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麥田記(出麥田記:與世俗無關)

出麥田記

出麥田記:與世俗無關一般指本詞條

《出麥田記》是2012年4月1日由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沈斌。本書主要介紹了圍城麥田裡的人民想要走出麥城,卻無從下手的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出麥田記
  • 作者:潘沈斌
  • ISBN:978-72290-46828
  • 頁數:410頁
  • 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1日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詩歌,選段,

內容簡介

麥田是一座大圍城,邁出土門,走出麥田成了麥田人的理想。但經過千辛萬苦走出麥田的人卻找不到人生的門、心靈的門、愛情的門,迷茫地在農村與城市,高考與成功,愛情與事業、真摯與虛榮的N重門中困頓掙扎。
小說力圖指向兩大問題,農民問題及高考制度,作者用黑色幽默的筆法,及厚重靈性的筆調,對高考制度進行了無情的解剖和鞭撻,並對農民如何走出麥田,如何在麥田中存在,進行了感人至深的白描。此書閱讀過程,是一個讓人回歸到過去的過程。從面世至今,已經感動了很多讀者,很多讀者都是邊抹淚邊讀。
這本書除了把故事講成功以外,還是一部當之無愧的詩歌小說。這是一部具有詩性的小說。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有詩性的。所謂的詩性是指語言可以穿越知識的謊言,直達真理,感性地呈現。寫小說是需要豐富的知識的,特別是現實題材的,只是可以使小說更顯真實,增強讀者對小說的確定性。小說離不開知識,但小說的本質並非呈現知識。小說不是教科書。小說真正關心的是生命、生活、心靈、真理……這就如同詩,如此才可震撼人心,才可感天動地,也才能收穫自身。《出麥田記》做到了,並且小說中的詩歌占據了很大一部份。
小說的題目典出於《舊約》中的《出埃及記》,意在表現農村人走出農村,融入城市的艱難過程。整部小說有三條線索平行展開,一條是以南許村為背景,主要講述了許家和胥家兩個家族的故事,及南許村反抗鎮上欺壓的艱辛歷程,其中最重要的一脈便是許依桐的高中時代以及與胥水兒的愛情故事。在這條故事線索中,小說看到了中國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又深入到了中國農村社會的肌理,表現出了農村人改變生活現狀和渴望進城的艱辛與不易;第二條線索是以夏念祥的成長為主線,圍繞著夏念祥與端木鈺晴展開了兩代人的愛恨情仇。這兩條線索看似不想關,實則有著無它即無我的緊密,暗示著夏家、許家和胥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間還穿插著許運動這一農村孤膽英雄的悲壯經歷的線索,並以許運動的故事脈絡帶出童年的許依桐和胥水兒------最終三條線索合而為一,即三悲合一。小說還借講小說人物之名,穿插了大量原創詩歌,詩歌在小說中,起到了一個朗朗夜空中皎皎黃月式的統攝作用。
