集水面積1.2公里,庫容86.1萬立方米;全鎮水庫灌溉渠道總長3.8萬米。
電力水力發電站1座,古杭中水庫壩後電站,1979年竣工,流量每秒1.4立方米,水頭6米,裝機1台55千瓦,年發電量13萬千瓦。鎮內從周田35千伏變電站輸送,距離7.5公里,1984年竣工供電,因效益低,加上年久失修,現已停用。2004年鎮境內有10千伏供電線路總長59.4公里,配10千伏變壓器58台,用戶電錶7055隻,全年購電量495.8萬千瓦時。有農村電工20人。
2006年初,廣東省粵電石碑山風能開發有限公司在前詹鎮區域內投資建設風機28個,跨越港寮村、島南村、仕兜村、前詹村、麥田場等5個村(場),總投資11838萬元。於當年底,全面建成並試產。
郵電全鎮程控交換機容量5000多門,已安裝電話機用戶共4900多戶。長途電信電路達960路。

農業

前詹鎮屬沿海農業鎮,改革開放後,因地勢和資源條件不同,根據山區、平原、沿海的地方特點,因地制宜,發揮各自的優勢,糧果種植和水產養殖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成長幅度大。漁業是全鎮發展的主要優勢,鎮內有6個行政村(溝疏、赤澳、仕兜、前詹、斗南、港寮)有海洋捕撈作業。1979年以前,因沿海沙灘平坦,無港灣,只靠300多隻小馬力機排船,進行淺海作業,海洋捕撈受到很大的制約。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開發沿海荒灘,發展海水養殖業。據2005年全面清查,全鎮海水養殖面積共2632.46畝,分布在沿海14.5公里,潮間帶以上300米的範圍內,養殖品種有:培苗場38家、鮑魚養殖場52家、蝦蟹池133家,魚池9家,並有海鮮經營鋪38家。其中投資2500萬元以上大型鮑魚養殖場2家(即嘉信鮑魚養殖場和大宏養殖場),兩家養殖場年產鮑魚約100噸,總產值約1700萬元。2006年全鎮漁業產值5451萬元。
鎮境西北部為山區丘陵,共有7個行政村(古杭、新鄉、濂溪、秀水裡、新陂、詹田、石峻),利用3.2萬山地,開發山荒地,種植水果。1997年鎮境內農民陳運強在古杭村創辦古杭綜合種植基地,占地面積3800畝,開發山地種果500畝,建豬舍4座1260平方米,生豬存欄量約2000頭,年產肥豬約4000頭。到2006年,全鎮山區發展水果年末實有面積5345畝,年產水果860噸。
中部平原有區有西埔、仙美、塔兜、銘西、銘東、後寮、仕兜7個行政村。以糧食、蔬菜、淡水養殖為主。2006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38644畝,單產336公斤,總產12969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2044畝,畝產380公斤,總產4577噸。

工業

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緩慢,到2006年,全鎮工業企業生產單位92個,從業人員544人,工業總產值6682萬元,以服務農、漁業生產為主,主要有織網、造船、修配、石材加工以及副產品加工和水產品加工等行業。

教育

全鎮有中國小校12所,國小教學點6個,均為公辦學校。其中,初級中學一所,即前詹中學,該學校近年來辦取得很好的辦學效果;另外,九年制學校一所,為溝疏學校,含國中和國小;而前詹鎮國小教育組轄下有:前詹國小、西埔國小、港寮國小、斗南國小、仕刀國小、銘湖國小、秀水裡國小、石峻國小、赤澳國小、古杭國小,還有六個教學點。近年來,在當地黨政的重視支持下,前詹鎮教育事業得到較好發展。2005年,前詹鎮中、國小校總占地面積152557平方米,學校總建築面積33918平方米,其中教學建築面積17868平方米,辦公用房5510平方米,危房面積10540平方米。學生在校人數9416人,教學班162班,全鎮學校在職教職員397人。

衛生醫療

鎮衛生院1所,占面積242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醫務人員46人,其中醫生38人,醫士38人,X光機1台,設病12張,個體診所一家,農村衛生所共26所,農村醫生26人。
前詹鎮前詹鎮
計生服務所1座,建築面積780平方米,醫務人員3人,設病床6張,2004年全鎮人口出生率為13.4‰ ,人口自然增長率7.8‰ 。

文化

2006年全鎮有影劇院1座,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有座位1430個;有線電視站6個,電視覆蓋率達90%。

