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關係

美國的全球同盟體系是冷戰兩大重要遺產之一。冷戰結束後,這一體系不但沒有消失,反而獲得新動力,發展為全球唯一存在的同盟網路。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澳新美安全條約》1951年簽署,標誌這一同盟關係形成)是這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美國亞太戰略的“南錨”。美澳同盟在冷戰時期呈現“威脅主導型”特點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李凡著
導師
陶文釗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政治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美國對外政策 地緣政治 同盟 國際關係史 澳大利亞
館藏號
D871.2
館藏目錄
2010\D871.2\18

內容簡介

。冷戰結束後,同盟關係出現“飄浮”傾向。90年代中期後,同盟關係經過調整,加強了在地區事務上的合作,呈現“地區秩序主導型”特點。“9·11”後,美澳同盟獲得進一步提升,表現出全面加強的趨勢。澳大利亞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歷史最悠久和最親密的盟友之一。近年來,美澳同盟關係中的“中國因素”顯現,中美澳三邊關係互動發生新變化,這些變化對亞太地區安全格局走向產生重要影響。 本文在分析美澳同盟歷史演變以及對雙邊、地區、多邊和全球形勢影響的基礎上,試圖用現實主義、自由制度主義和建構主義等同盟理論對美澳同盟這一個案進行研究,主要從美澳同盟的構成要素、美澳同盟的利益與成本評估、影響美澳同盟的國內政治因素三方面著手,試圖歸納出美澳同盟在冷戰後維繫和加強的主要原因,這些原因印證乃至豐富了現有同盟理論。本文認為,美澳同盟仍面臨一些限制因素,如同盟之間實力對比、利益取向的非對稱性,同盟面臨“捲入”和“拋棄”的“安全困境”以及國際和國內形勢朝著不利於同盟的方向發展等因素,都將制約美澳同盟長遠發展。美澳同盟在冷戰後呈現出兩大趨向:在共同威脅消失的情況下,同盟關係不僅未見削弱,反而鞏固和加強;同時同盟間的分歧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強,美澳同盟長期可能走向鬆散。 本文分為六章。導論部分介紹研究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視角與方法、主要創新與不足。第一章為美澳同盟關係的歷史演變。分析美澳早期往來以及冷戰同盟的萌芽、形成和轉型。第二章為90年代初期美澳同盟關係的“飄浮”,分析在冷戰結束後國際和地區形勢的重大變化之下,美澳同盟關係“飄浮”的表現和原因。第三章為90年代中後期美澳同盟關係的調整,分析美澳同盟關係調整的背景、動因、表現和特點。第四章為“9·11”後美澳同盟關係再調整,分析美澳同盟關係再調整的背景、動因及主要特點。第五章為美澳同盟關係中的“中國因素”,從歷史回顧、兩國對華政策分歧及共同點方面分析,並研究中美澳三邊關係未來發展與亞太地區安全結構。第六章為美澳同盟關係的理論詮釋及未來走向,研究同盟理論及當代美國同盟戰略、美澳同盟的理論詮釋、美澳同盟局限性及未來走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