端木鈺晴本在麥田之外,卻為了愛情捨棄麥田之外的優越生活,闖入了麥田,並最終因難產葬在麥田;夏念祥本在麥田之中,靠才氣和求學出走麥田,後在官場中一心只想追求自己權勢,喪失了自我,迷失在麥田外;許依桐一心想靠高考出走麥田,反高考制度的他卻注定要接受命運的玩笑,在麥田的夾縫裡矛盾的徘徊;許運動進城務工,走出麥田,後把指標讓給三弟,自己返鄉,後被逼瘋,瘋癲的行走在麥田和鄉間曠野;許運亮接二哥許運動的班進城務工,走出了麥田,卻一心只想聽自己故鄉人對其城裡人身份的奉承,並對其鄉親父母兄弟喪失掉了感恩之心;水兒被麥田包圍,並終將在麥海里磨滅自己的愛情夢想,嫁給了一個非其所愛的男人;許依禾靠自己姿色嫁給了城裡人,走出了麥田,物質生活得到改觀,擁有一個沾花惹草的城裡人丈夫,卻失去了擁有一份歷久彌香的真愛……
從以上人物命運的羅列可以隱約看出:裹在麥田裡的人是一場透明的悲劇,出走麥田後的人是一場模糊的悲劇。美麗的麥田並不訴說,而我們卻注定如芒在背。生命和人類也不正是一場悲劇嗎?而曾經給予我們美好想像和餵養我們成長的麥田卻依然立於曠野廣袤之下,隨一條河流無言奔騰而去,這是一場怎樣的象徵和隱喻呢?!
小說中設問並提出的突出問題有:
(1) 遺忘問題
(2) 活在當下問題
(3) 命運問題
(4) 高考和社會問題
(5) 真與假虛與實問題
(6) 歷史問題
(7) 愛與死亡問題
……
小說中突出的意象有:
(1) 麥海
(2) 槐花
(3) 桐花
(4) 腳踏車。
小說中突出的主要人物有:
(1) 許依桐
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愛情
(2) 胥水兒
(3) 夏念祥(即文天)
悽美的愛情悲劇
(4) 端木鈺晴(即文水)
(5) 許運動 被世俗束縛逼瘋的進城做工人後又返鄉的農民
小說的主要人物關係和身份有:
一、 夏念祥(文天)【水兒親生父親】{60年代人,幼時喪父,鄉村知識分子遺子,家境貧寒,大學時代擁有如虹才氣和理想信念,畢業後從政,後被同化為一心追求權力的私慾膨脹者}
二、 端木鈺晴(文水)【水兒親生母親】{60年代人,端木村之女,出生大商之家,家財萬貫,性格憂鬱,懷揣事業和愛情的雙重理想,擁有音樂文學天賦,美人}
三、 胥水兒【文水文天愛情結晶】{80年代人,胥先重和夏桂花養女,從小被虐待,性格憂鬱,冰清玉潔,美人}
四、 許依桐【水兒青梅竹馬】{80年代人,許正興與梁愛玲之子,許家唯一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學生,幽默風趣,勇敢真實}
五、 許依禾【許依桐姐姐】{80年代人,嫁給城裡人的農村姑娘,善良}(依禾是這部小說中一個溫暖人心的人物)
六、 許運動【許世雲之子,依桐本家叔叔】{60年代人,許家村第一個進城做了工人的人,看出了世俗的勢利、虛偽和社會的不公正的一面,卻最終被逼瘋,性格仗義果敢,重情敦實}
七、 夏天【夏念祥與寧姍之女,水兒同父異母的妹妹】{80年代人,高幹子弟,高三轉到封陽縣一高參加高考,與依桐相識,天真純潔,樂觀,美人}

