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評論·第34卷(2014)

基本介紹

  • 書名:刑事法評論·第34卷(2014)
  • 作者:陳興良
  • ISBN:978-7-301-24773-0
  • 頁數:680
  • 定價:¥88.00
  • 出版時間:2014-10-10
  • 裝幀:平
  • 開本:16開
  • 書號:24773
  • 字數:857 千字
  • 版次:1
內容簡介,精彩片段,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從第1卷至今,已經延續了17年,這種堅持對於一個刊物來講實屬難能可貴,對於主編陳興良教授而言,更能體現其非同一般的學術水平和人格魅力。 本卷為第34卷,全書有“理論前沿”“刑事訴訟法研究”“域外視域”“域外傳譯”“刑法與文學”“刑法學人”“序跋”“專題研究”等板塊,收入的論文多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所作,其清新的文筆、前衛的觀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為本書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氣。

精彩片段

《刑事法評論》是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主辦、由陳興良教授主持的大型刑事法學類連續出版物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本次出版的是第34卷,共包含28篇文章,涵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刑事偵查學、犯罪學、刑事證據學、監獄法學等方向。 本集涉及選題多樣、內容豐富,代表了目前我國刑法學界較高的學術理論水平,文章論述主題集中,邏輯清晰,行文層次分明,中文和外文注釋引用基本規範,每篇文章都有獨到的學術觀點,所得出的結論基本上都經過了充分的論證與推理,其中不乏引入其他科學領域論證方法的文章,使結論更加富有說服力。

