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塊和火爐

冰塊和火爐

《中國新銳作家方陣·當代青少年寓言讀本:冰塊和火爐》作品帶有明顯的塞北地方特色,選材新穎,貼近生活,故事性強,趣味十足。其中,劉姥姥的故事系列,通過寓言的形式,塑造了一位風趣幽默樂觀熱情的人物形象;非常簡訊用文字對話的形式,藉助文字的形意特點,闡述出耐人尋味的生活哲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寓言詩則以詩的簡潔明快,顯示出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塊和火爐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頁數:192 頁
  • 開本:16 開
  • 定價:25.80
  • 作者:候建忠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607366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新銳作家方陣·當代青少年寓言讀本:冰塊和火爐》是一部有著濃厚地域風格和個性色彩的作品集。作者侯建忠是上世紀80年代新時期以來,全國寓言創作最為活躍的年輕作家,先後出版了多部寓言集。每出一部作品都充滿了創新精神

作者簡介

侯建忠,山西左雲縣人,現任左雲文聯主席。系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主攻寓言文學創作。已出版寓言集《幸運的亞軍》、《蝸牛取名》、《名著新寓》、《今天是個好日子》等多部作品集,曾獲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第二屆、第四屆“金駱駝”獎;獲第四屆金江寓言文學獎。曾在《大同晚報》副刊開闢寓言專欄,並在《光明日報》、《雜文選刊》、《雜文月刊》、《讀者》、《中國文學》、《小品文選刊》等全國20多個省市的多家報刊,發表作品上千件。作品多次被各種寓言選集收入,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文和法文介紹到國外。曾被評為大同市勞動模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是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輯人物寓言
王熙鳳辦學
失蹤的部落
灶神的嘴
上帝造物
啤酒館的爆炸聲
勇敢的觀眾
駱駝之謎
康熙爺姓什麼
塞婦失雞
胖大嫂找雞
穀神
神異草
神秘草
兩個失敗者
留名的和留藝的
身懷絕技的人
大佛和巨佛
伊索釋疑
一張白紙
貴婦與上帝
小和尚吃糕
偏見
小皇帝
冰塊和火爐
樵夫進城
明眼人和盲人
向上的台階
高速路從村前經過
法官與裁判
將功贖罪的球員
三駕馬車的解體
主力守門員的胸懷
替補守門員
貝利的足球
馬拉多納和納多拉馬
寶石
悟空讓位
花果山與火焰山
懶惰的羊倌
台秤、木桶和鄉紳
窮漢與富翁
伊索和屠夫
記特徵
城樓上的木籠
父與子
栽西紅柿的老農
書法家與小女孩
珍貴的遺產
老人和木塔
第二輯動植物及其它寓言
家兔和野兔
兔子和黃鼠
小老鼠的悲劇
土撥鼠打洞
誠實的狐狸
比人高的狐狸
傷口癒合的狗
鈍驢
勳章
大象落選
熊王與猛虎
疑心的猴子
烏鴉和鴿子
烏鴉和貓
烏鴉和馬
檐下雀
巨石和磚塊
兩隻腳
腳印
葫蘆兄弟
小蜻蜓
喜鵲為啥報喜不報憂
假如
老鷹和雁群
花狗與黃牛
駱駝和它的鄰居們
蝙蝠和孔雀
猴子參賽
神猴
兩隻手套
出謀的和使力的
貓頭鷹和豬
猴子做粉條
猴子任教
猴子選美
看錄像的猴子
小猴上體育課
小猴和小鹿
粗心小猴
蛇島變鼠島
