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中國的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政策研究

冷戰後中國的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政策研究 由姜宅九著,閻學通指導,屬於國際關係專業,是一篇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戰後中國的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政策研究
  • 作者:姜宅九
  • 導師:閻學通指導
  • 學科專業:國際關係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6
關鍵字
對外關係 國家安全 國際合作 對外政騙備策 上海合作組織
館藏號
D822.3
館藏目錄殃妹芝霉
2010\D822.3\1

內容簡介

本文研究的是冷戰以後中國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政策的演變。本文試圖解釋:(1)中國對不同的多邊安全合作制度產生不同態度的因素;(2)揭示這些因素對中國參加地區多邊安全合作制度有什麼不同作用。
本文認為,現有的三種解釋(外部壓力說、利益驅動說及國際制度說)不完全契合冷戰後中國參加地區多邊安全合作制度的行為。外部壓力的解釋不能說明壓力在何種情況下生效。利益驅動的解釋忽視了避免傷害也是一店阿堡種國家利益,更沒有說明冷戰後中國對多邊安全合作的態度轉變(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從消極支持到積極支持)。國際制度的解釋可以彌補利益驅動解釋的缺點,即中國對地區多邊安全合作制度參加和支持的程度,但不能解釋對不同制度的支持程度為什麼會有差別。 威脅程度和利益目標有助於解釋中國為什麼對不同的多邊安全合作制度採取不同拘妹堡的政策立場。威脅程度的不同(一般還是重大)有助於本文判定中國參與地區多邊安全合作的態度(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在沒有安全威脅的情況下,國家以主動的方式參與多邊安全合作進程。在面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循承遷,國家無法通過自身實力應對威脅,則被迫以參加多邊安全合作的方式來緩解壓力。利益目標的不同(擴大利益還是避免傷害)決葛整精定了中國對地區多邊安全合作制度的支持程度(消極支持還是積極支持)。在擴大利益的情況下,中國會積極參加。在避免利益受到傷害的情況下,中國也會參加,但加入後態度不會特別積極。
為了驗證威脅程度和利益目標對冷戰後中國參與地區多邊安全合作制度的理論假設,本文選擇三個案例;東協地區論壇、上海合作組織和六方會談。這三個案歸墊屑欠例涵蓋了本文所提出的中國參與地區多邊安全合作制度的四種類型中的三種,分別是:第一類主動積極型:2001年中國創建上海合作組織;第三類被動積極型:2003年中國參加六方會談和1997至現在中國與東協地區論壇;第四類被動消極型:1994—1996年中國參加東協地區論壇。作為結論,本文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參與地區多邊安全合作的總體趨勢將是被動參加、積極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