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二十里店鎮下轄村)

前店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二十里店鎮下轄村)

概況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蔡姓兄弟二人在此開設兩個店,後各發展成村,統稱店上集。因本村居南,故稱前店。清康熙年間(1662-1772年),因本村東距東村20華里,西距茂梓集20華里,改稱二十里前店,後簡稱前店。一說,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朱姓在此安家。後有范姓從即墨遷來,李姓自城裡遷來,取名都上村。幾經滄桑,由於村民治理有方,店鋪興隆,客商來往頻繁,鑒於東到東村20華里,西至茂梓集也是20華里,遂更名為二十里舖。明末清初,又有張、楊、孫、包、劉等姓先後來此定居。因生意買賣繁榮,店鋪較多,故改稱二十里店。解放前夕,分為前、後店兩個行政村,因本村在南,而稱前店村。村中每逢農曆一、六趕大集,農貿市場寬暢,上市人數不下4000─5000人,成交額達10多萬元。 前店村原是二十里店鎮政府駐地,地處東經121°05′,北緯36°43′。北與後店村毗鄰,南與河南莊、毛家莊接壤,西靠里店水庫,東距市政府駐地10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公頃,山嵐草場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地瓜、花生等。 2002年,全村有204戶,580人。有范、李、張、楊、孫、包、劉、荊、蓋、於、周、黃等12姓。其中范、李兩姓人口居多。原住戶朱姓絕後斷傳。村民除雲南省遷來的3個佤族媳婦外,其餘均為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海陽二十里店鎮
  • 面積:1.5平方公里
地圖信息,
文教科技解放前,80%的村民是文盲,識字的寥寥無幾。1940年,前、後店兩村聯合成立了里店國小,校舍是在一所家廟裡,在校學生40多人。1942年,成立了二十里店完小,在校學生100多人。建國初期,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0%。1962年,在國小的基礎上成立了農業中學,從國小到農中,實行7年一貫制。1968年,改為聯中,實行8年制。1994年又改為9年制,有教職員工40多人。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1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各1名。前店秧歌歷史悠久。在2000年全市秧歌大賽中,榮獲“優秀獎”。近年來,村黨支部重視科技發展,採取請進來、派出去的方式,經常聘請專家教授來村講授科學種田技術及管理經驗,組織村民到外地學習先進經驗,使村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人民生活建國初期,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吃的是糠菜摻雜合面。住的是茅草屋,人均居住面積不到5平方米。1983年後,村民常年人均口糧達到450公斤以上,以小麥、大米為主糧。村統一規劃了新房區,村民蓋起了水泥磚瓦結構的大房子,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2平方米。 2002年,全村有轎車2輛,195拖拉機4輛,機動三輪車4輛,農用小汽車2輛,手扶拖拉機55輛,機車25輛,電話83部,抽水機15台,彩色電視機100台,電冰櫃30台,洗衣機2台。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經里店完小校長王祝貴介紹,楊秉振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前店村第一名黨員。1943年發展包恩榮、孫正坤入黨,並成立黨支部,楊秉振任黨支部書記。在黨組織領導下,帶領民眾進行減租減息,土地改革,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7人,其中女性6人。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32名。建立黨支部以來,曾有楊秉振、包恩榮、楊在田、范永芹、孫正坤、李維喜、孫吉良、李世顯、范志、范寶擔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6年設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曾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范日喜、范英、孫正林、張建坤、李守業、李維喜、李世賢、蓋進敏、范志、孫紹剛、包志華、孫紹全、范沖、范寶。1999年4月,范寶當選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