狐狸與公雞
豬為什麼變黑了
蛇為什麼失去了腳
蝸牛獲獎
風景畫回娘家
龜兔賽跑的真相
兩棵樹
狐狸和羊
千里馬和小公馬
兩隻驢子
狐狸和天帝
神兔
好心的螃蟹
一頭病牛
奶牛和驢子
駝峰是怎樣長出來的
兩隻小鴿子
小野兔的故事
最關鍵的經驗
公雞和鴨子
長不大的蝸牛
大狼和小狼
背汽包的豬
兩隻拉磨的驢
一隻兔子
兔子、驢和狗
廢貓
蟻王的獎賞
第三輯劉姥姥系列寓言
傾聽
看病
食言
保媒
項鍊
洗菜
吃糕
下鄉
舒心
提醒
上學
租驢
啟發
道喜
煩惱
奇蹟
安慰
張狂
看門
牽掛
閒事
尋衣
賣雞
串門
買官
人品
冤枉
交待
秘訣
放狼
惋惜
套地
撥工
送杏
喜兒
孝順
醜女
請教
拾物
趕集
煨醬
遠見
賣肉
傳話
借糧
秘方
鬍子
做媒
留意
偏方
影響
桶喻
私塾
背磚
傳言
跌跤
貨郎
做糕
叮囑
遺憾
第四輯寓言詩
猴子的悲劇
懶漢哲學
尋找油水的蒼蠅
苦惱的驢子
驢子和駿馬
打瞌睡的貓
老鼠和貓
蝌蚪與青蛙
老鼠和蚯蚓
蜘蛛
麻雀和燕子
選賢
猴子的哀嘆
喜鵲和狐狸
平凡的兔子
猴子的悲傷
多疑的燕子
青蛙和烏鴉
老狗教子
一棵壯實的秧苗
小雞遇救
仁慈的法官
猴子開車
狐狸和小雞
江河和船
鑽入牛角尖的老鼠
鴿子
野兔與狐狸
孔雀與烏鴉
麻雀和燕子
傻瓜
蒿草
大力士
第五輯文字兄弟對話錄
文字兄弟對話錄
我是怎樣寫寓言的(代後記)

後記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文學作品是長在現實泥土裡的花朵,通過多年來的創作實踐,我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2006年12月,我的第三部寓言集《名著新寓》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2008年10月,在浙江瑞安舉辦的中國寓言文學年會上,獲得了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第四屆金駱駝獎,這也是我第二次獲得這個獎項。此前,我在1997年出版的第一部人物寓言集《幸運的亞軍》,於1998年獲得第二屆金駱駝獎。不少人問我,為啥想起寫《名著新寓》這部作品,我想借今天這個機會,通過《名著新寓》這部作品,和大家談談我是怎樣寫寓言的。
十幾年前,中央電視台準備播出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我曾經寫過幾篇有關水滸人物的寓言《王婆賣瓜》、《王婆偷麥》,我想如果能在《水滸傳》播出前和播出過程中,在報刊上開闢《水滸系列人物寓言專欄》一定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於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同晚報》的副刊編輯進行了溝通,得到支持後,我便開始著手創作,邊寫作邊發表,一直寫了上百篇。後來又接著寫了《三國系列人物寓言》。這兩組作品寫完後,我又寫了《紅樓夢》系列人物寓言,主要是劉姥姥的故事。
我今天重點想和大家說的,是我在創作這些寓言過程中,是如何編寫故事的。首先說說《蕭讓學書》的寫作過程。還是在1995年的時候,山西省作家協會在我們縣裡,召開了一次全省兒童文學創作會議。會議期間,省作協主席焦祖堯先生為大夥題字留念。焦主席題字時,有十幾個人站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觀看,其中一位四五歲的小女孩兒站在最前面,看的格外專注。在場的一位記者不失時機地將這一場面攝了下來,並且發表在省作協一家兒童刊物的封面。照片上小姑娘那雙天真的眼睛,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拿著兒童刊物找到小姑娘,指著上面的照片問她,為什麼別人寫字,她看的那樣認真。