編輯推薦

《出麥田記:與世俗無關》編輯推薦:一部足以載入中國文學史冊的純淨之作,比《山楂樹之戀》更感人的純愛,比《三重門》更尖銳的叛逆青春,比《平凡的世界》更味濃的皇天后土,浮華時下,《出麥田記》呼喚等等靈魂。
李春平傾情作序,賈平凹許開禎、秦嶺、墨白等名家鼎力推薦。
頭在雲端,腳在泥沼-------《出麥田記》背後的故事
在寫作之初, 潘沈斌本想借《出麥田記》這本書表達他對高考制度的不滿及對農民、土地的悲憫,但令人高興的是,在寫作過程中,除了這兩條主線外,書中又分岔出了很多他想要表達的主題:愛與死亡、存在與遺忘、人在不同環境中的成長軌跡等等。然而通過這本書作者最想說的是:要愛腳下的土地,記住和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的一顰一笑。因為不管你們今生是相識或是陌生,你們來生都不會再見了。
出生於1986年的潘沈斌,學習道路坎坷,幾經留級,最終升入大學。最傳統的教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求學路上的寂寞讓寫作成為他最大的動力。潘沈斌酷愛讀書,但由於各種原因,大學後他才開始真正的閱讀。迄今為止,對他影響最深的三本書分別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金庸的《笑傲江湖》以及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
“在文化氛圍浮躁的當下,粗製濫造、低俗平庸的文學作品比比皆是,但《出麥田記》卻處處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輝。無論是從小說中對理想愛情和美好人性的抒寫,還是作者本身對於文學的態度都能看出這一點。”這是許開禎給予這本書乃至作者潘沈斌的肯定及鼓勵。或許很多讀者對這本書和作者潘沈斌還有些陌生,因為《出麥田記》從提筆開始寫作到出版經過了七年的時間,但這並沒有影響這本書散發出的文學之美。
本書不是我們通常看到的文學青年的小說習作,它沒有堆砌令人炫目的華麗辭藻,沒有無病呻吟的個人情感,與同齡人相比,潘沈斌的這部作品更接近於一個成熟作家的傾心之作。事實上,像《出麥田記》這樣的題材一些作家早已寫過,但潘沈斌的不同在於,他將小說的視點聚焦在農村青年對城市嚮往的旅途上。這個題目很宏大,可以說,潘沈斌選擇這樣的主題無疑是一次冒險。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他竟也在幾年的斷斷續續中,完成了這個宏大的課題。
如果讀者認為此書封面背後各文學大牌的推薦語讓此書有炒作嫌疑,那么讀者大可無視這些內容,畢竟這些推薦語只是閱讀之前的指引。跳過序,才真正進入了麥田,進入了潘沈斌的世界。不同於其他年輕的作者,在寫作上,潘沈斌的確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他很會講故事,用筆老道,敘事從容,剪裁上乾淨。不過,他的不足也很明顯,比如語言不夠規範,對細節的把握還不到位等等。但是,對於一個長達57萬字的長篇作品來說,這些都可以忽略不計。
《出麥田記》這本書是被出版商當作重點書推出的,精緻的裝幀結合給力的宣傳,可以看出出版商對此書的重視。然而對於潘沈斌來說,這本書是深埋心底的一顆種子,如果有幸發芽,實屬運氣,如果無緣發芽,則是命運。這樣的宿命論,來自潘沈斌的性格。從心底,他認為自己只是個來自鄉野的自卑青年,他看慣了人們“事後諸葛亮”的樣子,所以在此書的寫作過程中,潘沈斌一直很沉默。並且他也認為,寫作是關乎於心靈的私人行為。
不管經歷了什麼,生活總讓人成長。由於潘沈斌自卑的個性,使得他對於一切都充滿懷疑,打破這一切的,是在他人生道路上為其伸出援手的人。《出麥田記》的編輯王傳麗用一年的時間,只以文字說話,最終打動了潘沈斌並同意出版此書。這件事讓潘沈斌知道,有一種價值,是獨立於金錢與世俗之外的,不管時代多么浮躁。如今,在出版的路上,潘沈斌也遇到了一些給他溫暖的摯友。
對於此書,潘沈斌有著很深的感悟,畢竟人生中第一部作品帶來的感受是無可代替的。這本書寫於他青春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是他花費心血最大的一部作品,斷斷續續的寫作和修改,持續了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間,他本人也經歷著人生中的悲歡離合。藉此機會,他也將自己20年的感悟都融入其中,抒發了內心的愛與喜、恨與悲。一開始是潘沈斌在寫《出麥田記》,後來是《出麥田記》在寫潘沈斌。他說,《出麥田記》是獨立於他存在的,從他寫完最後一個字起,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潘沈斌說:“藝術來源於現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杜撰。我本人也是出自麥田,不管在城市多久,我的心依舊還在麥田中徘徊遊蕩。我有過書中人物的生活,有著書中人物同樣的困惑與焦慮。《出麥田記》表達了我的理想,有很強的理想成分在裡面。但又鞭撻了現實,因為我本人迄今懷揣理想在現實中掙扎。我想,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寫照:頭在雲端,腳在泥沼。”
英雄不問出處,潘沈斌是否會成為繼韓寒、郭敬明之後又一位“80後”的後起之秀?從目前來看,他已經有了一個漂亮的開頭。而對於熱愛閱讀的讀者來說,也有理由翹首以待
-----《圖書館報》記者解慧