名勝古蹟

銘湖岩位於銘湖村東太平山腰,以岩洞祀佛。在一塊長27米、寬17米(最頂點)的巨石覆蓋下,形成大小三個岩洞,高度正好與民間寺廟殿堂相等,內祀三寶佛。三洞相連,可容數百人。洞外有庭院。明朝進士林遜題詩於洞中,至今尚存。
水龜洞位於溝疏村,瀕臨南海,有一泉崛潮漲潮落,泉崛獨漂淡水。

特產

主要為淺海作業和養殖的海產品,有鮑魚、蝦、蟹及海魚等。

前詹鎮管轄

仕兜村

前詹鎮仕兜村地處鎮區東部,是一個漁農村莊,村民多數人以種植農作物為生,小部分人以捕魚和海水養殖為生。該行政村現轄仕兜村後楓村,後墩村三個自然村。全村現有總戶數495戶,總人口2713人,村耕地面積534畝,勞動力人數有1500人,其中外出往珠江三角洲務工人數650人。

島南村

島南村位置處於前詹鎮東南面,相隔於西部與仕兜村交界,東與港寮村、橋頭村交界,南是南海,北與銘東村,後寮村交界,全村總人口2421人,屬半漁農地方,面積約662畝,其中水田面積332,沙園330畝。

橋頭村

橋頭村屬前詹鎮轄下,位處鎮區東北部,距離鎮址2.5公里,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村莊。該行政村有橋頭和油園兩個自然村組成,全村現有總戶數135戶,總人口825人,總勞動力230人,外出務工165人(大部分往深圳、珠海、汕頭市潮陽區等地區打工)。村現有耕地238畝,其中水田面積96畝,旱園面積142畝,人均占有耕地0.33畝。村民以種植水稻、甘薯、花生為主要經濟來源。

港寮村

港寮村地處前詹鎮東部海濱,地理位置獨特,全村現有總戶數1150戶,人口5558人,耕地面積700畝,山地500畝,沙灘林地600畝。縣級公路庵泉線貫穿全村,交通方便,東距汕頭經濟特區僅60公里,西距縣城25公里,該村屬典型的半漁農村,傳統上,村民靠出海打漁兼種田為生,但由於有海無港,加上海洋漁業資源日漸枯竭,漁業產業無法發展,漁民已大多轉移成為海水養殖戶和外出務工人員。該村地處海濱,海岸線長,沙灘潔淨,海水含鹽量高且無污染,空氣清新,適宜發展鹽業和旅遊業。

後寮村

後竂村屬前詹鎮轄下,位於前詹鎮東北面,即胡厝崎下,距鎮址4公里,地屬丘陵地帶,是個純農的小村莊。全村現有總戶數220戶,總人口1330人,勞動力503人,外出務工大約180人(大部分往廣州、深圳、汕頭等地區打工)。耕地面積286畝,其中水田面積171畝,旱園115畝。由於天然生產條件甚好,農作物耕作較為豐產。

銘東村

銘東村隸屬前詹鎮轄下,位於前詹鎮北部太平山下, 全村總戶數291戶,總人口1483人,總勞動力580人,外出務工人員大約280人(大部分主要往潮陽等地打工)。現有耕地面積559畝,其中水田454畝,旱園105畝。村民以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等農作物為主要經濟來源。

銘西村

銘西村隸屬前詹鎮轄下,位於前詹鎮北面,距鎮址3公里。耕地面積444畝,其中水田面積360畝,旱園84畝。水田面積百分之六十屬西湖溪下,生產條件較好,百分之四十是旱坡地。是個純農村莊。全村現有268戶1460人,村民經濟來源主要靠種作收入。古蹟銘湖岩坐落於該村的北面,創建於南宋鹹淳元年,以岩洞奇特而古今聞名。

