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刑奴隸守門青銅方鼎

《刖刑奴隸守門青銅方鼎》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刖刑奴隸守門青銅方鼎
  • 尺寸:通高18.6厘米、通寬16.7厘米
  • 質地青銅
  • 時代戰國
刖刑奴隸守門青銅方鼎,西周刖人守門方鼎,故宮博物院 刖人守門鬲式鼎,

刖刑奴隸守門青銅方鼎

時代:戰國
質地:青銅
刖刑奴隸守門青銅方鼎
尺寸:通高18.6厘米、通寬16.7厘米
來源: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小黑石溝出土
說明:上腹近長方橢圓形,口沿下飾雙首夔龍紋,兩側有方形附耳,四角鑄回首卷尾伏龍一條。下部為爐膛,四足各鑄一鷹嘴獸,正面有兩扇可開啟的方形門,右門壓關鑄一裸體刖刑(失右足)奴隸形象,左門壓關為虎頭形,兩側有窗戶狀通風孔,後面鑄彎曲紋鏤孔可通風,膛底有五個圓形通風口,亦可漏灰。整體設計精巧、實用。類似器物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件、1976年固原莊白出土一件。

西周刖人守門方鼎

通高17.7厘米,口橫11.9厘米,口縱9.2厘米,腹深6.3厘米,重1750克。
 鼎為方體,雙附耳,分上下兩層。上層四角各有一個立體卷尾龍,口沿下裝飾雲雷紋襯底的竊曲紋。下層為盛炭火的爐膛,底部四獸足。爐膛正面鑄能開閉的兩扇門,右門外浮雕刖足者(被砍左足)持一插關,與史書記載刖者守門相符。左門有虎頭關口。兩側鑄方孔窗戶,爐底鏤有5個小方孔,可以從左、右背後、下4個方向出煙。背面是鏤空竊曲紋,可以通風助燃。爐內可燒木炭,使鼎內的食物保持溫度,是一種溫食之器。四個鼎足為四獸足,下部四角飾立體隼鳥。
西周刖人守門方鼎西周刖人守門方鼎
此鼎造型奇妙,裝飾和實用相結合,頗具匠心,既是一件實用器,也是一件藝術品。
此鼎設計匠心獨具,造型奇巧別致,既是一件實用器,也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
刖刑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酷刑,就是把腳砍掉。刖刑奴隸形象是西周奴隸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實物資料。
《秋宮》中記載:“墨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關,宮者使守積(看守糧倉)。”對受對刑的罪犯,仍然給予他們生活的出路。

故宮博物院 刖人守門鬲式鼎

故宮博物院藏品,
通高13.5厘米,
屬西周中晚期。
故宮博物院刖人守門鬲式鼎故宮博物院刖人守門鬲式鼎
造型較單純,上部為方鼎形,飾竊曲紋、波紋兩重紋飾,無耳。下部為屋形,左門外鑄守門奴隸,男性,裸體站立,無左脛,左手持門閂。
刖刑是鋸足的殘酷肉刑,為古代五刑之一。這兩件銅器可與文獻印證,正是奴隸制社會階級壓迫的現實生活的反映。同時它也反映了當時的藝術力求如實地模擬現實生活環境的一種傾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