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原理

分析化學原理

《分析化學原理》是2010年9月1日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性良,宋萬森,馬林。本書內容充實,以測定各類物質從常量組分至痕量組分,建立起系統的“量”的相關概念,內容涵蓋了化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光學分析法、分離分析法和化學計量學初步及分析過程五部分26章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分析化學原理
  • 作者:吳性良,宋萬森,馬林
  • ISBN:9787122085696 
  • 定價:¥90.00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9-1
  • 開本:16開
書籍介紹,概述,課程發展歷史,編寫原則,編寫思路,感謝,目錄,

書籍介紹

概述

本書由復旦大學三位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精心編寫的。本書對經典分析方法的內容進行了提煉壓縮,對近年來分析化學的新進展新方法,如生物電化學感測器、毛細管電泳及測量的不確定度等進行了闡述。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理科化學專業學生教材,也可供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及廣大分析科研人員參考。

課程發展歷史

分析化學是大學化學類各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在過去的50 年中,復旦大學化學系對分析化學基礎課程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1961年對分析化學課程進行了兩項改革,其一是定性分析部分併入一年級的無機化學課程,其二是在傳統的“分析化學(一)(定量化學分析)之後,增加以儀器分析為內容的“分析化學(二)。實踐表明,這兩項改革,方向正確,教學效果很好。20世紀80年代初,又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編寫,更名為《定量分析》和《儀器分析》(復旦版)出版,構成了完整的分析化學基礎課教材。這一成果對推動我國化學專業的分析化學基礎課程改革起了積極作用。
20世紀後半葉分析化學的飛速發展表明,有必要對分析化學的基礎內容作出調整和充實。1994年我們嘗試把原來的定量分析課程與儀器分析課程合併,根據分析化學的知識結構特點,把課程的目標定格在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兼顧測試方法與手段,重新組合課程內容,設立以定量分析為主線的分析化學課程及以結構分析為主線的譜學導論課程。復旦大學化學系把這一改革納入復旦大學化學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總方案(此方案在2002年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中,並在實踐的基礎上編寫相應的基礎課教材《分析化學原理》及《譜學導論》(高教版,2001年).

編寫原則

分析化學是化學測量和表征的科學,它所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從方法和手段上講,它涉及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包括化學、物理學、生物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從研究的物質對象上講,可以是無機物、有機物和生物物質;從測量的信息特徵上講,它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認知物質,即進行定性、定量或結構的測定,測量對象的認知區位可以是整體的、表面的、微區的,獲得信息的測量環境可以是離線的、線上的或是原位的。顯然,由這“三維坐標”組成的立體空間表明,分析化學擁有龐大的知識容量。如何取捨本教材的編寫內容,我們遵循著以下幾個原則。
① 其內容應滿足教育部頒發的“化學專業本科基本培養規格和基本教學要求”以及“化學專業和套用化學專業化學教學基本內容”的要求。
② 圍繞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針對測定各類物質從常量組分至痕量組分,建立起系統的“量”的相關概念。以此,提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取捨基礎內容,在提供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實際套用間尋求平衡點。
③ 從有利於科學思維和方法的訓練出發,注意適當的理論深度,同時引入必要的學科前沿知識,介紹學科發展的軌跡,以啟迪創新意識。

