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濟南作

《初春濟南作》是清代王士禎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濟南雪後乍晴的千佛山和大明湖的迷人景色。表現了詩人對濟南奇妙景觀的喜愛與迷戀的思想感情。全詩構思新穎,意境開宕,形象生動,語言流暢,雖未直接寫春色,卻處處洋溢春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初春濟南作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士禎
  • 作品出處:《?>漁洋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初春濟南作
山郡1逢春復乍晴,陂塘2分出幾泉清?
郭邊3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山郡:指濟南府。其城南多山,故稱。
2、陂塘:池塘,此處特指濟南城中的大明湖。
3、郭邊:即城下。詞句謂城下人家臨泉而居。
4、半入城:濟南城中有大明湖,千佛山在城南郊,山色倒映湖中,故稱半入城。

白話譯文

春天陰晴多變,此時突然放晴,陽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涼的泉水。
濟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春雪過後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無處不賞心悅目。

創作背景

順治十二年(1655)初春時節,王士禎的長兄王士祿要去京師參加殿試,三哥王士詁到京師參加太學生廷試,王士禎則要到京師參加會試,於是,三人同赴京師,在赴京途中,王士禎在此路過濟南歷下,因看到泉城兼山郡極具特色的山秀水明的景致,心中十分喜悅,寫下這首七絕。詩人自注是“追錄順治乙未年(1655)舊作”,這一年詩人十九歲,到數十年後編輯詩集時,猶可憑記憶追錄,足見這次審美經驗給詩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兩句寫濟南初春雪後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復乍晴”句,緊扣詩題,“山郡”點明濟南是一座群山環繞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詩的具體形象所賴以產生的節候。續句“陂塘分出幾泉清”,表現號稱“泉城”的濟南最典型的景色。濟南城區,有七十二泉分布各處,春來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於是處處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湧出,泉水分流匯合城內城外,碧波蕩漾,隨地皆成陂塘。此句煉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豐,故能形成陂塘池沼,這才成其為泉城。
後兩句寫大明湖清麗純淨的奇偉景象。“郭邊萬戶皆臨水”,是描寫大明湖及趵突泉一帶城區的特殊景觀。在濟南舊城的四沿(即詩所說的“郭邊”)環繞著由珍珠泉、美蓉泉、王府池、趵突泉等七十二泉湧水所匯成的河流水域,其中北部的大明湖水域尤擅景觀之勝,民戶鱗次櫛比,傍水而居,清流逶迤。房舍掩映,這是濟南勝致。此句“臨”字比較關鍵,它體現了泉水和居人自然地交織匯合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所形成的美感。最後“雪後千峰半入城”句,是渲染春天乍降時,山郡濟南所見。濟南群山環繞,南有千佛山、四里山,北有臥牛山、華不注、鵲山等等,群山巍峙,層巒疊嶂,林木蒼翠,鐘靈毓秀。環城四顧,山色青冥,美不勝收。清人劉風誥有一聯曾曰:“一城山色半城湖”,群山本不“入城”,因“雪後”看上去特別近,故有“千峰半入城”的錯覺。比“一城山色”的寫法,更有別趣。
這首七絕四句純然寫景,不露聲色,景中飽含深情,情景交融,極富情致。無論是“逢春復乍晴”的好天氣,還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後千峰”等,都包蘊著詩人對濟南初春的審美喜悅,流蕩著一種迷戀的情韻。

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鄧楚棟《五朝千家詩》:首句點明季節和天氣,這是全詩的基點。次句用設問句式寫全城泉眼四布,泉水流溢。三句寫家家臨水,末句寫雪後大明湖奇觀。全詩緊扣泉城濟南特色,寫出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妙景象,樸素自然,清新淡雅,體現了詩人“神韻說”的創作風格。

作者簡介

王士禎(1634—1711),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人。原名士禛,避雍正帝諱,改為士正,乾隆時詔命改為士禎。崇禎七年(1634)生於河南官舍,七歲入鄉塾,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進士,集諸名士於大明湖,賦《秋柳詩》,後任揚州推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致仕。王士禎一生著述達500餘種,作詩4000餘首,主要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漁洋文略》、《漁洋詩集》、《帶經堂集》、《感舊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