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黑狹口食蚜蠅

切黑狹口食蚜蠅

形態特徵:體長14mm左右;複眼紅褐色,顏、後頭白色;胸、腹大部黃色,胸背板黑褐色;腹部各節端緣黑色,第1節中央有一豎的黑色線狀帶;翅略呈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切黑狹口食蚜蠅
  • 拉丁學名:Asarkina ericetorum
  • 別稱:切黑狹口蚜蠅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具顎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亞目:芒角亞目
  • :食蚜蠅科
  • 亞科:食蚜蠅亞科
  • :食蚜蠅族
  • 分布區域:世界各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形態特徵

體長:13-16,mm。
頭頂黑色,光亮,具紫色光澤;額亮黑色,雄性額密被黃褐色粉被和黑色毛;顏黃色至黃褐色,中突光亮,兩側覆黃色粉被,毛黑色;頰黑色。觸角黃色,上側和芒黑褐色。中胸背板黑色,略具銅色光澤;兩側黃色,背板毛黃色;小盾片黃色,毛黃色,後部毛黑色;側板黃色,覆黃色粉被和長毛,腹側片下側黑色。腹部黃色;第1節中部具寬的黑色中條;第2-5節後緣具寬的黑色橫帶,直達側緣,側緣不變窄,有時沿側緣擴張;第3-5節前緣具極狹的黑帶。足黃色,各足跗節黑褐色,足毛大部分黃色,各足腿節外側極端部、後足脛節及各足跗節表面具黑毛。翅透明,略帶棕色。平衡棒黃色。
雌性:額前部光亮,毛黃色,中部密覆黃色粉被和黑色毛。

分布範圍

河北、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連縣)、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台灣;整個東洋區,非洲區,澳洲區。

繁殖方式

卵生。完全變態昆蟲,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