編寫思路

根據以上原則,作者在近20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本教材的編寫體系。在第1, 2章對分析化學和定量分析的概念作簡要介紹之後,按化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光學分析法、分離分析法和化學計量學初步及分析過程五部分編寫。與20世紀 80年代兩本復旦版的分析化學教材相比,提煉壓縮了經典化學分析方法的內容,在電化學分析法中引入了生物電化學感測器、微電極及化學修飾電極等內容;光學分析法主要討論以定量分析為主的光學光譜區域的各種分析方法,加強了現代光譜分析方法的內容;在分離分析方法中以色譜分析法為重點,加強了高效液相色譜的內容,新增了毛細管電泳分析及分析化學中的聯用技術。化學計量學的發展已使它成為分析化學基礎理論的組成部分,教材中以單獨立篇的方式加以介紹,以示這一內容在基礎教材中的應有地位,在第五篇中同時介紹數據的統計處理、分析測量的質量控制、測量的不確定度、分析試驗設計、多元校準方法等內容。最後一章分析過程向讀者介紹如何開展分析工作,作為本教材的總結,並對流動注射技術及過程分析化學作簡要介紹。本書主要討論上述內容的基本原理及概念,因此取名為《分析化學原理》。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分析方法,還要與實驗課程相結合,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分析化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我們僅選擇一些重要的方法加以介紹,使學生掌握有關方法和測量的基本原理,了解它的套用特點,以便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開拓思路,為深入學習提供基礎。由於具體的分析方法眾多,又涉及多種學科的基礎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始終把握住以物質量的測量為主線索,把不同的方法串聯起來,教學中僅講授教材中的主要內容。我們嘗試過 108學時,90學時,甚至於72學時(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實施教學。許多內容,特別是敘述性內容可由學生自學,通過比較、歸納等學習方法掌握知識,同時訓練學生歸納思維的能力。近年來的講授表明,這樣做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儘量注意其易讀性,以便於學生自學。每章後給出基本的問題與習題,在“※”號之後的則是一些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和習題;在每篇後還推薦了一批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拓寬知識面,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感謝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教育部人才培養基地創名牌課程項目和“十五”復旦大學教材建設項目的支持,並始終得到了化學系領導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陶增寧教授、朱世盛教授、楊芃源教授的熱情鼓勵;孔繼烈、張祥民、陳治江、袁雙生、邱德仁、汪乃興、鄧家祺等教授對教材原稿的部分章節的審閱,或對編寫提供寶貴的資料或建議,在此由衷地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作者還要感謝章慧琴、董芳女士,她們為本教材打字繪圖,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本教材編寫過程中,參考了本教材所列的國內外有關著作,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和收益,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分析化學的任務與作用
1.2 分析化學的變革與發展
1.3 分析化學的分類
1.4 分析過程的實際步驟與分析儀器的概念
參考文獻
第2章 定量分析引論
2.1 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2.2 分析測量中的誤差理論
2.3 測量數據的表示和處理
2.4 定量分析的校準
2.5 定量分析方法的評價
問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化學分析法導論
3.1 溶液的濃度
3.2 溶液體系中的化學平衡
 3.3 化學分析中平衡處理及濃度計算的一般方法
截圖截圖
3.4 滴定分析法
3.5 滴定分析法的計算
3.6 化學反應的速率及動力學分析5
問題與習題
第4章 酸鹼滴定法
4.1 酸鹼平衡中氫離子濃度的計算
4.2 酸鹼滴定曲線及滴定終點的檢測
4.3 酸鹼滴定法的套用
4.4 非水溶液中的酸鹼滴定
問題與習題
第5章 絡合滴定法
5.1 氨羧絡合劑
5.2 絡合滴定的基本原理
5.3 絡合滴定的選擇性
5.4 絡合滴定的套用
問題與習題
第6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
6.1 氧化還原反應
6.2 氧化還原滴定
6.3 幾種重要的氧化還原滴定方法
問題與習題
第7章 重量分析和沉澱滴定法
7.1 沉澱物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7.2 沉澱的形成及純度
7.3 重量分析法
7.4 沉澱滴定法
問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電分析化學法導論
8.1 電分析化學法及分類
