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卡瑟包圍圈

切爾卡瑟包圍圈是一場二戰時期位於切爾卡瑟州一帶的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切爾卡瑟包圍圈
  • 外文名:Cheel Kaser ring of encirclement
  • 地點:切爾卡瑟州一帶
  • 時間:1944年
戰役過程,命運悲歌,定格瞬間,

戰役過程

二戰東線戰場之“切爾卡瑟鋼鐵口袋”戰役地點位於今烏克蘭共和國首府250公里之遙的切爾卡瑟州一帶,位於今烏克蘭共和國中部;1944年1月,東部戰線上的蘇軍開始逐漸扭轉戰局,將不久前還勢不可擋的德軍打得節節敗退,其戰略主動權形勢好轉,但自開戰已來,蘇德交戰雙方陣亡和失蹤的總人數超過數百萬,在物質上蘇聯的後備力量已接近枯竭,對蘇聯而言,在德後備力量充分發揮效能之前,一定要利用現有形勢和兵力優勢置德於死地,而1944年初東線南翼的切而卡瑟地區的形勢恰好為蘇軍提供了這樣的機會。1944年1月,時值烏克蘭冬春之交,雨雪不斷,道路泥濘翻漿,不適合大部隊作戰,但蘇聯人卻偏偏選定切爾卡瑟一帶這個全年氣溫最低的時候進攻,在他們看來,惡劣的氣候恰恰是突襲成功的保證。
蘇軍集結了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以及蘇近衛集團軍約15萬人,調集坦克、自行火炮570輛(門)向扼守於切爾卡瑟一帶的德軍約7萬人發起進攻(兵力對決是2:1),將包括黨衛軍5SS維京師在內的7萬德軍團團包圍在切爾卡瑟地區,就在被困當晚五時,“元首”希特勒從蔡茨勒打來的電話中得知德軍被圍,他認為這是奇恥大辱,他嚴令切爾卡瑟德軍固守待援,同時命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斯坦因組織精銳裝甲部隊解圍,裡應外合殲滅圍困切爾卡瑟的蘇軍(其實能夠解圍就已經是上帝保佑了,裡應外合殲滅圍困切爾卡瑟的蘇軍絕非可能)。解圍的任務交給胡貝中將的第3裝甲軍下屬的國防軍第1、16、17裝甲師和黨衛軍“警衛旗隊”裝甲師(這是曼斯坦因手中的王牌部隊)。
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斯坦因一面命令胡貝中將不惜一切代價突破蘇軍重圍,一面懇求希特勒允許切爾卡瑟德軍撤退;胡貝的第3裝甲軍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在蘇軍防線上打開一條通道,直達切爾卡瑟南面的列斯揚卡,雙方相距不到10千米!眼看德軍就將突出合圍,面對著德軍猛烈的抵抗,千鈞繫於一髮之際,蘇軍卡涅夫大將的近衛5集團軍其坦20、29軍及233旅火速趕到列斯揚卡,蘇德雙方在這個本來名不見經傳列斯揚卡展開了殘酷血戰!在彼此都付出了沉重代價後,蘇軍最終還是將德軍阻止在了格尼洛伊提基河。
到2月10日,所有被圍德軍在蘇軍進攻的壓力下已龜縮到一個寬約十幾公里、長約二十公里的,並處於蘇軍火炮的射程內的地域內,蘇軍開始敦促被圍的德軍投降,並保證人身安全給予人道待遇云云。其後幾天,德軍又進行了幾次新的突圍嘗試,均未能成功,等到此時德軍統帥部的將軍們已經明白在烏克蘭的切爾卡瑟突破蘇軍包圍已無可能;2月15日,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施坦因無奈地電告被圍部隊:救援部隊力量以耗盡,你部只能自行突圍。淒風苦雨中的被圍德軍心情極為沮喪,自被圍以來,他們在上級鼓勵電報的激勵下,拒絕了蘇軍的勸降,浴血奮戰直至彈盡援絕,被壓縮在飽受蘇軍火力覆蓋的一小塊地域內,而曼施坦因元帥的這封電報無異於雪上加霜!!但是,被困德軍官兵仍誓要作困獸之鬥!!!
2月16日夜·暴風雪,能見度僅10-20米,被困德軍丟棄了所有火炮、輜重,燒毀檔案,含淚放棄了數千餘名重傷員,集合起所有能拿槍的人(司令部人員也編成了戰鬥群),包圍圈中唯一的裝甲部隊——5SS維京師擔當起了突圍時的“裝甲矛頭”,在夜幕的掩護下以5SS“維京”師為先頭組成兩個縱隊企圖悄悄向列斯揚卡方向突圍,但很快就被蘇軍發現,在照明彈照射下,蘇軍坦克和夜航轟炸機向德軍縱隊猛烈開火,驕傲的維京尖刀捅開了缺口,五萬五千名德軍在暴風雪之夜力沖蘇軍重圍;卡涅夫大將在德軍的突圍方向擺了五道阻擊線,前兩道是步兵,第三道是炮兵,第四、五道分別是坦克和騎兵。德軍突破蘇軍前三道防線時僅遭遇微弱抵抗,都以為已經安全脫險,個個朝天鳴槍,歡呼雀躍2月16日早上6點,埋伏多時的蘇軍坦克和騎兵衝進防備鬆懈的德軍隊伍,開始了一場大屠殺。T34坦克排成密集的隊形,根本不用開火,直接向德軍隊伍碾壓過去,而騎兵跟在後面,追逐消滅逃散的德軍士兵,蘇聯坦克象海浪一樣掃過車隊,將卡車撞翻,從拖車和馬車上碾壓過去,象壓碎一個個火柴盒,士兵和馬匹都碾為肉泥。緊跟其後的蘇軍騎兵又衝上來猛砍猛殺,甚至連投降德軍舉起的雙手也被劈掉,而當倖存的德軍密密麻麻地擁到蘇軍陣地前時又被機槍成排掃倒……突圍的德軍衝上格尼洛伊提基河高地開始了殘酷的白刃、肉搏……被圍德軍終於再2月17日中午時分衝到了格尼洛伊提基河;此時黨衛軍5SS維京師的官兵可能是唯一仍有戰鬥力的部隊,維京師日爾曼尼亞團士兵用手雷炸毀了數輛蘇軍坦克,硬是殺出一條血路才暫時狙止了蘇軍的兇猛屠殺,可是德軍的惡夢依然沒有結束,殘餘的部隊被水流湍急的格尼洛伊提基河擋住去路,而河對岸還有蘇軍好幾輛T-34坦克和數十挺機槍火力封鎖向慌不擇路的德軍官兵傾瀉彈雨,“面前沒有橋,也沒有船;而身後和兩側,是源源不斷湧來的蘇軍集群……” 在格尼洛伊提基河裡喪生的德軍達數千人之多,在丟棄了全部重裝備後,最後活著逃出合圍圈的德軍大約有3萬4千人,其中包括維京師官兵4千5百人,維京師瓦隆人旅2千官兵僅632人倖存下來,旅長陣亡,遺體被士兵們裹在雨衣里扛了出來,切爾卡瑟地區成為一個巨大的屍體及鋼鐵的墳場,突圍的5萬餘名德軍官兵中有一萬多人遺屍荒野,其中包括被圍德軍最高指揮官施特默爾曼上將,共有數百輛輛蘇德坦克的殘骸和幾萬具屍體永遠留在了那裡。