作者簡介

潘沈斌,男,河南商丘人。文學學士。生於1986年,2010年畢業於河南科技學院人文學院。最欣賞的人:為了崇高理想而暫時卑微活著的人。向著藍天自由的生長 ,為自由 ,為天下大同的夢想走在自由的路上。
作者作者
出麥田記(出麥田記:與世俗無關)
出麥田記(出麥田記:與世俗無關)

詩歌

“小……愛……人”
當你唱著歌
走在海面上
白蓮花與晚霞一起綻放
你說要帶我 飛向夕陽家
灑下薔薇漫天芬芳
當你笑著說
櫻花已開放
我看見你白衣上的花香
你說四月天 花草鋪天堂
想要駕鶴陪我去求凰
當你唱著歌
舞在白雲上
夕陽吻晚霞入畫
你淺淺的酒窩 對我遠遠笑
秋水之西紅霞飛
當你對我說
從此無相忘
月老已定鴛鴦譜上
楓葉紅花天 與君長相守
讀盡人間煙火去遠方

選段

漫步在早晨的封陽一中,還以為來到了英國殖民地,而學生則在英殖民者的高壓下學習他國語言。各班均配發若干份《英語學習報》,早讀時讓學生背誦上面每一篇文章。有的英語老師更敬業一點,拿著教鞭直接在班內抽查單詞背誦情況,學生們噤若寒蟬,被點到名字的無異於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大出醜一回,沒被點到名字的如坐針氈,因為等待被點到比點到本身可怕多了。依桐的英語水平處於二般而不是一般,他開始時不背單詞,但是有一次上早自習時被英語老師抽查到,他顫顫巍巍上了講台,默寫出了十分之一,被迫在講台上罰站了一個早自習,自尊心受到重創,從此以後發奮背單詞。但他背單詞的目的也基本上是全校學生背單詞的目的,那就是提防老師提問,被提問完畢之後,腦中單詞馬上蹤跡全無。依桐一直想:這些大部分一輩子也見不到外國人的人在離倫敦、華盛頓十萬八千里的地方,用六七年時間殫精竭慮地學習外語,且被中國人自創的一門英語語法學和單詞學折磨得死去活來,真可謂一種莊嚴的集體愚蠢。依桐所在班級的數學老師姓蔣,由於上一世紀姓蔣的出了一個大人物,到了這一世紀仍有餘威,所以學生就推此及彼,稱數學老師為老蔣。老蔣原先是封陽縣棉麻公司的工人,後來封陽經濟一蹶不振,而且也沒有振起來的跡象,棉麻公司也隨即倒閉,當年的小蔣托關係找門路,在接受了兩個月的培訓後,便來到一中教數學,而且一教便是二十年,變成了現在的老蔣。老蔣一講數學便舉例子,一舉例子便必然要提棉麻公司的種種,哪一道方程公式都要牽扯到棉麻交易上來。老蔣講起課來以速度取勝,講題飛快。由於他有二十年做題兼講題的老辣經驗,對那種具有高度腦筋急轉彎性質的數學題已達到來一道滅一道的神妙境界。更令二十七班學生自尊心受到重創的是,老蔣每講一道難題之前必對台下處在雲裡霧裡的學生說句“這題太簡單了”,然後開始在黑板上寫這道需要五六十步才能得出結果的數學題,寫完後他站在滿是密密麻麻字母的黑板前,對著台下還在迷茫的學生再說句:“這題實在是太簡單了!”這令一道數學題也聽不懂的許依桐覺得老蔣實在是非人類一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