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兒喘促

初生兒喘促,中醫病名。指以嬰兒不乳或口吐白沫、喘憋、紫紺等為主要表現的新生兒疾病。因出生後感受外邪,或吸入穢毒等,使肺氣鬱閉所致。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初生兒喘促
  • 相關西醫疾病:新生兒肺炎
  • 疾病分類:兒科
  • 發病部位:肺
  • 主要病因:感受外邪或吸入穢毒
  • 多發群體:新生兒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一、診斷依據,二、病證鑑別,辯證論治,一、辨證要點,二、治療原則,三、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一、預防,二、調護,

名詞解釋

指以嬰兒不乳或口吐白沫、喘憋、紫紺等為主要表現的新生兒疾病。因出生後感受外邪,或吸入穢毒等,使肺氣鬱閉所致。

與西醫病名關係

相當於新生兒肺炎。新生兒肺炎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新生兒由於吸入羊水、胎糞或乳汁後引起肺部化學性炎症反應/繼發感染統稱新生兒吸入肺炎。臨床除有氣道阻塞、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徵外,胸片表現為持續時間較長的肺部炎症改變。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可發生在產前、產時或生後。

病因

感受外邪或吸入穢毒

病機

1、外感風寒,以致風寒閉肺,故咳嗽無力,口吐白沫
2、外感風熱,以致風熱閉肺,故咳嗽氣促,喉中痰鳴,口吐白沫
3、吸入穢毒,以致邪毒閉肺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有羊水早破、產程延長、早產或母親患溫熱病史,初生兒有窒息史或外感史。
2、由宮內感染邪毒所致者,生後3天內起病,常有窒息史,復甦後出現面色蒼白或紫暗,哭聲微弱,或不哭、不乳、喘憋等表現。出生後感受外邪所致者,多於出生3天后發病,有咳嗽、喘促、面色灰白或紫暗等表現。
3、體弱者體溫不升,少數體質好者可發熱。呼吸淺促,鼻翼煽動,點頭呼吸,心率較快,肺部可無體徵,也可聞及細濕囉音。
4、X線檢查可顯示條索狀及斑片狀陰影、肺氣腫、肺不張,或肺大泡、膿胸等改變。

二、病證鑑別

1、初生不啼 以嬰兒娩出不能啼哭或呼吸不利為主要表現,部分患兒可發展為初生兒喘促
2、初生不乳 以嬰兒不能吮乳為主要表現,無喘憋及肺部陽性體徵

辯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嬰兒口吐白沫、喘憋、紫紺等為辨證要點

二、治療原則

疏風宣肺,清熱宣肺,清熱化痰或溫脾化痰

三、證治分類

1、風寒閉肺證
主證:咳嗽無力或無咳嗽,口吐白沫,鼻翼煽動,點頭狀呼吸,哭聲低微,面色無華,口周微紺,體溫正常或不升,舌淡紅,苔白,指紋在風關或氣關。
治法:疏風宣肺,兼以扶正。
代表方:三拗湯合生脈散加減
常用中藥:炙麻黃、杏仁、麥冬、桔梗、茯苓、人參、五味子、甘草、陳皮
2、風熱閉肺證
主證:發熱,咳嗽,氣促或呈現點頭呼吸,鼻翼煽動,喉中痰鳴,口吐白沫,吸乳量少,舌質紅,苔黃,指紋紫。
治法:疏風清熱,化痰宣肺。
代表方:麻杏石甘湯加味。
常用中藥:麻黃、杏仁、石膏、甘草、黨參、黃芪、魚腥草

其他療法

1、中成藥
(1)貝羚散 用於邪毒閉肺明顯者。
(2)穿琥寧注射液 用於風熱閉肺證。
2、蒸氣或超聲霧化吸入,以利氣道通暢。
3、吸氧及液體療法。
4、抗生素治療;對宮內感染一般選用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效的抗生素;對生後感染宜選用對革蘭氏陽性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對病原菌不明者,宜選用兩種抗生素聯合套用;對已知病原菌者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合適的抗生素。
5、並發膿胸及膿氣胸者,應立即排膿抽氣,心衰者予強心處理。

轉歸預後

及時治療,則預後良好,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得當,則新生兒窒息病多兇險

預防調護

一、預防

1、孕婦要作好產前檢查,避免胎膜早破,妊娠後期要預防各種感染。
2、分娩時避免產程延長,避免胎膜早破。
3、新生兒要注意保暖,避免各種感染。
4、保持居室環境清潔,空氣新鮮。

二、調護

1、保持患兒適當體位,頭部稍高,利於呼吸。
2、餵養時耐心細緻,少量多次,避免嗆人氣道。
3、隨時注意觀察患兒的面色、呼吸等變化,如有蒼白、氣急,及時採取吸氧等治療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