誰知小姑娘卻出人意料地回答:“我看他戴的戒指,比我姐姐戴的那個好看!”這件事過了很久,我還不時地把它想起。我覺得它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寓言素材,就寫成了一則寓言《書法家和小女孩》。幾年後,我在晚報副刊開闢了《水滸系列人物寓言》專欄,又想到了看書法的小女孩,就把先前寫的寓言重新整理了一番,主人公變成了蕭讓和小女孩兒,題目改為《蕭讓學書》發表。
例文一蕭讓學書
梁山好漢聖手書生蕭讓,從小便開始練習書法。十幾歲時,蕭讓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聽說小蕭讓字寫得不錯,主人拿出文房四寶,請蕭讓當場書寫了幾幅作品。書寫過程中,主人家七八歲的小女孩兒,始終站在蕭讓身邊,目光一直沒有離開他的雙手。小女孩兒的舉動,給在場的每一個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個女孩兒如此喜歡自己的字,太讓人感動了,蕭讓也這樣想。從此之後,他更加發憤地學起書法來,並且成為一名遠近聞名的年輕書法家。到了男大當婚的年齡,蕭讓的父親不由想到當年看蕭讓寫字的小女孩兒,便請人到女孩兒家為蕭讓提親,婚事當即告成。新婚之夜,等客人們散去後,蕭讓便急切地向新娘打問,當年她為何那樣目不轉睛地看自己寫字。新娘聽後,笑了笑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哪是看你寫字,我是看你手上戴的金戒指,式樣比我那枚漂亮多了!”有些事情,往往在沒有說出它的真相時,最為美好,一旦真相大白,就會變得索然乏味。
寫作《水滸系列人物寓言》我把目光投向這幾個人,李逵、吳用、扈三娘和王婆,這幾個人的個性都十分鮮明,李逵的魯莽天真、吳用的聰明機智、扈三娘的勇猛順從、王婆的奸詐貪婪,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便有了《饞嘴王婆》、《王婆罵街》、《李逵識字》、《李逵追黃羊》、《吳用吃餃子》、《吳用焚天書》、《扈三娘與祝彪》、《扈三娘與林沖》等寓言。
我小的時候,聽人說起村裡的一個人,上了好幾天學校,都沒有讀出“頭”字的正確讀法,我把這個故事稍作加工,便成了《李逵識字》。 例文二李逵識字
李逵小時候,在私塾上學,特別貪玩兒。一天,先生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頭”字,讓大家念,但李逵心裡卻想著儘快放學,去掏自家屋檐下的一窩小麻雀。第二天,先生檢查學生的認字情況,依舊把“頭”字寫在黑板上,讓李逵先認。李逵明知是個“頭”字,卻因腦子裡整天擱記著麻雀的事,一時忘了該怎樣念,就信口說:“腦袋!”先生搖了搖頭。“腦瓜子!”李逵回答說,先生又搖了搖頭。“大腦!”李逵第三次回答。先生見李逵幾次沒讀對,就走到他的身邊,無可奈何地在他的頭上磕了幾下。經先生這么一磕,李逵猛然想起大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要一頭兒,沒一頭兒,腦袋像個磕菸袋兒。”急忙站起來,大聲說道:“磕菸袋!”說完長舒了一口氣。其餘的孩子們聽了,全都笑了。一心不貪二意,貪玩影響學習。