塔兜村

塔兜村地處前詹鎮北部山區,塔兜嶺南麓,距鎮址約4.5公里。是一個純農村莊。全村現有總戶數220戶,總人口1179人,總勞動力350人,外出務工150人(這些人大部分往廣州、深圳、汕頭等地區務工)。村現擁有耕地面積416畝,其中水田309畝,旱園面積107畝。
前詹村
前詹村位於廣東潮汕東南沿海,屬前詹鎮轄下。
南宋末年由饒平詹姓一族到此創村,繼之王,鄭,陳等姓來此聚居,因詹姓創村在前故稱前詹,後來諸姓以姓氏名其聚居點為後王,後鄭,後陳。
隨年代變遷他姓逐漸外移,唯詹姓在此繁衍,仍稱前詹。明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翰林詹肯構游訪前詹,認為此地缺金,而村中有一巨石似山峰,曾命名‘’錫鋒’’。村三面丘陵,南臨南海,聚落處坳地,呈複合狀分布,建築多為三合土瓦木結構平房和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
仙美村
仙美村屬前詹鎮轄下,位於前詹鎮銘湖平原中部,毗鄰塔刀村和古杭村,是一個生活條件較好的村莊。全村現有總戶數285戶,總人口1586人,總勞動力736人,外出務工大約130人(這些人大多數在深圳、汕頭市潮陽區等地打工)。

西埔村

西埔村地處前詹鎮西北面,離鎮址4公里是個純農村莊,農業種植以水稻、荔枝、花生為主。村現有總戶數685戶,總人口4040人。全村耕地面積1170畝,水田面積725畝,旱園面積445畝。

新陂村

新陂村屬前詹鎮轄下,離惠來18公里,距鎮址10公里,屬純農業村。全村現有總戶數98戶,總人口554人,勞動力287人,外出務工約80人(大部分往汕頭市潮陽區、揭陽市普寧等地區打工),全村總耕地面積267畝,其中水田85畝,旱園182畝。村民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

濂溪村

濂溪村屬前詹鎮轄下,位於前詹鎮西北部,距離鎮址5.5公里。是一個純農水庫移民村。村民種植以水稻、甘薯、花生為主要經濟來源,全村現有總戶數196戶,總人口1129人,勞動力420人,外出務工大約220人(大部分往廣州、深圳、汕頭等地打工)村現有耕地面積295畝(水田105畝,旱地190畝)。

石峻村

石峻村屬前詹鎮轄下,位於前詹鎮西北的深山旮旯,村背緊靠雄雞山,巉岩列布,巨石突立。全村現有255戶,總人口1148人,耕地面積1031畝。村民經濟來源主要靠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農業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甘薯等農作物。在外務工人數約75人,大部分往廣州、深圳、潮陽等地打工,少部分留在毗鄰沃角村打工。

新鄉村

新鄉村屬前詹鎮轄下,位於前詹鎮西面,距離鎮址5公里,是一個純農村莊。全村現有總戶數105戶,人口570人,總勞動力240人,外出務工60人(大部分在潮陽、普寧等打工)。村現有耕地面積為180畝,其中水田80畝,旱園100畝;山坡150畝。村民種植以水稻、甘薯、花生、水果為主。

詹田村

詹厝田村隸屬前詹鎮,位於前詹鎮西北部山區,是一個貧困村,全村現有總戶數210戶,人口1450人,總勞動力750人,其中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450人,外出務工大約300人(大部分往廣州、深圳等地打工)。全村現有耕地面積744畝,其中:水田面積135畝,山坡地700畝,大部分屬於低產田,是種植林果的好地方。

溝疏村

溝疏村屬前詹鎮轄下,距離前詹鎮址4公里,距惠城15公里,全村耕地總面積2113畝,其中水田560畝。現有村民1230戶,6753人,村民以漁農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外出務工人員1050人,這些人大部分在毗鄰沿海漁村打工。惠仙路段橫貫該村,交通方便,面臨南海,是投資發展的好地方。近年來,中海油LNG和中電投項目選址於溝疏村海邊,為前詹能源大鎮的建設和沿海經濟產業帶的打造增添了一個新引擎,可預見,溝疏村大項目的落戶建設將帶動鄰村乃至全鎮各行各業的發展。

赤沃村

赤沃村位於西南部沿海,系前詹鎮管轄下的一個行政村,背山面海,屬丘陵地帶。仙神公路21-23公里處,公路從我村中心穿過,交通比較便利,全村總人口4995人,由主村和四個自然村組成,以農業為主,兼少部分漁業。農民人均收入2373元,糧食播種面積1306畝,糧食總產量3852噸,人均耕地面積0.262畝,農林牧漁業產值1096萬元,農業產值874萬元。

古杭村

古杭村歷史上與神泉鎮前湖村毗鄰,為前湖村的自然村,解放後因建設水庫另遷村址,現屬前詹鎮轄下,地處深山,是一個純農革命老區村莊。全村現有總戶數100戶568人,總勞動力231人,外出務工21人(大部分往深圳、廣州、汕頭等地打工),耕地面積255畝,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依靠農林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