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海馬

冠海馬

冠海馬(學名:Hippocampus coronatus)是海龍科、海馬屬動物。體型較小,側扁,背部隆起,軀幹部七棱形,腹部凸起;尾部向後漸細,四棱形,捲曲;頭和體軸略呈直角形;頭冠特別高大,約等於吻長;頭冠頂端有4個小突起,無頭絲;吻細長,吻背後端中央無小突起;眼中大,側位;眼間隔中央凹,兩側各有1眶上突起;鼻孔位於眼前附近;口小,前位;鰓孔很小,位於鰓蓋上方;體無鱗,全體包以骨環;體淡褐色,具暗色斑紋,有時亦呈黑褐色,背鰭亦具暗色縱帶。

冠海馬屬暖水性小型魚類,生活在淺海。游泳能力不強,主要靠胸鰭、背鰭和臀鰭相互配合擺動而游泳。尾部有捲曲能力,纏卷在海藻和其他漂浮物上。主要攝食橈足類、蔓足類的藤壺幼蟲、蝦類的幼體和成體等。分布於日本北海道至九州和韓國南部的淺海沿岸;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渤海,黃海少見。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養殖技術,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主要價值,

動物學史

冠海馬的學名“Hippocampus coronatus”在過去常被用做花海馬Hippocampussindonis)的同義學名。但是形態計量學和遺傳學研究表明,這兩個物種並不相同。

外形特徵

背鰭13-14;臀鰭4;胸鰭14。體環10+41。
體型較小,側扁,背部隆起,軀幹部七棱形,腹部凸起。尾部向後漸細,四棱形,捲曲。體長為體高7.5倍,為頭長5倍。頭和體軸略呈直角形。頭長為吻長2.1倍,為眼徑5倍。頭冠特別高大,約等於吻長;頭冠頂端有4個小突起,無頭絲。吻細長,吻背後端中央無小突起。眼中大,側位;眼間隔中央凹,兩側各有1眶上突起。鼻孔位於眼前附近。口小,前位。鰓孔很小,位於鰓蓋上方。
體無鱗,全體包以骨環。體環第1、4、10和尾環第4、10、15各節上的突起較長。背鰭短,具13-14鰭條,位於最後二體環和第二尾環上。臀鰭小,具4鰭條。胸鰭短而寬。無腹鰭尾鰭
體淡褐色,具暗色斑紋,有時亦呈黑褐色,背鰭亦具暗色縱帶。

生活習性

冠海馬屬暖水性小型魚類,生活在淺海。游泳能力不強,主要靠胸鰭、背鰭和臀鰭相互配合擺動而游泳。尾部有捲曲能力,纏卷在海藻和其他漂浮物上。主要攝食橈足類、蔓足類的藤壺幼蟲、蝦類的幼體和成體等。

分布範圍

冠海馬分布於日本北海道至九州和韓國南部的淺海沿岸;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渤海,黃海少見。
冠海馬分布圖冠海馬分布圖

繁殖方式

冠海馬雌雄異體,雄性冠海馬到性成熟時,肛門後端有一孵卵囊,成熟雌冠海馬會將卵子產於孵卵囊內。繁殖季節為6月至11月。條件適宜的情況下,8-20天可孵出幼魚。一年能多次繁殖,繁殖適溫為20-30℃,懷卵量幾十到幾百粒不等。

養殖技術

養殖魚缸大小不限,只是要注意水體大小與養殖數量的關係要恰當,不要求特別的造景,但需要海草或人造海草作附著物。如要與其他海水魚混養,需注意冠海馬的安全,所以一般只能混養鰕虎魚科雀鯛科天竺鯛科的小型魚類。投餵浮遊動物,活餌最好,冰凍的豐年蟲或水蚤、糠蝦、毛蝦亦可。投餵方式是少量多次。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種群現狀

還沒有專門針對冠海馬的調查或種群數量估計(2015年)。據調查顯示,2000年在韓國麗水市冠海馬的密度為2.9隻/平方公里(Choi等人 2012年)。在韓國東大灣,有漁民在一年的時間內(2006-2007年)共抓獲164隻冠海馬(Huh等人 2014年)。

主要價值

觀賞:冠海馬體型、游泳姿式、繁殖都特殊,為一種觀賞魚類。
藥用:冠海馬以乾燥全體入藥,名海馬。蛋白質含量為67.9-73.56%。其水解胺基酸含量較高,總量達59..85-65.82%。所含的17種胺基酸中,7種為人體必需胺基酸,占總胺基酸量的30%左右。味甘、鹹、溫。歸肝、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結消腫之功效。主治陽痿、遺尿、腎虛作喘、跌打損傷。外治癰腫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