命運悲歌

“如果我們為命運女神所拋棄,如果我們從此不能回到故鄉,如果子彈結束了我們的生命,如果我們在劫難逃,那至少我們忠實的坦克,會給我們一個金屬的墳墓。”——第三帝國《裝甲兵之歌》
1944,1月。東線。切爾卡瑟(Cherkasy Pockets)。自1942年夏天以來,南線一直是蘇德戰場上的焦點,雙方最大最強的主力集團在這裡展開著激烈的廝殺。1944年初,蘇聯軍兩個方面軍對德軍的卡涅夫突出部形成挾擊之勢。為掌握主動權,蘇軍不顧冬春泥濘地形,決心拔除這枚鋼釘。
1月28日,以蘇聯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為首的精銳部隊完成了對突出部德軍的合圍,史稱“切爾卡瑟鋼鐵口袋”。德軍兩個軍近6萬人被困,其中唯一的裝甲師是著名的武裝SS“維京師”。
德國元帥曼施坦因決心集結兵力,在解圍的同時重創蘇軍,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時手中握有的實力。自2月10日至2月15日,十餘萬德軍與更多的蘇軍殊死血戰。包圍圈內外的德軍僅距離不到10千米,但是這最後幾千米的路程,對外圍業已精疲力盡的帝國軍人而言,是無論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無奈地電告被圍部隊:救援部隊力量以耗盡,你部只能自行突圍。風雪交加、連夜血戰中的被圍德軍心情異常沉重。
被圍德軍最高指揮官是施特默爾曼將軍,不愧為典型的德意志軍官,期間他整編部隊,保持士氣,頑強抵抗,拒絕投降。蘇軍派來使者要求德軍投降,將軍儘可能找來好酒好菜招待了使者,並約定戰場上再見。此時將軍下定決心,自行突出重圍。
2月16日,暴風雪夜。被困德軍丟棄了所有輜重,含淚放棄了兩千餘名重傷員(在東線,無論蘇德都沒有收容敵方重傷員的習慣)。施特默爾曼將軍布置好突圍步驟後,平靜地對部屬說:“我將與後衛部隊在一起,兄弟們,包圍圈外見。”
五萬五千名德軍以維京師為先頭,企圖悄悄突圍,但很快就被蘇軍發現,熊熊烈火中,腥風血雨,屍橫遍野。驕傲的維京尖刀捅開了缺口,被圍德軍在2月17日中午衝到格尼洛伊提基河邊,友軍就在彼岸——但是,沒有橋,也沒有船。在放棄了所有重裝備後,德軍自發組織起來,維持秩序,三萬五千人在淺水區成功渡河。
儘管後衛部隊殊死抵抗,但強大的蘇軍仍然切斷了缺口,沒來得及渡河的還有兩萬多德軍。他們在冰涼的荒野中,沒有任何重武器,又累又餓。蘇聯將軍的指示是:“我們已經給過德國人不止一次投降的機會了,既然他們不珍惜,那么,騎兵小伙子們,盡情地攻擊吧!”在密集的炮火攻擊後,騎兵衝上來猛砍猛殺,許多投降德軍舉起的雙手也被劈掉。

定格瞬間

戰後,蘇軍打掃戰場時,在戰況最激烈的高地上發現了施特默爾曼將軍的屍體,手裡緊緊握著一枝步槍。他的制服血跡斑斑,但胸前的勳章卻熠熠生輝;他的身旁,橫七豎八地躺著維京師的後衛營——擔任阻擊任務的這支小部隊,以盡數戰死的代價,換來了大量同胞的生還。蘇聯人默然良久,最後以軍禮安葬了這位從容倒在後衛陣地上的德國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