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孫

冢孫

冢孫,東光古漢墓疑雲(上) 如今,在東光可見的有兩座古墓,一座是離找王村西北大約1公里的劉繆王墓,一座是冢孫村的古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冢孫
  • 所屬年代:漢代
  • 拼音:zhǒng sūn 
  • 注音:ㄓㄨㄥˇ ㄙㄨㄣ
解釋
嫡長孫。
上世紀八十年代,縣文物部門憑藉出土的部分文物,及清光緒十二年《東光縣誌》的有關記載,斷定為漢代墓葬,東光古漢墓疑雲(下) 冢孫村的古冢當地人叫它冢子,現在的封土依然還在,長、寬大約二十多米,封土足有三四米高,土質為白沙土,冢上灌木叢生,還有幾十棵松樹和榆樹。 關於這座古墓的傳說是這樣的,在武王伐紂時,本地有一個婦女名叫寧母,她養蠶織絲,給武王的軍隊做軍衣,周朝建立大封天下的時候,就把寧母封成了王,叫寧母王。據說寧母王死後就埋在了當地,一夜之間,在冢孫村這一帶就起了72個冢,就是72個墳頭,但是誰也無法知道哪個埋的是真的寧母王。 據村民講,這裡原來有七個冢子,二個大的相距二三十米,當地人它叫二龍山,五個小,分布在這兩座冢的西部和北部。現在倖存的也比原來小了許多,過去僅一個上面就有3畝多地。當年,冢子上面還有有廟有房,有和尚看管,每年的二月十五、九月十五趕會,在兩個冢子前搭戲台,有買有賣,很是熱鬧,一直到文革前,冢子才被平,之所以現在這座沒有被平,還有一段故事。上世紀60年代,古上存有的七座古冢先後被平掉了六座,正當第七座也處境危險時,平時很溫和張連祥挺身而出,早晨起來,當村民們還在睡夢中時,他便敲著洗臉盆在街上邊走邊喊,叫人們不要再到冢上取土,還詛咒那些取土的人,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到冢上取土了。 關於這座古墓,清光緒十二年的《東光縣誌》十二卷“陵墓”一頁中有這樣一段的記載,“東邑所詞三賢今其墓皆失考,殊為缺憾,竊查城東南二十里冢孫莊有古冢七座俗稱太子墳……其土最為膏腴,農人耕種多拾得古錢,其文盡五銖,均為漢時冢也”。 近年來,經過研究,關於這兩座漢墓有了一些進展。近日,縣文保所所長邢增剛向我們介紹了研究成果,他說在《二十五史》史記二十一卷中,有一段這樣記載,“西漢廣川惠王劉越之子劉繆封蒲領侯王。”,在《中國歷史地名辭典》記載:,“蒲鄰侯國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北阜城東北東漢廢。”古東光屬阜城,位置應在東北方向。 根據這兩點可以推斷,在西漢時期,東光縣找王這裡曾是古蒲領侯國,是劉繆王的封地,那么,他死後葬在這裡就順理成章了。另外,據有關記載,劉繆是漢武帝劉徹的親侄子,關係非常近。他說,漢墓有陵、墓、冢等分別,是根據所葬人的不同級別而定,冢孫村的古冢與劉繆王墓同屬漢代古墓,應該說是同時期的,有可能在找王這一帶是個古漢墓群。 不管是漢代古蒲領侯國,還是商代的寧母王國,都表明,上千年前,在東光這塊土地上曾有過一個非常興盛的時代,也演繹過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也還有一些秘密沒有揭開,比如劉繆王為何沒有頭,又為何有七十二座墳的傳說,等等,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