《吳用吃餃子》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寫成的。我上高中的時候,放了暑假,回村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當時,村里人正在另外一個村里大會戰,修一條水渠,參加勞動的是全公社所有能下地幹活的人,場面十分壯觀。勞動之餘,我們幾個中學生還擔當起義務通訊員,把現場湧現出的好人好事,寫成表揚稿,交給工地現場指揮部,由播音員播出。中秋時節,工地也不放假。那時,在我的腦海中,最鐘情的食物,莫過於餃子了。村里人每年每人只能從隊里分到兩三斤麥子,除了過節外,平時很難吃到白面,吃餃子的事簡直想都不敢想。多數人家都是一年固定吃兩頓餃子,正月初一吃一頓,八月十五吃一頓。所以,不論大人小孩都特別看重,節日的氣氛也就特別濃厚。包餃子的時候,大人們在餃子裡面,包上一枚嶄新的硬幣,對孩子們說,誰吃到了誰就在新的一年裡歡樂幸福。小孩子們圍在大人們身邊,一個一個地數,焦急地等待著能很快吃到餃子,都希望吃到包硬幣的那個餃子,希望自己一年好運,幸福常在。中秋節那天,我和村里人一起在大會戰工地吃的是食堂飯。飯後,村里一位大爺家人送來一飯盒餃子,大爺讓我也嘗了幾個,當時的情景至今難以忘懷。在我吃的幾個餃子中,我竟意外地吃到了一隻包硬幣的餃子,感激大爺的同時,我又有些覺得對不住大爺,自己怎么就吃到了大爺一家充滿希望的餃子呢。這件事在我的心中一直擱了二十多年,直到寫出《吳用吃餃子》為止。
例文三吳用吃餃子
老年間,鄉下人過年吃餃子,總要包一個裡面放有銅錢的餃子。全家人如果誰吃到這個餃子,就說明誰在這一年裡,日子過得最愉快最舒心,有福氣交好運。正月初一,十幾歲的吳用一早起來,到小夥伴家去玩耍。小夥伴的母親讓吳用吃了幾個新年餃子,誰知他家包的銅錢餃子,碰巧讓吳用吃到了。小夥伴家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一年中只有春節才能吃上一頓餃子,每個人都企盼著自己能吃到銅錢餃子,交上好運。吳用吃到他家的餃子後,一家人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沒了精神,覺得自家人的命運不好,包了個銅錢餃子,還讓別人吃到了。吳用自己也沒想到,吃到了寄託小夥伴全家人一年希望的餃子。看到一家人難過的樣子,吳用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想安慰小夥伴全家幾句,又覺得於事無補。在小夥伴家中呆了一會兒,吳用藉故離去了。
回到家中,吳用讓母親做了個有記號的銅錢餃子。臨近中午吳用把小夥伴叫到自己家中。母親把餃子煮熟後,吳用把做了記號的餃子夾到一個碗裡,然後又夾了幾個,端到小夥伴面前讓他吃。小夥伴吃到餃子裡的銅錢,頓時喜形於色,吃完便高高興興地向自己家中跑去,急著告訴全家人,自己吃到銅錢餃子的喜訊。心病還得心藥治,解鈴終須系鈴人。
我們單位的老領導,為人十分憨厚,處人辦事總怕別人吃了虧。一天,他上街去買肉,來到一位他熟悉的賣肉人身邊。賣肉人的熱情令他十分感動,秤頭高高的不說還添了很大一塊零頭。回到家中,他想秤秤賣肉人到底多稱了多少,結果卻令人失望。當老領導和我們說起這件事,我就把它記了下來,寫成了寓言。
例文四宋江買肉
宋江在鄆城當差時,一次回鄉下探望老父宋太公,到肉攤上去買肉。十幾家賣肉的都招呼宋江,讓他割自己的肉,宋江走到一位自己熟悉的屠夫面前。屠夫很熟練地割了一塊肉,拿秤一稱,秤頭高高的,說道:“五斤!”然後又割了大約四五兩的樣子,算作添頭,和稱好的肉一起交給了宋江。整個割肉過程中,屠夫始終是那樣熱情,簡直使宋江有些感激涕零。以往買東西,宋江向來不好掂斤掇兩。他是個重義之人,屠夫對他這樣熱情,秤高不說,還添了那么大的零頭,實在有些過意不去。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於是,宋江找出一把秤,看這位自己非常熟悉的屠夫,到底給他多稱了多少肉,好以後有個補報。誰知不稱不要緊,一稱反倒把宋江弄糊塗了,五斤肉還不足四斤半。做假者,表面上往往比一般人更顯得熱情豪爽。
