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術後內疝

流行病學,發病機制,實驗室檢查 ,臨床表現,診斷 ,治療 ,預後,
中文名:子宮切除術後會陰疝
英文名:perinealherniacausedbyhysterectomy
別 名:子宮切除後盆底疝 概述: 子宮切除術後腹腔臟器或組織凸入擴大的、薄弱的盆底直腸前腹膜陷凹,稱子宮切除術後會陰疝(perinealherniacausedbyhysterectomy),亦可稱子宮切除後盆底疝是子宮切除術後的併發症之一,可發生在經陰道子宮切除術或經腹子宮切除術後。

流行病學

據統計,術後2年內發病者約占39%術後2~10年發病者占24% 病因: 1.陰道上部筋膜支撐結構損傷 陰道上部筋膜支撐結構包括子宮骶韌帶、主韌帶、直腸陰道隔等健康搜尋在子宮切除術中可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襲損傷,直接造成直腸前盆底薄弱2.術中未將陰道穹隆固定於冠狀韌帶和子宮骶韌帶 一些學者已證實術中如能將陰道穹隆頂端與子宮骶韌帶縫合固定,其發生率可大大降低3.盆底、陰道組織鬆弛 老年患者,隨年齡的增長盆底組織逐漸退行性變、鬆弛,陰道亦隨年齡的增長和絕經後逐漸鬆弛。4.腹內壓增高 如便秘、咳嗽或其他導致慢性腹內壓增高的疾病,可誘發本病5.盆腔擴大、盆底降低 子宮切除術中未封閉Douglas窩可使盆腔擴大、盆底降低大量腹腔內容墜入,加之腹內壓增高和盆底薄弱,盆腔腹膜逐漸疝出而發病。尤其術後10年以上發病者,多與年齡大、盆底及陰道組織鬆弛、便秘關係密切

發病機制

本病的疝內容物主要為小腸、乙狀結腸大網膜常伴陰道穹隆脫垂,有時可以與中位直腸前突並存。

實驗室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其它輔助檢查: 排糞造影、同步排糞造影或盆腔造影檢查可顯示盆底腹膜異常降低。

臨床表現

約2/3發生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有排便困難、肛門部墜脹、便不盡感、排便中斷和按壓肛周方能排出糞便等症狀。隨著病程的延長,長期用力排便,年齡的增長和絕經後盆底、陰道逐漸鬆弛,症狀逐漸加重約近1/4的病人於術後2~10年發生直腸排空障礙型慢性便秘。體檢:令病人蹲位作模擬排便動作,在肛門和陰道之間可見突出一軟包塊,甚至有陰道後壁及雙側大陰唇隆起。局部薄弱鬆弛,並有咳嗽衝動感。直腸陰道雙合診或三合診可捫及兩者間有腸袢等疝內容物存在 併發症: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診斷

1.病史 既往有子宮切除手術史,術後出現便秘。2.體格檢查 雙合診或三合診捫及疝內容物存在鶒。3.排糞造影、同步排糞造影或盆腔造影檢查 顯示盆底腹膜異常降低,對明確診斷有重要價值國內張連陽等學者曾報告同步排糞造影或盆腔造影3例,其中2例可見乙狀結腸疝入,1例直腸與陰道間距為4cm,1例同時合併中位直腸前突,2例合併直腸內脫垂。 鑑別診斷: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適用於不能耐受手術或疝囊小者。包括:多食用纖維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多飲水;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提肛鍛鍊等;如有必要,可輔以潤腸通便中藥或服瀉劑。2.手術治療 凡疝超出陰道外口、有潰瘍形成或症狀嚴重者,均應手術治療。(1)傳統的手術路徑:有經陰道、經腹及經陰道與經腹聯合修補3種方法其要點是:①經陰道手術:包括分離和高位結紮疝囊,用子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隔組織和提肛肌筋膜行疝修補②經腹手術:包括切開Douglas陷凹,封閉直腸陰道間隙,固定陰道穹隆至骶骨。③若同時合併直腸前突、直腸內脫垂,須同時手術矯治,如行功能性直腸懸吊治療(2)腹腔鏡會陰疝修補手術:即腹腔鏡下完成:疝囊高位結紮,盆底缺損修補,固定陰道穹隆至骶骨及直腸懸吊該手術新近幾年在歐美等國特別受推崇國內開展者尚未見報導,有條件者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預後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預防: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