刲

刲是形聲字,刂(刀)為形,圭為聲。讀作kuī。刲意為刺、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刲
  • 拼音:kuī
  • 釋義:宰殺,刺
  • 詞性:動詞
  • 五筆:FFJH
  • 倉頡:GGLN
  • 統一碼:5232
  • 筆畫數:八畫
  • 筆順編號:12112122
  • 字級:三級
  • 四角號碼:42100
字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詞語,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集匯,

字義

(1)〈文〉[動] 宰殺,刺殺 [cut]
刲,刺也。從刀,圭聲。——《說文》
刲,屠也。——《廣雅》
刲羊擊豕。——《國語·楚語》
刲之刳之。——《禮記·內則》
司馬刲羊。——《儀禮·少牢禮》
士刲羊無血。——《易·歸妹
又如:刲刺(刺殺);刲剔(屠殺剖解);刲宰(宰殺)
(2)〈文〉[動] 割取 [slice off]
刲魏之東野。——《戰國策·齊策》。註:“取也。”
自出白刃,刲膺授僧。——《聊齋志異
又如:刲刳(剖割);刲股(割大腿肉)
(3)〈文〉[動] 猶搔,抓搔 [scratch]
你只管幹你的去,就留你在家裡,也是六枝兒刲痒痒兒敷余著一個。——《兒女英雄傳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四】【刀部】刲 kuī 苦圭切
刺也。從刀圭聲。《易》曰:“士刲羊。”

說文解字注

〖刺也〗
馬,虞說易同。
〖從刀。圭聲〗
圭剡上,故從圭。形聲包意也。苦圭切。十六部。
〖《易》曰。士刲羊〗
歸妹上六爻辭。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刲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唐韻》苦圭切《集韻》《韻會》傾畦切,音奎。《說文》刺也,割也。《易·歸妹》士刲羊無血。《禮·內則》炮取豚若牂刲之。
又《集韻》涓惠切,音桂。義同。《集韻》或作𠝥。

詞語

刲割】kuīgē
〈文〉[動] 屠宰
禮記·雜記下》“其衈皆於屋下” 漢 鄭玄 註:“衈謂將刲割牲以釁,先滅耳旁毛薦之。”
刲刳】kuīkū
〈文〉[動] 剖、割
南朝 宋 顏延之《重釋何衡陽書》:“何必以刲刳為稟和之性,爓瀹為翼善之具哉。”
【刲剔】kuītì
〈文〉[動] 屠殺、剖解
新五代史·吳世家·楊行密》:“是時,城中倉廩空虛,饑民相殺而食,其夫婦、父子自相牽,就屠賣之,屠者刲剔如羊豕。”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等呼
韻部
韻攝
羅馬字
國際音標
苦圭
齊合
合口四等
khue/quei
kʰiwei

方言集匯

◎ 粵語:gwai1
◎ 客家話:
[梅縣腔] kwi2
[台灣四縣腔] kui2 gui1
[客英字典] kwui2
[海陸豐腔] kui2 gui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