我八九歲時,十餘里外的鄰村,發生了一件大事。有一家人的兒子名叫二堂,從小開始偷東西,先是偷同學的紙筆,後來偷商店的貨物,看到啥偷啥。直到有一天偷人時被當場抓獲。公安人員從他家的地窖里,搜出的贓物,比農村供銷社的貨物還多。公處大會那天,我們徒步到二堂所在的村里,觀看了他偷盜的東西,各種物品占了整整三大間房子。觀看公審的人密密麻麻,有的人院裡站不下,就上了村裡的馬棚,結果壓塌了好幾間馬棚。回村的路上。村里一位大人說,審判二堂時,他爹哭得很傷心。邊哭邊說:“我不愁我大堂吃抿扒股兒沒醬,我愁我二堂坐禁閉沒炕。”於是,便有了我下面的故事。
例文五西門太公的憂慮
西門太公有兩個兒子。老大西門慶胡作非為,強取豪奪,敲詐勒索,無惡不作。老二安分守已,憑自己的雙手養家,雖說日子過得緊巴些,倒也餓不著肚子。對西門慶的不端行為,老人多次勸說也沒起作用。一氣之下,西門太公只好和西門慶斷絕了父子關係,和老二住到了一起。平時,人們見西門太公整天愁眉不展,唉聲嘆氣,還以為老人為老二的窮光景犯愁。誰知老人卻說:“我哪是愁二兒子喝稀飯沒鹽呢,我是愁大兒子將來不得好死呀!別看他今天耀武揚威,將來遲早會有一天要吃苦,遭到報應。”正如西門太公所料,不久西門慶因與武大郎之妻通姦,合謀殺死武大郎,事發後被武大郎之弟殺死街頭。而他的二兒子卻因自己誠實勞動,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多行不義必自斃。
例文六燕青養馬
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盧員外家中,有個小馬童,為他家飼養戰馬。一天,小馬童的父親去世,他把和自己一道玩耍,父母雙亡的小夥伴找來,替他養馬。
照看戰馬的日子裡,只有十幾歲的小夥伴,每天把戰馬餵好圈棚打掃乾淨後,還要把馬的身上清洗一遍。到了夜晚,小夥伴三番五次起來為戰馬添加草料,不幾天就把戰馬餵養的膘肥體壯,油光閃亮。就連不屬於他管的院子,也要每天認真清掃一次,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小夥伴的一舉一動,被盧員外看在眼裡,記在心中。頂工期滿,無依無靠的小夥伴正要離去,不料卻被武藝超群的盧員外留了下來,讓他做了自己的貼身侍衛,教他習武練藝。後來,這位小夥伴與盧員外一道,上了梁山,成了一名千古留名的英雄,他就是浪子燕青。那些平時對待小事一絲不苟的人,將來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大業。
這個故事是我很輕鬆地寫出來的。一天,我到縣委收發室取報,收發員小張無意中說出一件事。辦公室一位公務員,父親生病了,請假回去照看。臨走的時候,他把自己一位家在農村的同學找來,為他頂一段時間的工。這位頂工少年頂工期間,乾的十分盡力,就連一些不屬於自己乾的活兒,他也幹了。頂工期滿後,被領導看上,把他留了下來,沒多久便簽了契約,成了一名正式機關職工。回到辦公室,我就把這個故事記了下來。
再說說我寫《張飛洗腳》的事兒。我這個人,特愛出汗,尤其是腳上的汗,不論冬天還是夏天,天天都出。每天都得洗,如果不洗就覺得不舒服。寫《三國系列人物寓言》的時候,順理成章便安到了張飛的頭上。
例文七張飛洗腳
猛將張飛,一生征戰沙場,直到老年,仍雙目炯炯有神,威風不減當年。普通人一生中,總會遇到各種疾病的折磨,或臥病不起,或渾身疼痛,張飛卻連頭痛腦熱的現象都很少發生。
大將趙雲,見張飛精神總是那樣飽滿,問道:“張將軍為何從來不見您生病?”張飛回答說:“我想,這與我每天堅持洗澡有關吧。不論出征多么疲勞,晚上我都要把全身擦洗一次。沒有熱水,就用冷水;沒有冷水,就用冰塊,從不間斷。”
趙雲又好奇地問道:“那您為啥想到每日都要洗澡呢?”張飛嗨嗨一笑,不好意思地說道:“還不是因為我這雙討厭的腳,一天下來,總要把鞋襪濕透了;兩天不洗腳,就會臭氣熏天。沒辦法,只得天天洗,洗著洗著就洗出了益處,洗完之後不但渾身舒服,而且疲乏盡消,偶爾有一天不洗,還怪不舒坦,慢慢地連身子也一便洗了,直到如今。要是沒有腳臭的毛病,我才懶得洗它呢!”