章節目錄

主編絮語/陳興良(1)
理 論 前 沿
憲法視野下的刑事立法權及其限制/李懷勝
一、 我國刑事立法權的立法規定與實踐現狀
二、 全國人大常委會刑法修改權的應然含義
三、 全國人大與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權的界限
四、 結論
行為功利主義的邏輯與結果無價值論的困境/馬 樂
引言
一、 行為功利主義的內涵與邏輯
二、 結果無價值論的理論困境
三、 關聯性命題與違法和有責的界限
四、 結論
S=kIZ犯罪論體系的詮釋/黃得說
一、 S=kIZ犯罪論體系基本原理
二、 刑事不法的構造
三、 期待可能性在犯罪構成中的地位
四、 排除犯罪性事由在我國犯罪論體系中的歸屬
餘論刑事訴訟法研究刑事庭前會議制度的構建與完善/呂升運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庭前會議的程式定位
三、 庭前會議的價值導向
四、 庭前會議的主持主體
五、 庭前會議的適用範圍
六、 庭前會議記錄的法律效力
論我國檢警關係之改革 ——兼評新刑事訴訟法對檢警關係之修改/宋維彬
一、 檢警關係改革的目標定位
二、 我國現行檢警關係存在的問題
三、 新刑事訴訟法對檢警關係修改之進步
四、 新刑事訴訟法對檢警關係修改之不足
五、 我國檢警關係之改革——構建混合式檢警關係
域 外 視 域
現代新刑事古典主義在英美國家的興起
——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的地位變遷/冀 瑩
一、 現代新古典主義的興起
二、 晚期現代化社會的現實危機與刑事實證主義的衰落
三、 現代新古典主義的隱憂
四、 現代新古典主義的啟示
特拉伊寧之後俄羅斯犯罪構成理論的嬗變/龍長海
一、 問題的緣起及研究路徑
二、 犯罪構成的事實論
三、 犯罪構成的規範論
四、 犯罪構成的否定論
五、 比較評析
從當事人訴訟程式到職權訴訟程式
——對德國刑事訴訟程式的歷史考察(上篇)/劉家汝
一、 關於德國歷史上的三種刑事訴訟程式
二、 當事人訴訟程式
三、 當事人訴訟程式向職權訴訟程式的過渡:從13世紀到16世紀
四、 職權訴訟程式
五、 結語
“經驗型”的程式正義 ——蒂博特的程式主義理論研究/陳 盛
一、 研究背景:社會交換理論與程式正義
二、 糾紛當事人的程式選擇偏好
三、 兩類訴訟程式與程式正義的實現
四、 完美的程式
五、 蒂博特程式正義理論的貢獻與啟示
域 外 傳 譯
論所謂“不被容許的”風險 /〔德〕烏爾斯·金德霍伊澤爾 文 陳璇 譯
一、 目標的設定
二、 “被容許的”風險的功能
三、 規範與歸責
四、 構成要件符合性與違法性
五、 被害人的行為
六、 結論
論德國刑法中的緊急防衛過當/〔德〕亨寧·羅澤瑙 文 蔡桂生 譯
一、 導論
二、 《刑法典》第33條問題的不完全概覽
三、 意義和目標
四、 疑難問題的解決
五、 《刑法典》第33條的法律性質
“通過組織實行犯罪”研究
—一個德國法理論出人意料的拓展 /〔德〕托馬斯·維根特 文 姜敏 譯 一、 引言
二、 預審法庭在Katanga與Chui案判決中適用的間接正犯
三、 預審分庭適用學說的德國法淵源
四、 對Roxin理論的批判
五、 “通過組織實行犯罪”理論是否有存在必要?
六、 對《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第25條(3)規定的“通過他人實行犯罪”分析
七、 “通過他人實行犯罪”的各種解釋
八、 結語:間接共同
正犯刑法與文學神秘、冰冷而邪惡的異己力量
——漫談卡夫卡文學作品中的司法異化現象/劉春園
一、 《審判》解讀
二、 《城堡》解讀
三、 《在流刑營》解讀
四、 結語
刑 法 學 人韓忠謨先生行狀/韓其珍
一、 畢生以讀書自娛以授業為樂
二、 鶼鰈情深牽手相伴終身
三、 獎掖兩岸法律學子、畢生積蓄遺愛人間
四、 門生賢達杏壇春暖共為佳話
五、 生命必然結束卻以另一種形式永存——韓忠謨主要學術成就
六、 韓忠謨教授主要論著
《逐日——項明檢察長司法理念及實踐集萃》序/陳興良
專 題 研 究
論先行行為不作為犯的邊界/吳雨豪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先行行為不作為犯的理論脈絡
三、 先行行為的範圍確定義務來源
四、 犯罪事實支配理論證成等價性
五、 結語
實質法義務論的檢視與構架/徐萬龍
一、 形式法義務論之拒絕
二、 實質法義務論基礎理論的反思與修正
三、 學說諸相——亟待沉澱的實質法義務論
四、 實質法義務論亂象探疑
五、 實質法義務論的重新架構
六、 一個爭議案例的再咀嚼
結語
論監督過失犯罪責任主體的認定/藍 嫻
引言
一、 監督過失責任概況
二、 不作為監督過失的義務來源
三、 監督過失的預見可能性
四、 監督過失的因果關係
五、 結論
違法性認知的結構模型分析/王 超
一、 違法性認知模型建構的理論與現實基礎
二、 違法性認知模型的建構過程
三、 一般違法性認知的結構分析
四、 結論
與建議論具體打擊錯誤的處理方法 ——從錯誤論與故意論的關係切入/鄭勛勛
一、 打擊錯誤及其解決原理
二、 法定符合說評述
三、 具體符合說評述
四、 (泛)打擊錯誤的綜合解決
五、 結語
論我國預備犯處罰範圍之限制 ——以犯罪類型的限制為落腳點/蔡 仙
一、 預備犯處罰範圍問題的提出
二、 我國預備犯處罰之立法現狀與弊端 三、 預備犯可罰性依據之探究
四、 各國預備犯處罰範圍的立法考察及啟示
五、 再論我國預備犯普遍處罰原則困境之突圍
結語
論虛擬空間刑事法網之擴張與克制 ——以《網路誹謗解釋》為背景的分析/莊乾龍
一、 虛擬空間刑事法網擴張之必要性
二、 虛擬空間刑事法網擴張之路徑
三、 虛擬空間刑事法網擴張之邊界
四、 虛擬空間刑事法網擴張之克制(代結語)
刑(性)法的憲法制約 ——法教義學視野內外的聚眾淫亂案分析/郭曉飛
一、 法教義學視野下刑法的張揚——“聚眾淫亂”話語的生產
二、 法教義學視野下憲法的缺席——隱私權的沉默
三、 性政治還是政治性——性越軌的理由和性道德的階序
“風險社會”語境下妨害公務罪的存在根據與合理解讀
——以我國《警察法》第35條與《刑法》第277條之銜接為切入點/李立豐
一、 “風險社會的刑法”與“風險刑法”之應然界分
二、 “風險社會”語境下我國刑法改革的司法屬性
三、 行政刑法缺位前提下妨害公務罪的司法認定標準
四、 結論
論基層法院疑罪處理的雙重視角與內在邏輯/王 彪
一、 引言
二、 基層法院疑罪處理的雙重視角
三、 基層法院疑罪處理的內在邏輯
四、 現有模式的危害與實現疑罪從無的條件
五、 結語
被害人報案與控告/蘭躍軍
一、 被害人不報案、不控告的原因與後果
二、 被害人報案、控告的內容與期限
三、 對被害人報案、控告的處理
我國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研究述評/王燕飛
引言
一、 整體層面:進程、主題以及特色
二、 個體層面:內容、特點以及貢獻
三、 整體個體:評價、出路及前景
清代監守自盜罪刑罰體系研究/秦化真
一、 監守自盜刑罰體系演變史
二、 贓銀追賠制度
三、 監守自盜刑罰體系的司法考察
四、 逐步輕緩化是清代監守自盜刑罰體系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
第三代囚犯/張 晶
一、 “代”與囚犯的“代”
二、 第三代囚犯的證成
三、 對策:社會與監獄《刑事法評論》徵稿啟事

作者簡介

陳興良,1957年生,浙江義烏人。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12月和1987年12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分別獲法學碩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1984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1998年1月至今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