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赤木口

再登赤木口①

昔年荒落無人跡,此日從容有客來。

為道邊城堪保障,不妨尊酒共徘徊。

夕陽撾鼓明金戟②,寒霧衝風拂草萊。

寄語長安諸俊彥③,平胡還待濟時才④。

基本介紹

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嘉靖寧夏新志》(《萬曆朔方新志》《乾隆銀川小志》亦收錄此詩)。經過駐關軍夫的艱苦勞作,修築赤木口關牆的工程於這年八月竣工。關口是用石頭砌成的。巍巍赤木口關堪稱賀蘭山第一雄關。在赤木口關牆竣工數月後的十一月十一日,楊守禮準備率領寧夏鎮文武官員前往赤木口巡關並祭祀賀蘭山神。訊息傳出,寧夏鎮城縉紳紛紛請求跟隨巡撫前往賀蘭山一睹赤木口關之雄姿。他們說:“赤木口昔日雖曾設關,但不能堅守,致使關口廢棄了很多年,後雖多次商議重修,但都不了了之。今日楊公重修雄關,吾輩希望能隨公前去表示祝賀。”楊守禮答應了眾縉紳的請求。第二天,楊守禮一行從鎮城出發,當晚宿於平羌堡(今銀川市平吉堡)。十三日到達赤木口,在此舉行了祭祀賀蘭山神的儀式。眾人參觀了雄關後,楊守禮在帷幕中舉辦宴樂招待大家。縉紳紛紛舉杯說:“赤木口靠近胡人邊界,人跡罕至。往時官軍巡邏,儘管全副武裝,荷槍實彈,也不敢深入到這裡。今天,這裡成了設宴、唱歌、舞蹈的地方,這都是楊公賜給我們的!”楊守禮也非常高興,欣然作《再登赤木口》詩以述其志。眾人也以詩和之,共得28首,當時隨行的按察司僉事孟霦詳記其事,並作《觀赤木口詩序》。
②撾(zhuā)鼓:擊鼓。
③長安:此以長安借指明京城(北京)。俊彥:傑出之士,賢才。
④原詩末兩句作者自註:“末兩句蓋為區區惟能築城以遏虜耳,平胡還望奇才也。” 濟時:猶濟世,救時。

作者簡介

楊守禮(?—1555年),明代寧夏巡撫,三邊總督。字秉節。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西)人。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歷任湖廣僉事、敘州通判、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河南參政。嘉靖十八年(1539年)再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到任後,即整肅邊防,修築賀蘭山赤木口,絕敵百年通道,並有志於恢復北路鎮遠關、黑山營重防。次年升右都御史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在任間加固邊防,增築關堡,調整駐防。屢勝入犯的俺答、阿不孩和吉囊等部。以戰功先後加兵部尚書和太子少保。二十二年(1544年)丁憂免職。三十四年(1556年)卒於家中。主持纂修《嘉靖寧夏新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