聽了張飛的話,趙雲不由樂了:“看來壞事有時也能變成好事,張將軍真該感謝您這雙臭腳才對!”說著兩人不由地開懷大笑起來。
這個故事不用點出寓意,大家都會想到“壞事可以變成好事”這句俗語。
寫了《水滸系列人物寓言專欄》、《三國系列人物寓言》,又想到寫《紅樓夢系列人物寓言》,想到了劉姥姥。《紅樓夢》是一部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現實主義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成就也是驚人的,不僅書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給人深刻的印象,次要人物也不例外。劉姥姥是書中出場次數不多幾回的一個人物,同樣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顯示出她的天真、活潑、幽默和機智的性格,整個人物形象充滿了寓言色彩。她的言談舉止,給大觀園的人們帶來了由衷的笑聲,也給眾多讀者帶來了笑聲。也許是劉姥姥這個人物,給我記憶太深的緣故,在我創作《紅樓夢系列人物寓言》過程中,最先流人我筆端的就是劉姥姥這個人物,於是便有了《劉姥姥的故事》。因為我的母親是一位具有農村婦女善良樸實憨厚豁達的品性,所以我便很順利地寫出了60則《劉姥姥的故事》。
例文八送杏
劉姥姥新買了一處院子,院子裡有兩棵高大的杏樹。春天,樹上開滿了鮮艷的花朵,粉中有白,格外鮮艷。不久,花兒落了,樹葉也綠了,隱藏在綠葉中間的酸毛杏兒也一天比一天大。每逢這時,樹上指頭大的酸毛杏兒,格外吸引那些八九歲的毛頭小子。原來的主人因為杏樹一到了結上酸毛杏,院子裡就不安寧了,常常引來不少摘杏兒的孩子們,怎么也看管不住。到了秋天,杏兒沒結多少,閒氣倒沒少生,把樹打倒了又覺得可惜,無奈只好把院子賣給了劉姥姥。杏樹開花後,劉姥姥知道那些頑皮孩子就開始盯上了杏樹,便抽空找到村裡的每一個小孩,對他們說誰如果答應不去偷酸毛杏兒,秋天就給誰送大紅杏兒。於是,在孩子們中間,劉姥姥秋後送杏的事便傳開了,大夥互相約定,再不能去偷杏兒了,要不秋天就吃
不到大紅杏兒了,偷杏兒的孩子果然少了許多。秋天到了,樹上的杏兒比往年多結了十幾倍,村裡的人很驚訝。劉姥姥把摘下的杏兒,先給那些有小孩子的人家每家送去一份,就連那些偷了杏兒的孩子們她也送了一份,又給村里別的人家也都送了一份,另外還特意多送了杏樹原先的主人許多杏兒,比他家往年收穫的全部杏兒還多。村裡的孩子們人人吃到了香甜的杏兒,個個歡喜不已。
無論多么棘手的難題,只要肯動腦筋,總會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
例文九吃糕
劉姥姥的日子過得並不寬裕,只有精打細算,才能使全家人不至於一年四季有斷頓的時候。即使如此,劉姥姥也沒有為自己的苦日子犯過愁,皺過眉。冬閒時節,吃過午飯拾掇完家務餵完了牲畜,劉姥姥拿著針線活到鄰居家串門兒,幾位老太太聚在一起拉家常。
一位老太太問劉姥姥:“您今兒又吃啥好的了,出來這么晚?”劉姥姥回答的很乾脆:“糕!”“不時不節您咋想起吃糕,油糕還是素糕?”“我吃的是拿糕!”糕在北方農村,是一種比較上講究的食物,拿糕則是另一種較差的食物。所以一位老太太又問:“我說您一向節儉,咋就吃糕了,原來是拿糕。莜麵的還是豆面的?”“谷面的!”“蘸熱湯還是蘸鹽水?”“淡吃了!”劉姥姥的回答,一下子把大家逗樂了,幾個人笑得前仰後合,把腰都笑彎了。
生性樂觀者,即使日子過得艱難,也能泰然處之,體會到生活的樂趣,苦中作樂,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度過難關。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左雲南街有兩個醜女,一個綽號叫“怕唬唬”,一個叫“魂顫顫”,意思就是人人見了人人害怕。兩個人經常在街頭坐在一起,對別人品頭品腳,“怕唬唬”說:“世上的人,我看長得好看的不多,長得醜的也不多。”“魂顫顫”也說:“你說的也是,多數人和咱姐妹倆差不離兒,中等人樣兒的最多。”他倆的話成了人們談論的話題,都認為是不自量力。我聽了這個故事,反倒覺得她倆很可愛,有自知之明,便借劉姥姥之口,說出我的感受。
例文十醜女
