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和辯證的馬克思主義

分析的和辯證的馬克思主義

《分析的和辯證的馬克思主義》是2010年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伊安·亨特。

基本介紹

  • 書名:分析的和辯證的馬克思主義
  • 作者:伊安·亨特
  • 譯者:徐長福 劉宇
  • ISBN:9787229021252
  • 頁數:301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 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0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分析的和辯證的馬克思主義》的題旨在於按照分析上的嚴格性對馬克思的辯證法加以辯護性的論證,並進而用得到論證的馬克思辯證法去闡揚歷史唯物主義,批判資本主義,並探求當代西方工人階級革命的可能性。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它所闡發的馬克思主義觀念跟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觀念既有一個重要的契合點,又有極為不同的論證內容。這個契合點就是“矛盾”和“對立面的統一”的觀念。亨特認為,馬克思的主張是:矛盾是實際存在的,其實質在於對立面的統一,事物都是由對立面的統一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在完成對馬克思的辯證法的純粹哲學論證之後,亨特進一步將其用來闡釋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辯證關係。對於熟知這些辯證關係的教科書表述的讀者來說,看看亨特的論證一定會感到耳目一新。亨特為馬克思的辯證法做辯護的目的,歸根到底在於以之批判資本主義。他用對立面統一的原理解釋了價值和價格的辯證關係,維護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和剝削理論。不僅如此,他還闡發了工人階級的革命意識和客觀條件之間的辯證關係,總結了工人運動史上的種種教訓,對工人階級革命性鬥爭的可能出路進行了探究。

作者簡介

作者:(澳大利亞)伊安·亨特 譯者:徐長福 劉宇 等 編者:俞吾金
伊安·亨特,來自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多年來一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名學生。在《分析的和辯證的馬克思主義》一書中,他運用早年在科學哲學方面的研究積累去解決了對於馬克思社會理論的融貫性所提出的諸多問題。他近期一直在研究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成果包括《調節的與分配的正義》(Regulatire and Distributive fustice),發表於The Iournal of Value Inquiry;《正義何以事關重大?》(Why lus rice Matters?),發表於Philosophical Papers。在最近一篇題為《馬克思和羅爾斯關於資本主義的正義和市場:一個可能的合題?》(Marx and Rawls on the Justice of Capitalism and the Market:A Possible Synthesis?)的論文中,他提出了用馬克思社會理論去綜合羅爾斯正義理論的觀點。他跟妻子生活在南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Adelaide)。
徐長福,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系暨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理論思維與工程思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走向實踐智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等。
劉宇,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圖書目錄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叢書》總序1
譯者序言1
致謝1
修訂版中譯本序言1
原版序言1
第一章 馬克思的辯證法:導論1
第一節 認真對待馬克思3
第二節 理論與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5
第三節 各章內容概述9
一、第一部分9
二、第二部分14
第二章 實在中的矛盾19
第一節 導論21
第二節 康德的先驗辯證法23
第三節 在我們作為自由的行為者和屬於自然界的存在者之間的矛盾24
一、康德對該矛盾的解決25
二、康德的解決方案所存在的問題27
第四節 康德的目的論判斷的辯證法32
一、康德對目的論判斷的辯證法的解決所存在的問題33
第五節 康德的自我意識的辯證法35
第六節 黑格爾對矛盾的肯定41
一、黑格爾對康德的批判41
二、辯證法抑或雙真法45
三、黑格爾對矛盾的“揚棄”50
第七節 馬克思與“實在中的矛盾”52
一、可變性與矛盾54
第三章 黑格爾的“思辨的”辯證法和馬克思的“對立面的統一”59
第一節 導論61
第二節 黑格爾的“思辨”的三種版本63
一、思辨理性(speculativereason)對知性(theunderstanding)63
二、黑格爾《邏輯學》中的思辨立場65
三、作為目的論的思辨理性67
第三節 黑格爾辯證法中的思辨是唯心的70
第四節 對黑格爾唯心主義的批判77
一、黑格爾的目的論顛倒了原因和結果80
二、黑格爾的目的論本質上是武斷的84
三、黑格爾的目的論是過分“表現的(expressive)”87
第五節 “對立面的統一”的兩個概念92
第四章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有機整體模式97
第一節 導論99
第二節 康德和黑格爾的有機結構模式100
第三節 馬克思的有機結構模式104
第四節 僱傭勞動與資本,丈夫與妻子112
第五節 毛澤東與馬薩奇亞論矛盾120
第五章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125
第一節 導論127
第二節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129
第三節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法138
第四節 生產力的首要性146
第五節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161
第六節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法166
第七節 經濟基礎的首要性170
第八節 區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理論基礎173
第九節 結論176
第六章 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理論179
第一節 導論181
第二節 營利與剝削僱傭勞動184
第三節 經濟的“細胞形式”188
一、生產與交換的有機統一196
第四節 剩餘價值和剝削202
一、價值和價格的辯證法203
二、從前資本主義剝削到資本主義剝削206
三、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條件下價格與價值的辯證法208
第五節 資本與僱傭勞動的辯證法和剝削212
一、階級和剝削216
二、剝削和強制217
三、作為勞資關係對抗之基礎的剝削221
第六節 超越《資本論》?229
第七章 馬克思的革命理論233
第一節 導論235
第二節 自覺行動與其條件240
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243
二、手段與目的之間的矛盾250
第三節 意識與其客觀條件之間的辯證法251
第四節 危機理論261
第五節 無產階級作為一個自在自為的階級的發展271
參考文獻273
索引(主要術語和部分人名)2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