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壓西

凌壓西

凌壓西,(1891—1969)原名凌瓊德,字劍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凌壓西
  • 別名:凌瓊德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891
  • 逝世日期:1969
投軍桂系,北上抗日,解放新生,

投軍桂系

1891年農曆三月十四日出生於廣西容縣石頭鎮石塘村一個貧窮農戶家中,1899年至1904年在家鄉讀了六年私塾,因家景貧寒輟學替別人放牛,1910年凌壓西年已19歲方能進入福山國小讀高小兩年,1914年至1915年入容縣縣立中學肄業,1917年投考入田南警備司令馬曉軍部模範營當學兵接受軍事教育。期間,歷任桂系第七軍的司務長、排長、副官、參謀,靠戰功升任營長和團長。

北上抗日

1937年“七七事變”(蘆溝橋事變),抗戰軍興,凌壓西奉第五路軍總司令部命令,調升歸第四十八軍所轄的第一七六師少將副師長兼五二六旅旅長(師長區壽年、參謀長溫克剛),隨軍北上抗日,參加淞滬會戰。
一九三八年春夏間,原駐廣西南寧、永淳(現屬橫縣巒城鎮)、橫縣、貴縣等各地區的幾個獨立團,先後並編為第一八八、第一八九兩個師。每師只轄三個團。1938年5月凌壓西由安徽前線調回廣西,升任第一八九師少將師長,副師長黃騏則以後方民團指揮部副指揮官調充,參謀長江光勖。該師所轄第1105團團長謝振東,第1106團團長黃伯銘,第1107團團長白勉初。1938年七月間,第一八九師開赴武昌,鞏固武漢外圍。
第二次隨棗會戰凌壓西率部在石板鎮一帶殲滅日本騎兵1000多人,由於戰績顯著,1940年任八十四軍中將銜副軍長,駐軍鄂北隨縣。後調防羅田縣滕家堡(現勝利鎮)休整。1941年3月,在滕家堡泗洲山上凌壓西提詞並刻下了“吼散倭氛”四個大字,並留下“倭奴以中國為睡獅可欺,豈知獅已醒,一吼而倭氛散,一搏而倭奴滅,倭奴倭奴,死無噍類矣”的豪言壯語。1941年以副軍長調兼廣西邕龍師管區司令,1944年5月因不滿國民黨中央兵役署措施遂憤然將副軍長及邕龍師管區司令兩職辭去,返回廣西,在南寧共和路閒居。後為友人石化龍函電返復催促,1945年1月復出任第五戰區兵站總監部中將副監於老河口,同年四月調任陝西省安康警備司令部中將司令。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不久安康機關工作結束。凌壓西因抗日有功被國民政府授予忠勤勳章和勝利勳章。
凌壓西在湖北羅田縣藤家堡的石刻凌壓西在湖北羅田縣藤家堡的石刻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中央改調凌壓西任中央軍委參議,但凌壓西既不到南京國民黨中央軍委報到,也不隨五戰區司令李宗仁去北平行轅,而是當即攜家眷回柳州雲頭嶺閒居,一住兩年,日常從事灌園種菜等勞動。1948年1月,接廣西省政府命令被任命為廣西第五(百色)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同年12月,因不滿省府及省保全司令的制肘,特別是不滿中統特務的橫行迫害,遂辭職,回南寧閒居。

解放新生

南寧解放前夕,桂綏署主任李品仙邀其同機飛香港,但他謝絕,決意留在南寧,後受中共南寧市委工作委員會邀請協助解放南寧的準備工作,參加南寧解放促進會並將其私有槍枝子彈交給地委,還資助地下工委一些活動經費。
解放後任廣西自治區政府參事室參事,被選為南寧市一、二、三屆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協委員,1958年凌壓西調入南寧市政協機關擔任專職駐會常務委員。凌壓西一直關心祖國統一大業,積極從事對台工作,回響周恩來總理的號召,以自己親身經歷,憑記憶,撰寫不少文史回憶錄(除當時已發表的外,都在文革中丟失),為後人留下寶貴的史料。1969年12月9日在南寧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