一天,劉姥姥和同伴們到鎮上去趕集,路過一個小村莊。村邊坐著兩個少婦在那兒閒聊。只聽一個少婦說:“世上的人,我看長得好看的不多,長得醜的也不多。”另一個少婦接著說:“你說的也是,多數人和咱姐妹倆差不離兒,中等人樣兒的最多。”看見來了陌生人,她倆馬上不出聲了。等走到兩個少婦身邊時,劉姥姥和同伴才發現,這是兩個長相非常難看的女子,要是一個人夜晚遇到她倆,不丟了魂兒也會嚇個半死。剛從她倆身邊走過,同伴就忍不住了,十分好笑地說:“還中等等呢,簡直難看死了!”“你可不要笑話,她倆的話真給了我不少啟發。世上許多人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什麼都好。與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相比,只是她倆說的更明白了些。再說她倆也沒有把自己列入漂亮的裡面,也有幾分自知之明,實在難能。你說是嗎?”聽了劉姥姥的話,同伴似乎明白了些,深深點了點頭不再出聲了。一個人很容易認識別人的缺點,但是卻很難認清他自己的缺陷。
五十年代初,左雲有個著名的演員叫四女旦,他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別人的戲沒戲,我的戲才有戲哩!”後來參加全省匯演,結果名落孫山,再不說有戲沒戲的話了。這個故事同樣可以說明上面的道理。
因為有了三部寓言集,我成為以學者教授為主體的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的一名會員,並出任副秘書長,《北京日報》發表評論指出,侯建忠的人物寓言是當代人物寓言的代表作品。著名寓言作家馬達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國寓言文學大事記》一文中指出:侯建忠是90年代初寓言創作最為活躍的青年作家。近幾年,我創作的實驗性文體簡訊500則,被中國第一部簡訊寓言集《大拇指上的智慧》收入70則,被《雜文選刊》、《讀者》、《雜文月刊》等選刊類報刊收入幾十則。一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要出一部作家談小時候讀書寫作的故事,我應約寫了《我與民間故事》一文。此外,我還對中國當代最活躍的50多位寓言作家的作品,進行了賞析和點評,其中《張鶴鳴的寓言教學創作》發表在《光明日報》。最近,上海市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兒童文學》,共收入100多位作家的優秀作品100多篇(每人限收一篇),收入十位寓言作家的作品:黃瑞雲《陶罐和鐵罐》、金江《從岩縫裡長出來的小草》、葉澍《“馬上”小猴》、錢欣葆《雞媽媽的新房子》、少軍《水泡》、方崇智《戰勝命運的孩子》、凡夫《雲雀明白了》、雨雨《腳和手》、樊發稼《花貓捉老鼠》、韶華《風箏和雄鷹》。其中7人的作品曾被我點評。這些名家的名篇,創作素材也大多從生活中挖掘提煉出來的。
以上說了這么多,同學們一定聽出了些眉目,你說的都和民間故事有關,確實如此。我說的意思就是民間文學對我的寓言創作,對我喜歡上寫作,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我的父親就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他講的上百個故事,被我整理後,發表在各種報刊雜誌上,這些故事不僅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也使我從中受到了教育。可以說,是民間文學滋養了我,成就了我的作家夢。另外,在寫作過程中,我時時留意生活中發生的事,一些我認為有用的東西,當時就用筆記下來,不然就會忘記,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單憑個人想像,閉門造車是很難寫出東西的,這也算是我的一條寫作經驗吧。我還想說一點,小時候也就是上國中以前,人的大腦十分單純記憶力是非常強的,我寫的東西大多是小時候腦海里記下來的,也就是小時候聽過的和周圍發生過的事,當時發生的許多事至今還有印象。到了成年,發生不久的事,也很快忘記了。同學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大好時光,掌握更多的知識。
