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足寄居蟹

凹足寄居蟹

凹足寄居蟹學名C.cavipes,是一種廣泛分布在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陸生寄居蟹。該種相較於其它品種更居內陸,更耐乾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凹足寄居蟹
  • 拉丁學名:Coenobita cavipes
  • 別稱:長趾陸寄居蟹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亞門
  • :軟甲綱
  • :十足目
  • 亞目:腹胚亞目
  • :寄居蟹科
  • 亞科:陸寄居蟹科
  • :陸寄居蟹屬
  • 分布區域:印度、菲律賓、馬來半島、中國、日本、中國台灣、克羅尼西亞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種群分布,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凹足與深紫在形態上很相似,很多人會把深紫陸寄居蟹誤認為凹足陸寄居蟹,但是也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凹足陸寄居蟹的步足明顯修長,尤其是右第三步足指尖特別細長(紅圈處),而深紫的步足則較粗壯。
凹足寄居蟹
體色特徵凹足陸寄居蟹體色呈黑褐色和茶褐色,較單純。幼體大致與大個體相同。胸足和螯明顯散布著淺色的顆粒狀突起物。
眼/眼柄:凹足寄居蟹的眼晴呈扁平四方形。成體的眼柄呈黑色,幼體只有下半部分是黑色的,且眼柄的形狀較其它品種略細長且有一定的彎曲。
凹足寄居蟹
觸鬚:觸鬚是凹足寄居蟹最具特色的一個部位,通常它們的第二組觸鬚根部呈橙色,而第一組觸角不是紅色的。觸鬚鱗片不可動,與第二組觸角柄部的第二節互相隔合。
凹足寄居蟹
鰲足/胸足:凹足寄居蟹的左螯比右螯要大,長滿很粗的顆粒狀突起物,但沒有斜向顆粒;左螯下半部有一塊深色的圖案,鰲尖呈白色(部分深紫也有)。雙鰲內側有剛毛。螯後的胸足指節修長,右側第三胸足的指節尤為明顯。
凹足寄居蟹
深紫與凹足步足對比
凹足寄居蟹
腹部:凹足寄居蟹的腹部修長,所以它們比較容易寄居在較深的非洲大蝸牛殼內。同時它們喜歡居住在內陸,相比螺殼更容易找到蝸牛殼。

棲息環境

凹足寄居蟹棲息在較靠近內陸的樹林地區,除繁殖期以外很少在海岸附近發現其蹤跡。夜間常在叢林或岩石間覓食,為雜食性,以果實為主。為方便在內陸地區生活,它們通常寄居在非洲大蝸牛的殼中。
凹足寄居蟹也是台灣的一個本土品種,南部海邊非常常見,通常成群散布在沿岸區域。
凹足寄居蟹

生活習性

凹足寄居蟹相比螺殼更喜歡蝸牛殼,對此很多學者都認為凹足陸寄居蟹是因找不到螺殼才被迫居住在非洲大蝸牛等蝸牛殼中,這算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因為凹足陸寄居蟹的成體所居住的內陸尋找蝸牛殼的機會比尋找螺殼要高的多,而且它們上岸後也很少返回海邊。
但其腹部形態也與它們所選擇的居所有很大關係。在同時將螺殼和非洲大蝸牛的殼給它們選擇時,它們通常會選擇蝸牛殼而不是螺殼,因為深邃的非洲大蝸牛殼很適合它們修長的腹部。
它們的個性比較害羞,傾向典型的夜型性,經常躲入底材中,在夜間才出來活動。
凹足寄居蟹

種群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地區,非洲東部,紅海至菲律賓、馬來半島、中國、日本(奄美大島以南、小笠原諸島至父島、兄島),以及中國台灣(南部高雄縣、屏東縣、北部宜蘭縣、離島小硫球、綠島)、克羅尼西亞、玻里尼西亞等地均有凹足寄居蟹活動。

繁殖方式

陸生寄居蟹雖然生活在陸地,但繁殖期要返回大海。幼蟹在海中會度過很長一段時間,直至成型後會和父輩們一樣返回陸地。寄居蟹的幼體屬依賴大海的浮游性幼蟲,所以人工環境下比較困難。台灣資深陸寄居蟹飼養者C聖已經成功繁殖出灰白寄居蟹和草莓寄居蟹,凹足也於2015年成功交配並抱卵(見下圖)。
凹足寄居蟹
台灣水產所也已成功繁殖出凹足陸寄居蟹幼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