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益元散(中藥方劑)

利水益元散(中藥方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利水益元散主要由茯苓半兩,白朮半兩,人參半兩,豬苓半兩,澤瀉半兩,滑石(水飛)6兩,甘草3錢等藥材配製而成。處方來源於《簡明醫彀》卷三。方劑主治濕熱蠱證,二便不利,正氣虧虛。上為末。每服3錢,食還,燈心湯調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水益元散
  • 組成:茯苓、白朮、人參、豬苓、澤瀉、滑石(水飛)、甘草
  • 處方來源:《簡明醫彀》卷三
  • 功效主治:濕熱蠱證,二便不利,正氣虧虛。
方名,用法用量,方解,白朮——祛濕利水,甘草——補脾益氣,人參——益血復脈,澤瀉——瀉泄相火,

方名

利水益元散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3錢,食還,燈心湯調下。

方解

白朮——祛濕利水

利水益元散成分白朮,其別名山薊、楊枹薊、術、山芥、天薊、 山姜、山連、山精、乞力伽、冬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脹;大便溏薄;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溫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
1.陶弘景:術乃有兩種:白朮葉大有毛而作椏,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朮葉細無椏,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東境術大而無氣烈,不任用。
2.《清異錄》:潛山產善術,以其盤結醜怪,有獸之形,因號為獅子術。
3.《本草圖經》:術,今處處有之,以嵩山、茅山者為佳。春生苗青色無椏。一名山薊,以其葉似薊也,莖作蒿乾狀,青赤色,長三、二尺以來,夏開花紫碧色,亦似刺薊,花或有黃白花者;入伏後結子;秋而苗枯,根似姜而傍有細根,皮黑心黃白色,中有膏液,紫色。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暴乾,乾濕並通用,今八月采之。謹按術有二種,陶注《本草》雲,白朮葉大而有毛,甜而少膏,赤朮細苦而多膏是也。其生平地而肥大於眾者名楊枹薊,今呼之馬薊,然則楊枹即白朮也。今白朮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崗上,葉葉相對,上有毛,方莖,莖端生花,淡紫碧紅數色,根作椏生。以大塊紫花者為勝,凡古方雲術看,乃白朮也。
4.《本草衍義》:古方及《本經》只言術,未見分其蒼、白二種也,只緣陶隱居言術有兩種,自此人多貴白者。今人但貴其難得,惟用白者,往往將蒼朮置而不用。如古方平胃散之類,蒼朮為最要藥,功尤速。

甘草——補脾益氣

由於本藥方中加有成分甘草,甘草別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 美草、密甘、密草、國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屬於補益藥(亦稱補虛藥)中的補氣藥。
甘草甘草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臨床套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後者,常與黨參、白朮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用於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甘草性味甘,平。人心、肺、脾、胃經。本品生者(生甘草、粉甘草)入藥,能瀉火解毒、潤肺祛痰止咳,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以及藥物、食物中毒,咳嗽哮喘等症;炙後入藥,能益氣補中、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用於治療心氣不足、心悸怔忡、脈結代、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以及腹中痙攣急疼痛等症。甘草的藥性緩和,可升、可降,可以與補藥、瀉藥、寒藥、溫藥、涼藥 等各類藥物配合使用,並有調和藥性的作用。
人參人參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別錄》記載:“溫中下氣,傷髒咳嗽,溫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日華子本草》記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

人參——益血復脈

利水益元散成分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改善思維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但較大劑量時有鎮靜作用;人參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及調節功能;還有類似強心甙的作用,加強心肌收縮力等。人參的套用範圍較廣,主要用於神經衰弱,消耗性慢性疾病,以及一般體弱或病後虛弱者。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人參能治男女一切虛症,自汗眩暈、頭痛反胃,閡症、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痹瘺、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近代中醫常用人參補氣救脫,益血復脈、養心安神、生津止渴、補肺定喘健脾止瀉、托毒合瘡等。中醫認為,人參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澤瀉——瀉泄相火

利水益元散成分澤瀉可以利小便,清濕熱。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 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血脂。治小便不利、水腫、淋濁、帶下等症,常與茯苓、豬苓、車前子等配伍;治泄瀉及痰飲所致的眩暈,可與白朮配伍。
澤瀉澤瀉
此外,本引用於腎陰不足、虛火亢盛,配地黃、山茱萸等同用,有瀉泄相火作用。澤瀉利水力佳,實有傷陰之可能,更無補陰之效用,張景岳謂:「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可資參考,故臨床應尚須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