同學們:感受生活,並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文學之花才會燦爛。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地感受,並在感受中充分地感知感悟,才能創造出一片神奇的文學天地。而閱讀一些作品,則是我們在生活的基礎上,借鑑和學習的過程。總之,同學們如果有興趣,不妨多讀點寓言作品和民問文學作品,我想對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或多或少會起到作用,有的同學由此走上創作之路,成為作家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文是作者在2009年1月在大同市圖書館平城講壇上的演講稿)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廣大農村文化生活十分單調,沒電視,少書籍,孩子們最好的精神享受莫過於聽上了年紀的老人,講那些不知傳了多少年多少代的民間故事。在爺爺奶奶父親母親講的民間故事薰陶下,孩子們慢慢養成了誠實待人、愛惜糧食、互相幫助、淳樸善良的品行,一個個動人的民間故事,不知打動了多少天真的少年。
我的父親是一位能講幾百個民間故事的能手,說得文一點就是一位民間文藝家,他的故事曾給村里許多少年帶來了歡樂和笑聲。沒有電的夜晚,十幾個少年圍著父親,靜靜地聽父親講《千日打柴一火燒》、《白露神的傳說》、《龍王愛吃糜黍面》等許多故事。至於《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等傳統故事,更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還有一些故事,是我從奶奶的口中聽到的,至今難以忘懷。一次吃完飯後,我的碗裡剩了幾粒小米,奶奶對我說,小孩子吃飯碗底不乾淨剩飯,長大就娶個疤媳婦兒。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在碗底留過剩飯。奶奶還給我講過一個《鞭打青苗十八畝》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小後生,給別人放羊,到了野外羊在地畔吃草,小後生閒得無聊,就用鞭子抽打地里的青苗。短短几年時間,小後生就把路旁的青苗抽打了十八畝。有一天,下起了雷陣雨,大雨過後人們不見小後生趕羊回來,就分頭去找。結果發現小後生被雷劈死了,在他的背上還留下一行字:鞭打青苗十八畝。人們都說,小後生壞了良心,遭了報應。
另一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村里,一戶人家的祖先,請一位陰陽先生給他家看墳地,陰陽先生說看好墳地可以,不過看完墳地後,陰陽先生自己就得瞎眼,要由他家養老送終,他家答應了陰陽先生的條件。看好墳地沒幾年,他家的日子便越過越好,按陰陽先生的說法,他家的後代中要出三斗三升芝麻的大官。誰知過上好日子後,這家人卻再也不管雙目失明無依無靠的陰陽先生了,為人處事也越來越刁鑽。無奈之下,陰陽先生又設法破了這家的風水,這家的好日子急轉直下,後代也由出大官成了出車倌牛羊倌,大人小孩或多或少都要趕幾天馬車或放幾天牛羊。
這些看似充滿迷信色彩的故事中,包含著一定的哲理,有著濃厚的寓言色彩,寄託著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對假醜惡的鞭撻和鄙視。它淨化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的心靈,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的品格。難怪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對他們童年時代聽過的民間故事,仍記憶猶新,津津樂道。
小時候聽到過的故事,不僅陶冶了我的情操,影響了我的為人,而且為我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上高中開始,父親講過的故事,經我整理後,有上百篇陸續在報刊上發表,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山西卷),我本人也成了一名作家。我創作的寓言作品,也從民間文學中汲取了許多營養,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地域風格,受到塞上家鄉人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