8.2 電化學電池
8.3 電化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8.4 電化學電池的重要部件
問題與習題
第9章 電位分析法與離子選擇性
9.1 電位分析法基本原理與實驗裝置
9.2 離子選擇性電極
9.3 離子選擇性電極的性能參數
9.4 直接電位法
9.5 電位滴定法
問題與習題
第10章 電解分析法與庫侖分析法
10.1 電解基本原理
10.2 電解分析法
10.3 庫侖分析法
問題與習題
第11章 極譜分析法和伏安分析法
11.1 直流極譜法的基本原理
11.2 極譜電流與極譜定量分析
11.3 直流極譜波方程式
11.4 極譜及伏安分析的其他方法
11.5 伏安法的電極進展
問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2章 光學分析法導論
12.1 電磁輻射的基本特徵
12.2 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意義
12.3 光學分析方法的分類
12.4 光學光譜法的儀器
問題與習題
第13章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13.1 選擇吸收及吸收光譜的獲得
13.2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主要類型
13.3 光的吸收定律及定量分析方法
13.4 顯色反應與光度測量
13.5 吸光光度的其他分析技術
13.6 分光光度法在化學研究中的套用
問題與習題
第14章 紅外光譜法
14.1 分子吸收紅外輻射的必要條件
14.2 分子的轉動光譜及振動光譜
14.3 紅外光譜的特徵性及影響因素
14.4 紅外分光光度計
14.5 紅外光譜分析
問題與習題
第15章 分子發光分析法
15.1 光致發光及其測量
15.2 螢光發射及其影響因素
15.3 螢光分析法
15.4 磷光分析法
15.5 化學發光分析法
15.6 光化學感測器
問題與習題
第16章 原子發射光譜法
16.1 原子光譜
16.2 原子發射譜線的強度與試樣濃度關係
16.3 光譜儀器
16.4 光譜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
16.5 光譜定量分析
16.6 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
問題與習題
第17章 原子吸收光譜法
17.1 基本原理
17.2 儀器
17.3 原子吸收分析方法
17.4 干擾及其消除方法
17.5 原子螢光光譜法
問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8章 分離方法
18.1 分離方法中的一些概念
18.2 沉澱分離法
18.3 溶劑萃取分離法
18.4 離子交換分離法
18.5 其他分離方法
問題與習題
第19章 色譜分析法導論
19.1 色譜分離
19.2 色譜過程熱力學
19.3 色譜過程動力學
19.4 柱色譜的總分離效能指標
19.5 色譜定性及定量分析
問題與習題
第20章 氣相色譜法
20.1 氣相色譜儀
20.2 氣相色譜的固定相
20.3 氣相色譜峰展寬的因素
20.4 色譜分離條件
20.5 氣相色譜的檢測器
20.6 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
20.7 氣相色譜的聯用技術
20.8 氣相色譜法的套用舉例
問題與習題
第21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
21.1 高效液相色譜儀
21.2 固定相和流動相
21.3 色譜峰擴展及其影響因素
21.4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主要分離類型
21.5 超臨界流體色譜
問題與習題
第22章 毛細管電泳
22.1 毛細管電泳的原理
22.2 分離模式
22.3 進樣與檢測
22.4 毛細管電泳的套用
問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23章 分析化學數據的統計處理
23.1 分析中常用的分布函式
23.2 分析測量數據的參數估計
23.3 分析測量數據的統計假設檢驗
23.4 回歸分析
23.5 分析測量的質量控制
23.6 分析測量的不確定度及其表達
問題與習題
第24章 分析試驗設計
24.1 分析試驗的方差分析
24.2 正交試驗法
24.3 單純形試驗法
問題與習題609
第25章 分析化學中的多元校準
25.1 多元線性回歸
25.2 卡爾曼濾波
25.3 K矩陣和P矩陣間接校正法
25.4 基於主成分分析的多元校準
25.5 人工神經網路和遺傳算法簡介
問題和習題627
第26章 分析過程
26.1 物質分析的一般思考
26.2 試樣的製備
26.3 複雜體系物質的分析
26.4 流動注射分析
26.5 過程分析化學
問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附 錄
附表一 無機酸在水溶液中的離解常數(25℃)
附表二 有機酸在水溶液中的離解常數(25℃)
附表三 弱鹼在水溶液中的離解常數(25℃)
附表四 金屬羥基絡合物的穩定常數
附表五 絡合物的穩定常數
附表六 EDTA滴定中套用的掩蔽劑
附表七 標準電極電位表(25℃)
附表八 某些氧化還原電對的條件電位
附表九 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25℃)
附表十 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表
附表十一 元素相對原子質量表
附表十二 標準常態分配表
附表十三 檢驗臨界值單側及雙側
附表十四 F檢驗臨界表(單側)
附表十五 計算3σ控制限的參數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